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网络水军(简称"水军")是一种形象说法,它是网络环境衍生出的一种新职业,他们为客户发帖造势,满足客户的需求。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人员,以注水发帖或删帖来获取报酬,有专职和兼职之分。网络水军现已从以前单纯的"灌水"行动发展到现在众多复杂的行为,因其灵活性、不可控制性、零散性等特点使得管理者难以规范其行为。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一、地方网站编辑的"水军"角色转变及原因分析删帖是网络水军专门针对负面报道推出的一个重要业  相似文献   

2.
“网络水军”的形成机制与传播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网络水军"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之中,这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本文旨在从"网络水军"的界定、形成机制、传播效力和治理对策等方面对"网络水军"进行研究。"网络水军"是互联网、新媒体的"畸形儿",它实质上是网络公关营销的一个工具,它带来了一些难以预料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3.
一个个网络人物顷刻间蹿红,一个个品牌迅速通过网络崛起,使我们深深感受到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和病毒式营销传播的神奇效果,感受到病毒式营销传播的工具——网络"水军"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席卷全国的抢盐风潮、船震门等网络恶性事件与恶俗传播使得舆论一边倒,对网络水军口诛笔伐,并誓欲斩草除根。本文认为,网络"水军"的作用巨大,但有两面性,我们应当遏制其负面作用,发扬其正面作用,而不是消灭网络水军本身。网络水军出现负面作用的重要原因是其"潜水"性、分散性等特征。在其整体运作机制中存在一个利益链。对其监管,就要在加强立法、建立机构、严厉打击、扭住水军运动的牛鼻子、建立行业协会、提高网民识别力警惕性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0年以来3Q大战等事件的发生,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了潜伏于网络之中,为某种目的传播信息并最终以引导舆论为目的的网络水军现象。文章试图以"网络水军"的产生为出发点,分析"网络水军"的影响以及正确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衍生了许多相关职业,"网络水军"即是以注水发帖来获取报酬的一种新兴职业。在"网络水军"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愈加显现。本文试从"网络水军"的传播机制入手,探寻其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云雅 《青年记者》2012,(17):14-15
“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那些临时在网上征集来的发帖的人被叫做“网络水军”,他们有专职和兼职之分.① “网络水军”参与的各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活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环境,极大降低了公众对互联网的信赖.网络水军的出现并快速发展壮大缘于各种复杂因素,而网络把关人的缺失是导致网络水军泛滥的重要原因.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编辑的权威被解构,把关权被分化乃至弱化,而这就为网络水军生产和传播信息提供了较为畅通的渠道和非常宽松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网络水军"通过"注水"、"发帖"等方式抢占舆论制高点,以此获取商业报酬,甚至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职业。"网络水军"受商业资本的操纵,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目的是影响网络舆论环境。反思"网络水军"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加强对网络不良行为的监管,抵制恶性竞争,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公众意见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8.
罗兵  杨衠 《新闻爱好者》2012,(13):48-49
网络水军涉及客户、网络公关团队、网络水军三个主体,并由此形成清晰的利益链条,迅速发展。网络水军的主要业务是网络营销,有时充当网络打手,其主要传播平台为QQ群、论坛、YY语音,学生、家庭主妇是网络水军的主要来源。网络水军操控网络舆论、制造舆论假象,扰乱了网络的良性发展。整治网络水军不能依靠行政力量,而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闫川 《中国编辑》2011,(3):55-56
转载新闻和制作新闻标题是网络编辑最日常的两项工作。作者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对网络编辑转载新闻和制作新闻标题提出,网络编辑必须练好基本功,做好基础工作,保持应有的责任心,随时提炼出新闻或者资讯的基本内容,制作精彩的标题。切不可为了"骗取"一时的点击率,加入"标题党",最终丧失网站的格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水军"的形成,网络环境及社会环境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其在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负面作用和影响也愈发堪忧.本文主要检视梳理"网络水军"的形成过程、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网络水军"问题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阴立影 《今传媒》2012,(2):96-97
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获得极大地提高,使大众信源传播成为可能。伴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和受众话语权日益提高,似乎正在形成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网络舆论状态。看似平静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却有一股"暗流"——"网络水军"隐藏着,这股"暗流"给新媒体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水军"的形成、生存环境以及传统媒体如何避免成为"网络水军"的打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周光清  刁宗鹏 《传媒》2016,(20):67-69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水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针对"网络水军"协助实施侵犯公民人身权、民主权、财产权,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行为,提出应增设相关法律法规来遏制其从事非法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洪潭  吴月娥 《新闻界》2012,(11):38-40,51
"网络水军"的大量潜伏,使网络议程被"蓄意"设置,网络舆论被"人为"操控,网络营造的"媒介环境"已经严重偏离了"客观环境"。本文拟从网络水军操控舆论的网络环境和具体路径入手,探析虚假舆论的形成过程与客观舆论的引导策略。本文认为:政府应尝试推行"后台"实名制规范信息发布、网络媒体应设置内部"把关人"过滤不良信息、网民应提高媒介素养自我把关,三体联动齐力杜绝虚假舆论。  相似文献   

14.
从网络打黑谈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2009年12月19日,央视的<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了网络打黑事件,让我们了解了一个被称为"网上水军"的灰色产业链.据报道,雇用成千上万的"水军"炒作话题甚至恶意攻击竞争对手,已成为一个操作流程成熟的行业.在网上看到的消息、新闻,特别是论坛里的很多热点帖、热点话题,有很多可能是不真实的,是人为策划和操纵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编辑既是网络新闻的发布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网络传播的策划者。编辑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判断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通过策划和整合,应用加工标题、网络推广等技术手段,把新闻的"信息内核"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赵胜南 《报刊之友》2014,(3):121-122
网络舆论正处于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状态,看似平静的网络环境下却隐藏着一股的“暗流”---“网络水军”,这股暗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网络舆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以“网络水军”为研究线索,把网络水军的炒作分为人物的炒作、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网络刷票三种表现形式。分析网络水军传播过程中对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水军”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特网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其高度的双向互动性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大大提高了一般受众的媒介信息传播地位,尤其是博客、论坛等的兴起,使受众真正实现了各抒己见。网络舆论似乎正处于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状态,然而看似平静的网络环境下却隐藏着一股不易觉察的"暗流"——"网络水军",这股暗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网络舆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以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水军"泛滥的原理机制,阐释"网络水军"造成的危害,并对如何打击这一现象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第二媒介时代到来,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水军植根于网络社会,扰乱了网络传播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水军对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信息接收和反馈、传播效果三个层面造成的负效应。同时,本文从网络水军从业者、受众、网络公关公司及网络媒体角度提出了应对网络水军负效应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17)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的存在形态,也对"意义"这一主体性的概念进行了解构和再建构。商业网络水军是网络社会被市场经济"殖民"的事物,也是意义的一种实现和再造。它不仅是技术强大虚拟功能下对意义的附加,也是新的传播秩序下对符号、宣传、广告、新闻等概念的重新解读,更是对中国公共空间"发育不良"的一次嵌入和"探底"。  相似文献   

20.
记者负责新闻现场的人性底线把关,更重要的是编辑部门在编发时进行明确的新闻伦理把关。前些天,歌手姚贝娜去世,深圳晚报记者拍摄捐眼角膜手术前医生向遗体鞠躬时的画面,引发了一场口水仗。事情后来几乎成了一次"打着新闻伦理旗号的网络水军攻击事件",远离了对新闻伦理的理性讨论。新闻伦理,源于人类基础的道德伦理。对遗体的尊重,对逝者家属的尊重,就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伦理。这种道德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