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尝试从认知科学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并指出因为圆形人物的塑造符合大脑对外部世界的经验划分,所以圆形人物比扁形人物形象更丰满,艺术魅力也更持久。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小说叙事艺术重视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和精神,即在塑造人物时强调形神兼备,写形传神。而使作品中的人物通向“传神”的彼岸的重要桥梁是白描。它是贯穿于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表现方法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常常运用色彩词来描绘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和人物命运的变化。运用色彩词是鲁迅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物塑造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已经展示了娴熟的技巧,为以后小说的崛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并且提供了重要的提示。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明代拟话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较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传奇和宋元话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充分展开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精微的心理描写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从类型化典型到个性化典型的转变中,明代拟话本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小说在人物塑造方法上有相同点,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作家、读者对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和审美特质的不同追求,导致中西方小说在人物塑造方法上又有所区别。本文结合具体作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物塑造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已经展示了娴熟的技巧,为以后小说的崛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并且提供了重要的提示.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人们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津津乐道,印象深刻,却忽略了小说中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其实,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的辉煌艺术的最高顶点,是他的人物塑造。巴尔扎克大大开拓并丰富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供了从肖像描写到内心刻划、从描写人物的环境到展示人物言行的全面的艺术经验,使得在小说中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张欣杰 《文教资料》2010,(22):14-17
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本文对余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阐述了他塑造人物形象所经历的三段发展过程:为揭示抽象哲理的真实而把人物超现实化→在广阔的社会画面中使人物的人性复苏→在生命的苦难和温情中塑造独立的性格丰满的人物。这三个发展阶段的螺旋式上升,正是余华小说创作从试验到成熟的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  相似文献   

11.
变文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的艺术手法对神魔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变文初步使用的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模式、"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类型化的手法对神魔小说人物塑造具有开创之功,另外,在具体的描写方式也影响深远,如人物外貌和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徐美燕 《文教资料》2007,(34):153-156
《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形形色色各个阶级的众多人物,且很多人物都性格鲜明,人物是小说成功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叙述了菲尔丁在《汤姆·琼斯》中塑造人物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尤勇 《现代语文》2009,(2):111-112
人物是小说里的关键因素,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塑造的成败,而人物的出场在人物的塑造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巧妙而艺术的人物出场对于展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吸引读者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形形色色各个阶级的众多人物,且很多人物都性格鲜明,人物是小说成功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叙述了菲尔丁在《汤姆·琼斯》中塑造人物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塑造人物形象注重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重展示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兼顾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特征主次分明。作者善于巧妙地使用人物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复杂的心理世界。采用虚构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亦真亦幻富有神秘色彩的环境。运用对比和幻化,展现了一个奇伟瑰丽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苏童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底层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底层人物命运的分析,揭示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在生存困境中孤独与抗争的姿态,进而探究苏童小说中人物形象类型化的原因。苏童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形成了苏童小说的独特氛围,孤独、虚无是苏童小说的底色。  相似文献   

17.
影视作品不能象小说那样自由地铺陈,大版地叙述。除连续剧外,放映时闯一般控制在1——2小时内。因此它的银屏形象——人物塑造,只能是“少而精”,做到单纯与复杂,深度与广度的高度统一。具体来说,它多集中全力.塑造好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而围绕在主要人物周围的其它人物形象,却可多可少,可浓可谈;至于人物群像也是这样,应有主有次。  相似文献   

18.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传统民间叙事文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作家之一,在人物塑造艺术方面,他的小说表现出与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所特有的文学趣味和艺术手法的密切联系。本文从通过事件表现人物、通过行为刻画人物、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彰显老舍小说艺术创作的传统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作者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与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生动的人物语言对于性格塑造很重要,可以使作品中的人物丰满而鲜活。其中对话所揭示出的人物情绪、性格、背景等信息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赏析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范茂 《文教资料》2021,(3):31-32,38
分析外国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可以让人物变得生动有趣,不仅能让研究者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地记忆人物形象及人物塑造模式,提高研究者的文学审美水平。本文以《哈姆雷特》为例,分析外国文学中如何塑造生动形象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