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依法对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批评,其重点对象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后,舆论监督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但是舆论监督和权力监督的及时转化,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和宣传工具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它和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离不开各种新闻媒介和宣传工具,也就是说舆论监督有  相似文献   

3.
罗先安 《新闻知识》2003,(12):26-27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难以有效开展,存在诸多困难。当前媒体要有效实施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党赋予媒体的重要职责 什么是舆论监督?李瑞环说:“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全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认为“新闻媒介应当成为人民议政的讲坛”。在这个“讲坛”上,新闻舆论比较注意对党和政府机构工作方面的批评监督。舆论的这种关注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决策监督。决策监督是通过“人民议政的  相似文献   

5.
张洋 《新闻战线》2020,(2):10-12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固有属性,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赞扬或提出建议),包括对其决策和行为的监督。人民曰报社政治文化部“读者来信”编辑室只要是涉及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力的、涉嫌违纪违法违规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都会尽最大努力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从事舆论监督工作,如何借助舆论监督关注民生、洞察社会,使其成为践行“四力”、提升素养的重要平台,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重要体现,笔者结合在“读者来信”编辑室的工作经历,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为切实加强和改善我省的舆论监督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的历史任务,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自觉性 舆论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活动,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实施的监督。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党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的情况进行监督。它包含批评报道和相关评论,意见。舆论监督既是党和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更是人民群众借助新闻媒介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 关于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思  相似文献   

8.
孙旭培 《传媒》2003,(4):43-44
舆论监督的宪法 根据和主要对象 舆论监督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从法律上说,舆论监督的行为主体是新闻媒介。新闻媒介的监督权利是以公民的三项权利为依据的,即言论出版自由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的监督。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要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舆论监督与社会效果,监督权利的主体与监督权利的代言人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行为:人民(包括新闻媒介)随时对政府机构及其领导人的活动进行了解和评论(批评、赞扬或提出建议)。狭义的舆论监督特指新闻媒介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以及对于政府和政党的批评,促使其修正错误。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通常可追溯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马列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马克思曾写道:“唯一有效的监督──报纸。”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天就宣布:“我们愿意让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说,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是个多面体,它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定性,但最具决定性意义而且最重要的定性是法律层面的定性。如果不去认识它的法律属性,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地位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法律地位,新闻舆论监督就会失去法律上的属性,而随意遭人抵制,甚至被权力废黜。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没有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的权利;公民因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受到损失时,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利。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批评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和建议权。这些权利实现平台不是单一的,但新闻舆论监督是其中最方便、最直接、最重要的。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具体体现在监督职能上,“喉舌”就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影响社会舆论。任何抵制、反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言行都是错误和违法的,如果新闻媒介放弃这种权利,不仅会弱化新闻媒介的其它功能,也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是履行新闻舆论...  相似文献   

12.
罗文全 《新闻前哨》2005,(10):77-7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对各种信息进行判断、评价的基础上聚焦、放大,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公权力的目的。新闻媒介实施的舆论监督行为,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意志和意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郑重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随着民主制度的建设和民主化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但是,作为新闻传播媒介自身受不受监督? 由于阅历、爱好以及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人们对同一件事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和反映,写出的新闻稿件也会大相径庭。这个问题说明,舆论不是绝对一律的,清一色的。舆论监督不应是单向的监督,即新闻媒介只对别人实施监督,而不需要对新闻媒介自身进行监督。相反,新闻媒介要真正担当  相似文献   

14.
作为舆论监督主要载体的批评性新闻,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务、政务活动和党政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工作人员实施的一种监督。其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  相似文献   

15.
刘君毅 《新闻界》2000,(5):74-74
在新闻报业中崛起的老年报,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以撑出一片新天地,这是我们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论、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它是实现党的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对行政机关、经济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言行进行监察和督促。看看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党的要求、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  相似文献   

16.
<正>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履行职责进行的监督。目前,我国地方媒体实施舆论监督尚处在探索阶段,新闻媒体监督的方式、方法及取得的效果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企盼还有较大差距。本文着重分析电视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产  相似文献   

17.
曲玉清 《记者摇篮》2007,(10):39-39
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和批评的一种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今年四、五月间,笔者参加了市政协新闻出版工作组对几家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情况的调查.这几家新闻单位反映.开展舆论监督经常遇到的一道难关是“说情”,说情者有被批评者的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人,也有新闻单位的顶头上司,他们以种种“理由”劝止批评出台,使新闻单位十分为难。听说人民日报6月20日发表消息,给依仗权势向辖区内的工厂索要房子、轿车、彩电的洛阳市吉利区党委书记“曝光”后,也遇到不少麻烦。看来,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也真是“大有大的难处”。这种“说情”,劝阻舆论监督,不让揭露批评,实际是轻视民意、违背民意的表现。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行使民主权利。“说情”者不应当置民意于不顾,而应当支持新闻单位揭露各种不正之风。就新闻单位本身来说,对前来“说情”者,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2000年3月5日,朱  基总理面对全国人大代表,用激昂的语调宜读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样一段话:“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鼓励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看到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如此重视舆论监督,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感到十分荣幸,引为自豪。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光荣而严肃的政…  相似文献   

20.
思考之一: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党务、政务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的一种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所以有一定的威力,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因为它具有公开、透明的特性。但要看到,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它随时可能受到行政的干预、非理性的冲击、旧观念的束缚,社会各个层次的承受力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承受力,都可以直接制约着舆论监督的开展。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起步不久的今天,在新闻法没有出台之前,舆论监督的作用不能不受到一些人为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