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宋代遗民词人张炎的北游词词情内潜,而词境开阔,形成了沉郁深厚的情感张力,在300多首玉田词中独标一格。张炎北游词艺术风格的形成既得力于北方自然山水的苍凉粗犷之美,又来自于词人融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于一体的抒情方式。张炎的北游之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词人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词清秀有余而气魄不足的弊病。  相似文献   

2.
张炎是"宋末四大家"之一,《全宋词》收录张炎存词共302首,吴则虞辑校的《山中白云词》收录301首。《山中白云词》中有题序的词为257首,占其总量的85%。张炎词题序不仅信息量丰富,为研究其生平和交游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且具有一定的文学审美价值。张炎词题序以回归纪实性、偏重社交功能、感伤悲凉基调为特色。  相似文献   

3.
常州词派提倡词中运用比兴寄托,追求词"清空"之意境,从其理论渊源看,是对宋末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常州词派提倡词中运用比兴寄托,追求词“清空”之意境,从其理论溯源看,是对宋末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兼为词人和词学家的张炎,其在词的创作和词学理论的创作上都颇有建树。在评价词的标准上,他创立了清空,骚雅,用来品评词作。在词的形式方面,他注重词音律的协和流美,清越雅正。张炎词作音律协洽,句琢字炼,雅丽清畅。在词的内容方面,他提倡词作风格的清丽高远,意趣的淡雅空灵,以及遣词造句的精粹与融化不涩。作为词人的张炎,他在词作创作时,又一直贯彻和实践词学理论,创作了大量绝妙好词。本文根据张炎的词学理论中的"清空"探讨张炎的词。  相似文献   

6.
张炎作为南宋末著名的词作者和词论家,以其丰富的词作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创作主张,在中国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张炎的词作在内容上大都表现了其身世之感,在艺术上重视审音协律,讲究修辞炼句,提倡婉雅之风;其创作理论涉及到词的乐律及具体作法,提出了清空、雅正、意趣高远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7.
张炎的《山中白云词》中有大量的“闲”、“愁”出现,且有许多与“闲”、“愁”相关的意象。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将张炎的词定性为闲愁词,并初步分析了他的闲愁词的创作环境与他创作时的心境,他的家学渊源与他的词学观念的指导,他的闲愁词中的相关意象与其词的艺术风格。由此可见张炎其词的真正面目。  相似文献   

8.
张炎论词主张音乐与词作并重,其"雅正"说实包括音乐之雅正、词作之雅正和雅词协音三方面。张炎提出"精粹"、"妥溜"等审美范畴,服务于"清雅"词论体系。融贯之美是他词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用以达到清空中有意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张炎的四首词:《国香》(莺柳烟提)、《阮郎归》(细车骄马)、《水龙吟》(乱红飞已无多)、《解连环》(楚江空晚)。这四首词的字句,并不深奥,各家词选注本,亦多有选注。但其内涵,却说法不一,臆测而已。张炎论词,主张寄托,提倡所谓“得言外意”(《词源·离情》)。所以,他的词作,也多有寄托,而最多见者,是托物寄意,借物言志。张炎的这几首词都有寄托,都是为歌女沈梅  相似文献   

