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红霞 《文教资料》2014,(22):23-24
本文搜集了带“以”的成语近300条(主要来源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和汉典网),首先辨清其中“以”的词性,而后确定其具体用法。其次通过各类成语中“以”的用法反观文言中的“以”作为动词、介词、连词的特点及各种具体用法。这样不但能增进对相关成语的认识,而且能触类旁通地熟练掌握文言中“以”的用法,从而以成语作为沟通古今汉语的桥梁,既帮助学习文言,又有助于掌握现代汉语中的“以”族词语。  相似文献   

2.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某电大一道《现代汉语》试题,要求指出所列成语的书写错误,“名符其实”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6月28日)。实际上“名符其实”与“名副其实”都可以用,在此怎么将其列为书写不正确的成语呢?类似的将“名符其实”之“符”判为错字的并不是少数。一个实验小学的网站,将“名符其实”归入容易写错的成语,且在其后括号中将“副”列为规范用法(2006年3月28日)。《中国出版》(1998年第3期)中一篇题为《“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的文章,这样写道:“把‘名副其实’写作‘名符其实’是最常见的错用字。”笔者不禁对此产生质疑,于是进行了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3.
“怒发冲冠”是人们熟悉并常用的一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含义表示“非常愤怒”。由于这个成语整体上的意思较为浅显易懂,甚至可以“望文生义”,于是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其中的“怒”字就是“愤怒”之义;  相似文献   

4.
望生义是成语误用的一方式,其原因是没有弄懂某一成语的真正意义,只是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和运用。近来,电视、报刊上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就是“美轮美奂”了。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他的典故、成语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关于孔子读书的成语,叫做韦编三绝。这条成语讲,孔子读一本书。非常用功。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多次。“韦编”就是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就是断。  相似文献   

6.
刘段肖 《学周刊C版》2014,(8):219-219
“匪夷所思”这个成语.现在使用率颇高.文字中、口头上常能见到和听到。但大多数使用者都在成语前加上“令人”“让人”“使人”之类词.这其实是病句.成语中的“夷”含义就是平常,这里指平常人。成语含义是:不是平常人、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成语内已经有了“人”.岂能在成语外再加“令人”?  相似文献   

7.
所谓成语运用中的“似非而是”现象,就是指成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以我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似乎是用错了,而实质上,却是恰当的。对成语运用中“似非而是”的错误判断,往往是我们忽视了成语的变式使用或原始意义的用法而造成的。下面将成语运用中常常出现的一些“似非而是”现象作分类举例并简单解释说明,以期获得些许启示,来提高我们对成语应用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8.
“山清水秀”是一个常用成语,却常见有人写错,总是把“清”字写成“青”字。为什么会错呢?主要是没有弄懂这个成语的结构和含义。这个成语的结构乃是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前后文互相渗透、互相说明的,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山清水秀”其实就是说“山水清秀”,很显然,  相似文献   

9.
成语“山清水秀”中的“清”与“青”很容易相混。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一提到山,大家随即就会想到漫山遍野的绿色。“青山绿水”是我们大家心目中一个常态。不过在这个成语中,“清”和“秀”是相对为文的,是形容词,分别指山水的清异秀出、美好不俗。  相似文献   

10.
近来,有很多文章讨论成语“美轮美奂”,有人认为现在用“美轮美奂”表示“优美”的意思是一种误用,有人认为是产生新义了。这种旧词由于“误用”而产生新义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感同身受”“倾巢而出”“空穴来风”等。我们这里不讨论它的用法,而是要说说把“美轮美奂”误作“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现象。从其历史来源看,历史上有“美奂美轮”,但没有“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用法;现在的权威词典也只收录“美轮美奂”,如《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就只收录了“美轮美奂”,后两者明显是前者的误用。这种误用甚至出现在权威媒体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全国斌先生关于动量词“回”与“次”的差异问题提出一些异议。我们认为:一、早在唐宋时期,动量词“回”与“次”就是一对近义词;二、强调[+过程]是古汉语“回”的功能之一,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得以保留了下来;三、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回”与“次”在称量对象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来,有很多文章讨论成语“美轮美奂”,有人认为现在用“美轮美奂”表示“优美”的意思是一种误用,有人认为是产生新义了。我们这里不讨论它的用法,而是要说说把“美轮美奂”误写作“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现象。从其历史来源看,历史上有“美奂美轮”,但没有“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陈小宝 《学语文》2006,(3):47-47
“同仇”出自《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茅,与子同仇。”“敌忾”出自《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同仇”“敌忾”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成语。然而,各种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中的“敌”字的释义却很不清楚,对“同仇敌忾”这个成语的语法关系解释含混,导致整个成语的释义上比较模糊,影响了人们的理解,给教学造成了困难。请看:①《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张锐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仇:共同的仇敌;敌忾:对敌人的愤怒。指对共同的敌人抱着相同的仇恨和愤怒。②《新编成语词典》(赵晓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相似文献   

14.
姚建宏 《语文知识》2005,(10):15-16
数字从“一”到“万”都可以构成成语,如“一鸣惊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令五申”“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六月飞雪”“七擒七纵”“八仙过海”“九牛二虎”“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千钧一发”“万籁俱寂”……这些成语言简意赅,具体形象,具有很好的修辞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嵌入数字的成语,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一)由数字“一”“半”和“不”“莫”  相似文献   

15.
《韩非子》“之”使用频率高,位置灵活,词性多样,用法复杂。其主要用法首先是连词,其次是代词,动词只占一小部分。其复杂性是先秦汉语特征的体现,大量使用含“之”四字格或四音节复音词是孟、庄、荀、韩所代表的先秦政论散文的显著特征,也为后世留下许多成语和惯用语。  相似文献   

16.
我们形容一个人做事思想不集中,常用一个成语“心不在焉”,与之意思相仿的还有一个成语叫“心不在马”,它们都有典故出处。  相似文献   

17.
《少年科学》2014,(1):51-53
马年来了,让我们骑“马”走世界,看看地球上与“马”有关的风景吧。 “一马平川”的平原有个成语叫“一马平川”,所谓的平川,就是指地势平坦的地方。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没有高山的阻挡,没有河流的隔断,到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这就是美丽的平原。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中文一样,有很多短语、成语和惯用语,但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望文生义,需要正确地使用。有些习语的意思不是每个字面意义的总和,而是有“言外之意”的。如果英语用法和中文对比,意义相似者固然不少,但不同之处可能更多。  相似文献   

19.
“十恶不赦”是人们常用的成语。然而何谓“十恶”,却不是人尽皆知的。 “十恶”就是十种重罪,最早见于北朝齐代的《齐律》,当时称“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20.
在成语辨析中,很多人把“网开一面”与“网开三面”完全对等了起来。把“开”都当作“打开”义。甚至某些辞书里的相关解释,也相互矛盾,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