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家大力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抓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结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从政策完善、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四方面入手,建立新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7,(6):100-104
阐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从剖析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结构的培养模式: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或从业经验"作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入职必备条件、自主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扩大兼职教师队伍规模等;同时还提出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机制以资保障。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9,(1):93-96
阐述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学校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指出转型中高校在"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师资引进渠道单一、缺乏有效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提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以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转型的关键.构建"人才引进-培养措施-认定评价-激励制度"四位一体的"双师双能型"民办教师队伍,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激励机制,建立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促进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对于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地方转型发展院校要通过创新机制,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改革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破解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瓶颈。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8,(1):79-82
培养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分类培训、提升技能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制、实施人文管理确保必要保障,加大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提供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当前,具备"双师双能"素质且高度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顺利转型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普遍共识。而如何推动教师转型,实现教师"双师双能"素质的快速提升也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产教融合已不仅仅是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路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更为教师的转型发展创造了全新契机,为教师"双师双能"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人才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烟草专业在西昌学院整体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通过与烟草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契合农事的实践教学模式"、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共建"产学研"基地、共同编写实践教材和共同开展烟草应用技术研究,实现了学生、学校和烟草企业的三方共赢,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在办学功能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转型。转型中要处理好质量与速度、高校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新型地方高校治理结构,全面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转型工作得以平稳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为响应国家高教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获取最优的位置,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转型意味着学科专业的结构性调整,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调整面临内涵建设践行难、模仿容易创新难、理念虽好落实难等困境。摆脱困境需要形成由"管理型"到"治理型"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建设"科学发展型"的领导班子,培育"双素质型"的教师队伍,发展"关联型"的学科专业群。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