10.
张炎的词学专论《词源》是其在对历代文学理论家的相关理论的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对宋词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张炎在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清空”的词学观念,建构其理论内涵、强调其创作方式、推崇其典型的代表词人、词作。张炎的词学理论,尤其是“清空”观,对后世的文学评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炎现存300多首词作中,西湖词约32首,约占十分之一,其西湖词承载了山河变迁、时移事变的家国之情。意象选用上,多采用风雨、燕鸥、酒、梦等影射时事,表达个人体验及人生态度。风雨代表社会动荡,酒、梦多用来纾解愁绪,燕鸥更是无奈之下的退隐倾向。在情感抒发上,词人将身世盛衰之感、家国变迁之情寄于西湖草木之间,抒发了作者对国破家亡以及人心无望的无力与感慨,最终只能与鸥鸟为盟。张炎西湖词,意象与情感抒发相互对应,都是对现实风云的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12.
张炎生长于江南,其词中有大量关于江南生活内容的书写,或描绘江南的秀美风光、或描写杭州故园,或刻画才貌双全的江南佳丽,这些内容往往与追忆南宋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流露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抒写亡国的悲愤与哀怨,秀丽的江南风物染上惆怅哀伤。张炎词的江南书写浸透着浓郁的黍离之悲和人生伤感,进一步发展了江南文化中的柔雅流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论张炎的闲愁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分析了张炎的闲愁词创作在思想精神与艺术风格上的转益多师与对前贤的取法,他的闲愁词的抒写本质与闲愁的表现形式,以及后人对他的闲愁词的褒贬与我们应该给予的客观评价.由此可见张炎其人的真正面目.  相似文献   

14.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玉笥山人、中仙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代不详,是南宋后期格律派词人之一,曾与周密、张炎等结社唱和。其词多故国之感,但辞情过于哀苦,缺少愤激之气,且用笔婉曲,意旨隐晦。《眉妩·新月》一词,破认为是其词作中稍显的一首:  相似文献   

15.
“清远”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神韵诗论的核心,“清空”是南宋词人张炎用以推尊姜夔词风格之语.二者看似毫无相关,但若仔细辨析,则可发现颇多相通之处.“清远”诗与“清空”词均具有风格清丽典雅、构思奇特巧妙、意境虚渺蕴藉、寄托含蓄深沉等特点,表明诗之“清远”与词之“清空”实可相通.  相似文献   

16.
浅论贺铸词     
贺铸是北宋后期一位著名词家,当时很多文坛英彦就极重视其词作,黄庭坚、李清照、陆游、张耒、叶梦得、张炎等都对其长短句发表过不少评论,甚至称其词“妙绝一世”。后代的词客与评论家也常把其列入宋词大家、名家之列。本人以为贺铸词虽说在独创性方面稍逊苏、辛,在婉丽深情方面稍亚秦七,但如论其题材的广阔性、风格的多样性,语言之工丽,技巧之娴熟确有过人之处,就其总的成就来看,当不亚于秦七而胜过黄九。  相似文献   

17.
宋亡前张炎唱的是爱情欢歌,宋亡后吟的是充满沧桑之慨与禾黍之悲的苦情离绪,词作情调的变化依稀可见词人那难以与人言说的深悲巨痛,于是,张炎的艳情词为传统情词注入了新的因素,赋予了情词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张炎三题     
关于张炎的祖籍问题张炎(12408一约1322),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宋元间著名词人,词论家,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八卷,词论《词源》二卷。张炎的祖籍,本来是不应当成为“问题”的。因为已知张炎的六世祖是循王张俊,据《宋史》卷369《张俊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张俊佐宋高宗南渡有功,封清河郡王,赐第临安(今浙江杭州),其子孙遂世居于此。这样看来,张炎的祖籍,如依张俊,则是凤翔成纪县;若就其在杭州已历六世,祖宗庐墓在焉的具体情况论,说是浙江杭州亦无不可。问题在于:后世的研究者,对“凤翔府成纪”,或认为是今陕西凤翔,或认为是甘肃天水,而一般引用者,焉不察,随意照搬,遂使张炎的祖籍所在,产生了分歧。为除  相似文献   

19.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著名词人和词论家。其词论著作《词源》倡“意趣”说,以“清空”为核心,认为有“意趣”之作应立意高远,意蕴深厚,劲健俊爽。  相似文献   

20.
研究南宋张炎撰写的词学研究著作《词源》之"雅正说",视野应当投射到"雅正说"的过去——对南宋词之复雅倾向的历时性回溯、"雅正说"的未来——清代浙西词派对"雅正"的拓展,在这样一种共时性的时间之轴中回归到对雅词的本位把握,从而实现文本与解释者的有机融合。从"雅正说"上下推理出词之雅化的理路,检省今日大众文化中雅俗之争,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