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欧州的经济腾飞。今天世博会在中国举办,对世界城市的发展同样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世博会的精神正影响中国的几代人,每天有几十万人参观,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10,(4):45-46
自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以来,每一次世博盛会,都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工业和艺术展品令人目不暇接,感叹称奇。这其中,青年发明家们凝聚智慧而深具价值的新颖作品的出现,甚至开创或者成就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历经岁月的洗礼,这些佳作依然在科学的殿堂里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10,(4):45-46
自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以来,每一次世博盛会,都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工业和艺术展品令人目不暇接,感叹称奇。这其中,青年发明家们凝聚智慧而深具价值的新颖作品的出现,甚至开创或者成就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历经岁月的洗礼,这些佳作依然在科学的殿堂里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
<正>自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已走过159年的历史。一个半多世纪以来,世博会从欧洲走向北美,又从北美转向亚洲,演变为一场  相似文献   

5.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是公认的第一届世博会。150多年来,每一届世博会都成为了世界各国最新科技产品的展示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有理由期待,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为我们揭晓新的亮点并树立新的时代典范。  相似文献   

6.
《世界发明》2010,(6):1-1
如果说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标志着“后农业社会”向“前工业社会”的转型,那么159年后的上海世博会,则标志着“后工业社会”向“前生态社会”的转型。我们可以把这次转型称为继“第三次浪潮”之后的第四次转型。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就是标志这一进程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纤晨 《科学生活》2010,(6):72-73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中国上海的商人徐荣舂邮去12包湖丝参展,中国特色的湖丝获得了"手工业和制造业奖"。时光荏苒,跨越了150多年的光阴,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今非昔比的中国纺织科技又将谱写另一段锦绣传奇。  相似文献   

8.
丁慧玲 《学会》2011,(1):60-62
<正>2010年9月25日,我到上海世博园,分别参观了主题馆群、中国馆群、独立馆群、联合馆群和企业馆群。通过世博会有关资料阅读和上海世博会的现场参观,我感受到,每届世博会都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主题。1851年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新思想、新创意、新发明、新创造的盛大聚会,是人类创新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其重大意义在于: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促进世界多种文化的交流。正因如此,世博会的举办与整个国际社会的知识产权制度休戚相关。许多著名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法律文件,如《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和《保护文学和文艺作品的伯尔尼公约》,都是在举办世博会、保护世博会创新成果的推动下制定的。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以来的150多年,世界上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汽车、电动马达、录音机、电梯、电话、电视机、飞机、电视转播技术、超大型打字机、印刷机、纸建筑等等都是在世博会上最早展示的。因此,可以说世博会为全人类带来了智慧劳动的创新成果,体现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6):20-21
世博会开幕以来,中国馆无疑是大热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进馆参观。不过,中国馆的看点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观和展品,其建筑、设计中凝聚的东方智慧更值得一看。  相似文献   

11.
1851年5月1日,首届世博会(全称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伦敦拉开帷幕。场面之盛大,就连见多识广的维多利亚女王都不由感叹:“我感到无比激动,放眼所见……是那么神奇、那么浩大、那么辉煌、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发明》2009,(6):61-61
始于1851年伦敦的世界博览会,其历史就是近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口号的上海世博会,注定是人类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标志性事件。在上海世博会诸多破纪录的指标之外,还有一项就是本次世博会将在全球创意城市运动的大背景下举行。日本爱知世博会之后,以成立于2004年的联合国创意城市联盟为标志,创意城市作为一项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运动,迅速波及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说起来很多人可能很难相信,早在100多年前开幕的第一届世博会盛况,即使放到现在也算得上是震撼,甚至可以说是空前。1851年5月1日,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开幕,往占地9.6万平方米的展区中,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有13公里,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  相似文献   

14.
暨江 《百科知识》2022,(1):59-61
人偶形象是展现一个国家社会风俗的重要媒介,它不仅是工艺品,也是对外形象宣传的"大使".在照相技术刚刚起步的19世纪,人偶已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探寻古老神秘东方国度的"窗口".晚清之际,清政府大量涉外事宜均由英国人把持的海关办理.正值欧美各国热衷举办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之际,清政府迫于外交压力,不得不委派海关代为参与.缘于此,组织并参与世博会成为近代中国海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此,海关总税务司署委令上海、宁波、厦门等通商口岸广泛征集展品,并派遣专人远赴世博会主办城市搭建中国馆和筹备布展事宜,同时负责展出期间的接待与讲解工作.在广泛征集的展品中,除丝绸、茶叶、瓷器等闻名遐迩的驰名物产之外,还包含大量陶土、金属和木头制成的人偶.  相似文献   

15.
走进世博会     
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承载着千千万万人的期盼、梦想与展望,滚滚向我们驶来。时钟滴答滴答走过,日历一页一页翻过,就这样,世博的脚步近了。心怀对世博的好奇与欣喜,我有幸参观了在城市规划馆举办的"走进世博会——中国201 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展馆以世博会1 50多年历史和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为两条时间主线,以2010年  相似文献   

16.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1,(15):58-59
考试起源于中国 考试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一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已对进入仕途的官员进行定期考核。”“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要到来了,这是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最让人们关注的、在中国举行的世界盛会。作为中国创意产业的主流媒体,本刊将从创意的角度来关注世博会。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在今年连续为您呈现不一样的世博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考证及文本分析,对1946年创刊的<中国营养学杂志>与我国营养科学的奠基进行研究,以认识期刊与学科发展的特殊关系.<中国营养学杂志>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营养学学科的成熟,所载营养学研究成果居当时国际前沿地位,彰显了期刊在记载科学历史、传播科学、培育新兴学科与养成科学群体方面的强大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我们总可以从中发现会展与城市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化促使了水晶宫这种超越经济的超大型世界博览会的诞生,而正是由于会展产业的不断发展又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实现了对于城市的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的整合。本文将围绕会展与城市相互促进的关系,联系实际分析会展特别是世博会是如何实现对城市的整合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出版规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的年度出版量进行了统计,发现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出版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出版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对SCIE期刊的出版规模统计后,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出版规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CSCD期刊二十年来出版频率有很大的变化,已经与世界核心期刊出版频率同步。笔者认为,在出版资源有限的范围内,期刊出版不应盲目地扩大出版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