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山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作为风景区所在地的市委机关报——黄山日报,近几年来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旅游宣传,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黄山旅游业的起步与发展,是在1979年。这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提出了“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要先富  相似文献   

2.
二上黄山     
上一次上黄山是在10年前,也是在夏季。第一次上黄山那份新奇、冲动、兴奋至今还难以忘怀。也是在雨季,也是在烟雨朦胧中登上了黄山。晚上住北海宾馆,盼望着次日晨能够看到日出。早晨起来向外一看,仍是云雾缭绕,只好钻进被窝再温梦。起来后仍在雨中游了黄山。10年过去,黄山的印象仍像是山里的云雾一样;是美丽的,但也是朦胧的。那朦胧的美,更吸引着我再上黄山。  相似文献   

3.
魏娜 《新闻实践》2013,(1):60-60
2005年6月28日,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与黄山人民广播电台签订合作协议,创办黄山人民广播电台交通旅游广播。在经营层面上,双方投资共同组建黄山之江交通旅游广播有限责任公司,对黄山交通旅游广播进行股份制经营和公司化运作。这是在跨区域、跨媒体合作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全国首家跨省股份合作的专业广播,并于2009年被黄山市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领导小组、黄山市委宣传部命名为黄山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4.
不知所云     
报刊上有些语句,表义上模糊不清,使读者不知所云。遇到这类语句,总得下气力猜一猜。猜中了,再加分析,才知道是有语病的。例如: ①还有一些工厂,也是远离黄山,却纷纷以黄山命名,同样给人联系工作造成许多不便。(见《人民日报》1981年11月27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举世闻名的安徽黄山大地上,一批批黄山好人为人称道,一个个普通市民身边的黄山好人及黄山好人集体走出黄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成为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也引导了全市学好人、做好人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景】当"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等多顶桂冠集黄山于一身时,黄山绽放出的光芒无疑像一颗璀璨的珍珠,优雅恢弘,绚丽夺目。然而,山无水则失去其灵气,顺黄山清泉而下的翡翠谷却以其低调温婉、沁人心脾,这里彩池纷呈、美轮美奂,与黄山相映成趣,成就了的另一番美丽。翡翠谷位于黄山仙都峰与罗汉峰之间,是国家AAAA景区。景区有  相似文献   

7.
孙戎 《新闻世界》2007,(2):35-37
2007年2月19日,是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生前一直关心、关注安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曾先后8次到过安徽,在安徽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79年7月,邓小平开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次南巡。75岁高龄的小平同志先是来到安徽,坚持徒步登上举世闻名的黄山,以世纪伟人的巨大魄力和深远眼光,以饱含着对黄山的一片深情,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的动人情景,以表达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机遇 1979年,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一位伟人将一个难得的机遇带给了黄山,同时也将对黄山的挚爱惠及一张地市级党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回望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黄山,以其景色秀丽驰名中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神往的游览胜地。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黄山更以其雄伟的英姿,迎接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人。到过黄山的人,都希望带回几件具有黄山特色的礼品留作纪念,或送给至爱亲朋分享游览黄山的乐趣。但是,长时间来,由于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好,游客们这一合理的要求一直未能如愿以偿,许多游者,尤其是迢迢万里来自国外的游人,无不视为莫大的憾事。最近,安徽省出版局决定在黄山成  相似文献   

10.
一 我是从山中走来的,在太行山吕梁山生活过三十年,自信颇得几分山韵。 山西山多,名山也不少。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山之一的五台山,雄踞吕梁的北武当山,傲视黄河的中条山…… 以后,我又登过泰山、华山、嵩山,独独没去过黄山。朋友们说,没到过黄山,不能算真正领略到山魂山韵,不能说去过中国的名山巨岳,不能不是人生一件憾事。我觉得朋友们言之切切,于是促成此次的黄山之行。  相似文献   

11.
詹艳杰 《兰台世界》2013,(27):158-159
黄山素来以"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闻名遐迩,声名远扬。黄山不仅享誉中外,还是各大名山大川之首,明末时期早就有一位旅行家兼地理学家徐霞客,被黄山之美折服并发出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相似文献   

12.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8,(2):I0001-I0004
李彪(1952-),男,197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工专业,现任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注册岩土工程师。完成过黄山二水厂、界首市自来水厂、宁国市三水厂等水资源评价以及黄山太平索道、  相似文献   

13.
雪庄,江苏淮阴(现淮安楚州区)人,出生年月不详,绘画活动主要在康熙年间。雪庄法名道悟,又自称悟,字惺堂。其号“雪庄”来历与他初人黄山经历有关。据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僧道悟由太平人黄山,适逢大雪,他踏雪上山,至清晨立于慈光寺门前,被山僧呼为“雪桩”。此后遂以雪庄为号。又号通源,别号铁鞋道人、黄山墅人、沧溟道者。清初居黄山,绘画30余年,画与弘仁(渐江)齐名。  相似文献   

14.
黄山松     
明代徐霞客于万历年间游黄山后叹道:"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据此话演绎成"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四绝:"怪石,奇松,云海,温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皖南山区公路和城市的迅速发展,地质灾害愈来愈频繁。文章选择黄山地区中生代碎屑岩分布区地质灾害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层岩性的研究入手以及对其他地质灾害控制因素的分析,得出了人类的工程活动是黄山地区中生代碎屑岩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这是伍杰的一本散文集,共有124篇,40万字。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是散文百花园中的一簇经得起久看,耐人寻味的佳作。《追寻》题材广泛,涉及到了当今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和事。工厂的,农村的,街道的,学校的,从北方的冰城哈尔滨到风光旖旎的西南边陲阿诗玛的故乡。名山大川,历史名城,外域风光,没有作者不写的,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篇,兴未尽,情未了,再写第二篇,第三篇。例如,写黄山的三篇是:《三座峰头是黄山》、《黄山之雾》、《潺潺黄山水》;写泰山的四篇是:《泰山夜思》、《泰山柏与泰山石》、《奇绝的灵岩寺》、《云…  相似文献   

17.
黄山七0一发射台省人民台发射机是采用的比较典型的GME1FB型10KW全固态立体声调频发射机。在黄山七0一发射台自主研发的发射机自动监控系统中监测不到该发射机的功放电流,为此对该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排除。  相似文献   

18.
拜读雪芹同志的《水调歌头·登黄山》一词,不禁拍案叫绝,浮想联翩。作者寥寥百字,勾勒出的黄山美景奇观跃然纸上,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在词的上半阕以写景为主,下半阕抒发登山的感受、憧憬。黄山是联合国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是天下名山,她拥有泰山的雄伟壮丽、华山的陡峭险峻、庐山的清美秀丽。要想览到好的景致,正如作者所说“瑰丽处,屈身攀,百感发,苦辣甜酸”。寥寥数字道出凡是游者,每到一个景点必须付出艰辛和汗水,才能享受美妙绝伦的美景,沐浴大自然的恩赐。对黄山的松、石、水、云、峰、渊,作者认为是上天恩赐的,没有任何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受众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本文以《黄山日报·黄山晨刊》为您服务版为例,就如何满足受众生活需求,提升新闻服务水平,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为落实国家局"两个跨越"、"两个十多个"等战略部署,适应行业深化改革,应对激烈竞争的重大战略抉择,做大做强"黄山"品牌的迫切需要,2010年5月20日,安徽烟草行业有史以来的最大技改项目——"黄山"精品线暨合肥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的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项目设计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