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屡见不鲜,文章主要从(N)+V得+NP+VP句的缺省现象、焦点问题及其与语境的关系三个方面时此类句式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N受+N施+V”句是“N施+V+N受”句通过移位生成的,其生成条件是:N受具有周遍性或有定性的特点,V的宾语能够悬空,谓词绝大多数是动作动词。  相似文献   

3.
“动词+形容词+名词”(V+A+N)是一个有歧义的句法格式,它的句法层次可以是“V+(A+N)”,也可以是“(V+A)+N”,在两种组合层次中,句法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同。“节律常规”即汉语音节组配的倾向性,它对“V+A+N”格式的歧义的形成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从“V+A+N”这一句法格式出发,讨论了韵律因素对歧义格式和歧义度的一般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N)+V得+NP+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V得+NP+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V得+VP+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V得+NT+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看+把+N/Pron+V/A+的”格式是一种常见的口语表达法,“N/Pron”指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名词或代词,“V/A”指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动词或形容词(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看”格式)。如: 1)小张笑道:行行,看把您急的,我这就去让小陈放他走。 2)老二,你也老大不小了,还这个样子,成什么话,看把这小孩子吓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评价构式"N+V着+A"内部结构关系复杂。本文探讨了"N+V着+A"构式的句法结构关系,把"N+V着+A"分为四种结构类型,对构式中V和A的音节特点、词汇特征进行了考察,对"N+V着+A"构式的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对"N+V着+A"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阶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屡见不鲜,文章主要从(N)+V得+NP+VP句的缺省现象、焦点问题及其与语境的关系三个方面时此类句式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8.
韩国留学生直到中级阶段才逐渐习得“没有”句和“不如”句。由于母语中缺少相对应的句型,“不比”句直到高级阶段才有所习得,其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汉语本族语者,常被“没有”句替代或产生截搭的偏误。正确使用频率“不如”句最高,其次是“没有”句,“不比”句最低。  相似文献   

9.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态补语转化而成。先对这两种格式进行具体的描写,进而阐释它们两者的来源、特点,以及语义、语用方面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0.
A+V+O结构层次的分析,不应该孤立地就A+V+O的结构论A十V+O结构,而应该把它放在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句子里来考察。对状语性质的认识,是正确分析A+V+0结构层次的关键。状语是修饰、限制述语及其连带成分宾语的,所以在通常情况下,A+V+O结构层次作A+(V+O)切分。只有在特殊条件下,即助动词作状语,单音节词在单音节动词前作状语(程度副词“很”、“十分”、“非常”作状语和单音节形容词作述语者除外),动词述语与宾语之间有逗号或冒号隔开时,A+V+O结构层次才作(A+V)+O切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前人对“得”字句变换已做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得”字句的三种基本形式的转换等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Ns+V+得+NP+VP”结构各部分间的语义关系极为复杂,不是一个施受事关系所能解决得了。提出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得”字补语句的习得办法。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式屡见不鲜,前贤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克,通过从(N)、V、得、NP、VP五个部分着手,对此类句式的成分构成可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考察湖南境内湘语九个方言点的“V+X+N(L)”结构类型和地理类型。湖南方言“V+X+N(1,)”的类型共有四种,除了普通话中常见的句型“在+N(1.)”、“V+到+N(1.)”外,还有“V+体貌助词州(L)”和“V+体貌助词+在+N(1.)”。  相似文献   

14.
“NP+V+(不)得/C”是指两类构式,一类为表可能的“NP+V不得”;一类为表状态的“NP+V得C”。受事成分在“V不得”、“V得C”这两类述补结构中前置,是受动词、得、补语的凝固化、补语形容词的指动性、补语对述语动词的评价性特征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5.
趋向动词“上”可以用在动词后面构成“V+上”.也可以用在名词前面构成“上+N”。在“V+上”和“上+N”中“上”的语义有相同的地方,由于语法化进程和句式的影响,两个“上”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可理解输入说”,他认为,当学习者理解了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输入材料时,习得语言就能发生。克氏还把“可理解输入说”进行公式化,即“i+1”。“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原来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这里的输入材料不仅包括词、句、语法结构和课文篇章等书面材料,还包括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组织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比较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种句式,在现代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语言点。比较句在结构形式上是丰富多样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比+B+形容词”,而其最直接的否定方式是“A+不比+B+形容词”表面看来“不比”仅是对“比”字句形式上的否定,实际上“A+不比+B+形容词”却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可以以“三个平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A+不比+B+形容词”句式加以分析,概括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结合成分移位的分析方法,对“V1P+V1+得+MC”结构中“V1P”的动词V1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并尝试归纳出该动词省略所需的前提和条件;此外,还探讨了该结构中动词、论元、情态补语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最后一部分针对“V1P+V1+得+MC”结构动词省略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教授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想+N(P)+V"格式是"想+V(P)+N"格式的转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词和动词都能够自由地进入"想+N(P)+V"格式,它会受到结构、音节、感情色彩、功能指向等诸多语法条件的制约。文章探讨了进入"想+N(P)+V"格式的语法条件。  相似文献   

20.
“V+你的+N!”句式是一种具有特殊表义功能的肯定祈使句,语义成分“你的”表层义值虽然虚化但实际蕴涵却很丰富。在该句式中动词“V”必须能形成“你+V+N”的语义结构,“N”在此句式中还隐含着被主观肯定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