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60-80年代末,是普鲁士统一德国和俾斯麦帝国走上世界强权之路的时代。普鲁士和德意志的政治领域、社会经济、化生活都处在“统一”这一时代的历史任务之下。统一为德国近代城市化的初步实现莫定了基础。统一推进了德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统一和近代德国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作用和互相促进的,而统一恰恰是一种决定性的助力。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前提是什么?为什么德意志封建大邦普鲁士能够统一德国?为什么贵族出身的俾斯麦会成为德意志统一运动的代表人物?俾斯麦统一德国为德意志民族的发展留下了什么后果?本文就这些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拚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上说“德国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撇开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加紧扩军备战。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俾斯麦扫荡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敌对势力,迅速走上了以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出生于普鲁士王国一个中上等容克家庭。1862-1890年间出任普鲁士王国宰相及外交大臣,并于1871-1890年兼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和外交大臣。俾斯麦执政期间,推行“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并使统一后的德国逐步确立起在欧陆的霸权,从而使他成为容克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因此,本文就从俾斯麦“铁血政策”的形成、实践、结果及其评价诸方面作一初步的探索,以求正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5.
普法战争中的俾斯麦蔡秉颀1862年,正当德意志经济发展把统一问题重新提上日程时,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他的政治抱负是由普鲁士完成德国统一。在当时能够和普鲁士争夺领导权的只有奥地利,打败奥地利,把奥地利排除于德意志以外,成为统一成败的关键。但这一任务是...  相似文献   

6.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近代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不是普鲁士单纯的领土扩张,而是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俾斯麦下台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1815年,俾斯麦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的一个容克贵族世家。他性格刚强、政治手腕强硬。1862年得到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赏识,被任命为首相。俾斯麦就任首相后,立即推行代表容克贵族利益的“铁血政策”。  相似文献   

8.
名相俾斯麦     
俾斯麦是普鲁士、德意志帝国乃至整个欧洲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统一了德国,并维持了德国的稳定,使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第一政治大国。  相似文献   

9.
自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德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直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鲁士才出现了有利于德国统一的形势,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在现实政治的原则下,运筹帷幄,通过普丹战争,普法战争,最终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普法战争爆发于1870年7月。普鲁士和法国两国统治阶级共同挑起了这场战争。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对法战争,实现德国统一,并建立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而法国统治阶级害怕自己的邻边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国,也不断干涉德国。因此法国和普鲁士两国统治阶级都迫不及待地想同对方交战,双方都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策略邢来顺关键词德国,俾斯麦,外交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①,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换言之,德国要统一,不仅要具备必要的内部条件,而且必须在国际上得到其它欧洲列强的首肯或排除它们...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研究》2015,(3):38-67
<正>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血宰相",他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他曾经历过一次刺杀,但他本人表现出的冷静、勇气却令人震惊。1862年9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他为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从此,他得以在德国统一大业中一展才华,成为"千古名相"。1866年4月,他主张同意大利结成同盟,随时准备向  相似文献   

13.
《观巴黎油画记》,是我国清末外交家、改良主义政治家薛福成观看巴黎油画院的油画《普法交战图》后所作的画记。普法战争爆发于1870年7月19日,这是普鲁士王国自上而下统一德国过程中进行的最后一场战争。当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对德国怀有领土野心,力图阻止德国统一;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也以挑战的态度对待法国,于是法国首先宣战。开头,在德国方面进行的是防御战争。9月1—2日,两军在色当附近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会战,法军完全被击溃,以拿破仑第三为首的八万多名兵  相似文献   

14.
杨静 《陕西教育》2009,(4):79-79
台奥多尔·冯塔纳是19世纪德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大多以柏林生活为背景,以普鲁士贵族为主人公,反映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后的社会现实。而《艾菲布·里斯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社会小说,是他创作的顶峰,也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俾斯麦一生侍奉过普鲁士和德国四位君主,号称“铁血宰相”,其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国高校教科书中都说他是位君主主义者。“1848年时期……被认为是保王党中之保王党。作为一个专制主义者和保守派,他长期以来以同情的态度把奥地利看作是君主制的保障及拦阴民主浪潮的防波堤”“俾斯麦……他狂热地维护容克的特权和君主制度”“他顽固地拥护君主主义,毕生所为就是维护容克的特权和强有力的王权”。  相似文献   

16.
俾斯麦是德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能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建立和崛起产生重大的影响,与其性格因素是分不开的,尤其在德意志统一进程中,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几乎影响着全部过程的方向和进展,本通过剖析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对德意志统一进程的影响,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个性因素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无力完成德国统一大业,只有普鲁士的客克阶级才有实力领导实现统一,即此,在德国统一运动中现实的客观的只存在一条道路,即普鲁士客克阶级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 1 9世纪 50~ 60年代德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说明了德国统一的客观条件以及“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统一所做的贡献。德国的统一 ,为其日后走上世界强权之路奠定了基础 ,并开始进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高梅  周立志 《中国教师》2011,(Z1):82-83
<正>1871年、1990年德国的两次统一不仅是德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同时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事件。比较两次统一的异同,能够更好地理解统一后的德国历史进程。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民族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 ,延续了 30 0多年 ,到 1871年俾斯麦领导的德意志帝国成立 ,才算告一段落。德国从一个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国家成为统一的帝国 ,从一个备受强邻欺压的对象突然间上升为欧洲强国 ,俾斯麦对德意志民族说来代表着一种成功的道路。但是 ,俾斯麦的成功是否像一些历史学家所渲染的 ,是“以黑格尔的意义上自身完成了历史的法则” ?或者一些苏联史学家所斥责的 ,是“狂热的反动容克”“为加强反对势力统治”所作的努力 ?很显然 ,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观念。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史学界已经抛弃了这种绝对化的观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