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原本老乞大》是旧时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是元明清三代的口语实录,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笔者选取了元代本《原本老乞大》里有关衣食住行的口语词袄子、汗衫、茶饭、路子等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关文献对这些口语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刘海燕 《现代语文》2009,(11):20-22
《老乞大》是朝鲜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也是最早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元代汉语的再现。元代汉语中的疑问句较现代汉语来说句式更复杂,特点更独特。本文通过对《原本老乞大》中所有疑问句的考察以窥见元代汉语疑问句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从近代汉语时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这对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乞大》作为中国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中国语言的教材,其各种数量短语的运用十分广泛。同时又富有当时口语的时代特征。通过研究《老乞大》中数量短语的使用,对近代汉语中数量短语的词武特点加以探索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口语特点。通过对《老乞大》中数量短语统计、组合形式、语法功能和语法特征研究,了解《老乞大》的数量短语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雯 《文教资料》2009,(8):37-38
《老乞大》是古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一部会话书,是研究元末明初汉语的珍贵材料。本文以《老乞大谚解》为研究对象,对书中的语气助词"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收集,旨在展示元末明初人们对"了"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朴事通》常与《老乞大》一起被认为是两部珍贵的元末汉语口语文献,通过对它们的考察,可以使探寻元、明、清三代汉语的演变痕迹成为可能,对研究我们民族共同语的发展,以及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变化也是非常宝贵的.  相似文献   

7.
对元代以来汉语教科书《老乞大》及《老乞大集览》的若干词语作了考释,以为研究之助。  相似文献   

8.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9.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0.
乞大是契丹的另一种音译,在这里指称中国。《老乞大》是古代朝鲜的一个汉语会话教科书。《老乞大》正文全部是汉字。在正文下加以朝鲜文注音和释义便成为《老乞大谚解》。中外研究古代汉语语言和古代朝鲜语语言的学者早已注意到这部书,而在史学界似乎还不太注意到它。其实《老乞大》生动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留下了不少形象性的资料,从历史学或古代民俗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对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面貌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老乞大》是历史上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反映了元明时期北方话的口语面貌。本文通过整理,分类列举《老乞大》谚解本中的复句,以期和现代汉语相印证,揭示出复句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老乞大》中的时间助词“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关于《老乞大》《老乞大》是旧时朝鲜高丽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乞大”是“契丹”的转音,被用来指中国,“老乞大”就是“老中国”,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中国通”,指那些在中国居留过较长时间从而熟悉并精通中国语言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原本老乞大》一书成书于元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反映了元代北方方言口语的实际情况,是当时高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在《原本老乞大》中"了"字的出现频率十分高,主要分为句中的"了"字和句尾的"了"字两种情况。书中"了"字的用法十分丰富,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现代汉语中"了"字的用法在书中已经基本具备,只是在使用频率、使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育比较兴盛。《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作为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包含教育、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等诸多内容。其中所反映的教育内容涉及学习动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及学生情况等多个方面。研究这些内容,对于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老乞大》是韩国旧时的高丽、朝鲜两朝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科书,其生命力很强,它的成书、流传、修改、翻译历经元、明、清三个时代,使用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老乞大》四种版本反映出来的谓语中心语的发展面貌采用穷调查研究和静态描写,以期指导现代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6.
古本《老乞大》是元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该书当中的语言被认为是当时北方方言的代表,为我们考察近代汉语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在从语法成分、语义功能、共时和历时角度对《老乞大》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俺"、"咱"、"咱每"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形成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老乞大》等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在编纂和语言方面很有特点,从语言本体和汉语教学等方面对这些语料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元明时期是汉语词汇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考察了几组代词在《古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和《训世评话》中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元明常用代词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变化:元代常用人称代词"俺""咱""我们""恁"在明代分别被新的常用代词"我""咱们""你"所取代;元代常用指示代词"这""那"在明代完全取代了"阿的""兀的""兀那",继续成为明代常用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19.
《训世评话》是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但是与《老乞大》和《朴通事》相比,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训世评话》书名为切入点,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角度,对《训世评话》进行再认识,以期在重新充分认识《训世评话》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给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樊瑞凯 《现代语文》2014,(12):148-149
《老乞大》、《朴通事》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成书后被看作最权威的汉语教科书。后来,为适应不同时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需要而多次修订。[1]《老乞大》一书讲几个高丽商人与一个姓王的中国商人一块去北京做买卖的全过程,采用会话体编写而成,内容围绕经商活动展开,涉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介绍汉语学习情况、住宿、讲亲戚称谓、讲命案、讲风俗习惯”等话题。《朴通事》的内容更为广泛,以春天三十位朋友在一个名园里举行赏花宴会开头,以两位中国文人拜会高丽秀才、秀才讲述高丽开国过程并赠送土宜结束,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甚至包括吵架骂人、求爱调情的段落和状纸、书信的范文,可见编者考虑之周到。[2]郭作飞指出《老乞大》、《朴通事》是现今所能看到的古代朝鲜半岛最早的汉语教科书,可能也是现存最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口语教材。[3]《老乞大》和《朴通事》是姊妹篇,前者适合初学者,后者适合中高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