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歌通过与散文、戏剧、小说等文体的嫁接、复合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是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主要方式.复合体诗歌是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样式,预示着现代诗歌文体探索、发展的方向,体现出现代自由诗在文体上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复合体诗歌使现代自由诗背离传统诗歌的文体样式越来越远,变得愈来愈不像诗.  相似文献   

2.
文体既是一种静态模型,也是一种动态形式。把文体看成同一类文章的集合概念,单纯从文体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文体是一种静态模型,是对一类文章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把文体置于写作过程中来观照,则是一种动态模型,它为写作提供一种动态的操作模式。本文拟从后一视点对杂文文体特征进行考察,探索其内在的构制规律和动态操作模式。一、构思原则:形象思辩杂文作为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其内在特征是说理、议论和思辩。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并非只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而更擅长用形象思维方式中的形象化手段来思辩。因而,杂文具有了文学品…  相似文献   

3.
散文诗引入中国将近百年,却依然无法摆脱挥之不去的文体身份焦虑。1980年代以来,一种旨在为散文诗伸张身份合法性,主张散文诗独立于散文和诗的观点开始被广泛接受。然而,对于散文诗而言,致力于辨析、确认和探索散文诗文体独特性也许更为重要。事实上,“文体转译”和“文体溢出”提供了两个观察散文诗文体特征的指标。散文诗作为一种“镜像文体”,不仅具有巨大的细节涵纳性和技法弹性,更映射着写作者的精神视野和人格情怀。  相似文献   

4.
墓志铭是一种实用古代文体,其用途是为过世者而写。墓志铭作为刻石的一种,能完整地保存汉语的字体、书体、文体。宋代墓志铭保留宋代字体、书体、文体特点,是研究汉语史中近代汉语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将"だ、です、ます"等位于句末的结尾形式称之为"文体"。在初级日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只使用一种文体,实现文体上的前后统一。然而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会发现在一篇文章或一段对话中出现两种文体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现象被称为"文体混用"。本文以长篇小说《夜光的阶梯》为分析素材,试图对日语对话中出现的文体混用现象,按照对象、场景、表达内容等要素进行分类考察,以期为中高级日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我院中文系袁昌文教授和北京中国管理科学院刘胜俊教授主编,北京、贵州、广东、湖北、江西三十位专家教授撰写的《千种文体写作》,最近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说唱文学、科普文学、儿童文学和新闻类文件、经济类文体、文教类文体、史志类文体、司法类文体、科技类文体、军事类文体、外事类文体、公务文书、日常应用文等十八个大类,近千种文体的特征、写作要求和方法.一种文体一篇,一篇一千多字,采用说明式与随笔式结合的写法,  相似文献   

7.
赋,在渊源上既是一种表现手法,又是一种文体样式。作为一种独立发展的文体样式,赋体以诗、骚为源头,而又在韵文与散文、咏物与抒情等形式、内容层面存在区别,是一种介于诗骚与散文之间的文体样式,且更倾向于后者。赋体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随着抒情功能的凸显和体物功能的衰退,赋体走向了分化。  相似文献   

8.
文体是作家个性的外化,是作家的文体意识在创作中的一种表现。徐訏小说打破了各种文体之间的壁垒,扩大文体的张力,真正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互渗、互融、互利、互惠,为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议论性文体概述所谓议论性文体,是对以议论为其主要特征的一类文章体式的总称谓.也即:"议论文"这个概念可以涵盖一类本质属性相同的文章体式,但它决不可以代替做为具体的种概念的某一种个别文章体式.因此,《写作教学大纲》中称之为"议论性文体"是较为确切的.这类文体主要是以剖析事物、论述事理、阐明观点为宗旨,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所谓的"议论文"是不存在的,作为独立文体的议论又确实存在,这是指在中学作文课中的一种训练文体,与记叙文、说明文并列为三大文体.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辨体的基础上,以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匹配、风格的追求这形成文体的三个层面为论述的内在逻辑顺序,通过对现代小品文文体理论的探讨界定小品文:小品文文体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体,它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美文体。  相似文献   

11.
文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文化具有层次性,而不同文体类型的语篇所蕴涵和影射的文化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交际功能也不同。文体这种内在的文化诱因与表层框架、语言情境与文体功能的相互照应为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正式文体产生于清末民初,是一种为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类型,中国儿童文学文体风格是20世纪初语言变革而定型的。在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中国儿童文学具有真实美、荒诞美、情趣美和音乐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 1.引言 文体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广义的文体指一种语言中的各类文体。文体就其内容和社会功能分为应用性文体、科技文体。科技文体所传递的信息是客观真理,是客观事实,所以它拒绝其语言的歧义和复义性,而是求其精确和确定性。因此,科技文体中被动句使用较多,而人称主语的用法较少。本文以被动句为载体,从文体翻译这一全新视角,探讨英汉语被动句的翻译。 传统语法认为,依照主语与谓语动词的不同关系,句式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同的文体在渗透交融之中展现着更为丰富的艺术魅力,所以,运用跨文体思维来设计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扩大教学视野,强化课堂教学影响力,无疑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三首叙事诗《氓》《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都具有戏剧化叙事、戏剧性场景和大量运用戏剧化人物动作语言等特点,就可以围绕叙事诗的戏剧性特点,运用跨文体思维,简明解说文体分界与文体交融现象,并以叙事的戏剧性为核心解析文本,以课堂教学为基点进行教学延伸与可能性链接.运用跨文体思维来设计教学,也不只局限于叙事诗这一种文体,在许多文体的教学中都可以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古今文体分类存在着一些问题.文体分类具有两个前提:必须以体现文体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为依据,对文体进行一次分类,将全部文体现象概括为科学性文体、艺术性文体和复合性文体;以体现文体工具特征的表达方式为依据,对文体进行二次分类,将科学性文体分为说明性文体和议论性文体,将艺术性文体分为描写性文体、抒情性文体和叙述性文体,将复合性文体分为迭加式复合性文体和套合式复合性文体.  相似文献   

16.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常用于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某种事理.  相似文献   

17.
借鉴与继承中西方诗歌文体是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借鉴、学习西方现代诗歌文体,将西方诗歌文体进行横的移植,自由诗体、十四行体、楼梯体诗歌被移植到中国来生根结果;二是是中、西方诗歌文体的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现代小诗体、现代格律诗体都是中西方诗歌文体融合的产物;三继承中国传统诗歌文体,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民歌体、格律体诗歌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吊文研究     
古代哀祭类文体之一的吊文,由孕育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吊辞发展而来,至汉人贾谊创作《吊屈原文》而终成为体制、表现手法都臻于完善的一种文体。但是由于文体自身的构成的双重性和文体的发展性,历代文人在进行文体分类过程中,经常将吊文与哀辞、诔文、祭文等哀祭类文体相混淆,甚至不把它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然而,无论是论及文体的起源、行文目的还是行文范围等等,吊文与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课改工作的进行,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文体淡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淡化文体”的呼声也是愈喊愈烈,并有盲目地发展为狂潮之势,“淡化文体”成为人们议论高考作文命题标准的热门话题。以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标准为例,除天津卷和湖南卷要求写成议论文之外,其他各地命题要求都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和以往规定一种特定文体标准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把教师和学生从“文体中心”论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以应试为最终目的的模式化倾向,教师不再把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以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一刀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十七年”时期的话剧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文体结构形式这一新颖角度,对“十七年”的话剧文学态势进行了重新梳理,总结并归纳出了情节推进式文体结构、抒情式文体结构、人像展览式文体结构等三种独特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文体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