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怎样销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关于怎样销烟 ,课文中是这样写的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 ,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对于这一重点句段的教学 ,我没有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总结销烟的三个步骤 ,也没有仅局限于“先……再……然后……”这一组关联词语的提取 ,而是进一步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深入体会“撒”、“抛”、“倒”这三个动词在表现销烟工人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首先 ,设疑促读 :请同学们想一想 :“撒”、“抛…  相似文献   

2.
甲: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乙: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甲:动词尤其如此。乙:是啊,表示行为动作的词语特别多。甲:比如,写手的动作的词就有"捏""握""挤""拍""拿""举""扬""扶""伸""拉""搓""揉""挥""扇",还有"托""抡""摔""甩""敲""扔""抛""抬"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语意品读,咂摸"反复"的表达效果师:请大家读读这几句话,能发现它们共有的语言秘密吗?(投影出示课文中出现"一齐"的四个语句)生:这几句话都有"一齐"这个词,有的还有两个"一齐"。师:人们"一齐"做了什么?画出来。师:我们常说,写文章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可课文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一齐"呢?再读读,体会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些句子旁边。(生默读,作批注)生:我觉得这几个"一齐"把人们动作的一致性写出来了。生:我认为不仅是说动作  相似文献   

4.
涵泳的方式能促使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体、反复的体会,令学生获得对作品的深层次把握,触及古诗词的文化特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多元涵泳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必须要促使学生在涵泳时心无旁骛,集中精神、心怀敬意地阅读;必须要促使学生在涵泳时进行多元思考,尝试对古诗词进行价值判断;必须让学生在涵泳时心情愉悦,促使他们滋养性情。  相似文献   

5.
李萌 《中文自修》2011,(11):40-41
如果在"百度"里打进一个中学语文课文题目,搜寻相关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会立刻看到品种繁多的课堂教学设计。这些设计中,在教学目标项目里不乏"揣摩""理解""体验""感悟"等形而上的词语,在下面的具体教学实施步骤中,教学活动大多以筛选、概括活动为结果。前者活动设计低级,不如放入预习环节;后者更糟,往往将经典作品的人物形象、主旨及艺术手段归结为几个概念性的词语。以《最后一课》为例,教学目标中出现较多的:通过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感,唤醒学生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找到人物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张志公说:"所谓阅读教学就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去,走出来"。我们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想把握文本主旨,领会古文内涵,"言"是桥梁,需要细细地品味某个标点,某个字,某个词,反复聚焦,反复涵泳。这好比嚼甘草,越嚼越香,越品越有味道。一、借用词语替换,提升趣味课文中有许多精妙传神的用词,学生看似懂,实际上却不明白作者用这个词好在哪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用  相似文献   

7.
邵惠敏 《教师》2014,(6):125-125
正1.案例描述(1)"你动我猜"。刚一上课,我就和学生玩起了"你动我猜"的游戏。我请了4位同学依次用动作表演出"苦思冥想""连蹦带跳""手舞足蹈""蹑手蹑脚"四个成语。几个表演的学生苦于不能说出答案,竭力扭动着身体,摆出各种夸张的动作。其他同学都认真盯着表演的学生看,研究他们的动作,时不时说出些自己猜想的答案来。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写的作文,句子不通顺,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分段,错字别字多,有的还像记流水账,词语贫乏、干瘪瘪的。写作难一直是老话题,瓶颈问题大致为"不愿意写""不知道写什么"和"不会表达",也就是学生习作兴趣不浓、缺少习作素材的储备、运用和加工语言的能力不强三个难题。其实,作文只不过是把人们的生动形象、动作、语言、神态、感情及其与之相关联的事物用文字记录在纸上,这本不应是多么困难的事。但为什么做起来这么难呢?那么怎样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9)
文题请以"我在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提示与要求①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③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A案教学意图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取向,重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和积累。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哺育""尘埃""磅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仿写。3.通过多种方法涵泳、吟诵诗歌,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与感恩。4.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2.
单独的词能不能读出情味?这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词语本身的情感色彩就很浓,如"悲伤""兴奋""叹息"等.这恰如话剧,不论什么人物出场,你都能从他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很直观地看到他的内心,他的所思所想."悲伤""兴奋""叹息"此类词语,无疑就具有这种情感直观性.所以,即使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它们仍然可以在第一时间就给人以清晰而强烈的情感定位.换言之,我们看到"悲伤",就会不自觉地用一种稍稍低沉、缓慢的方式去读它;看到"兴奋",也会马上用一种比较跳跃的、高昂的声调去读.这些词语大约相当于人群中那些比较单纯的人,只需要简单地看一看、听一听,便可以对他有个大概而不失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实践思想极其丰富。他先后提出了"做""练习""训练""实践""用""行"等概念,其内涵与语文实践是相一致的。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知识与实践、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几对关系;在语文实践方式、方法和途径选择上,则要坚持综合性,坚持两条腿走路,注重预习和讨论,坚持反复历练。  相似文献   

14.
赵晖 《现代语文》2007,(4):47-48
汉语是一种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在汉语中语序的作用很重要.相同的几个词语把它们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列,所组成的句子的意义会截然不同.如"我""他""爱"这几个词可以组成"他爱我""我爱他"这样两个句子,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对于古诗要具备初步的鉴赏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的时候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文章从"知人论世,走进诗人""重视诵读,加深理解""涵泳情境,感知内涵""质疑拓展,加强反馈"等四个方面展开探析,力求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鉴赏古诗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Savi 《新高考》2015,(2):8-9
最近,有些汉语网络词语被收入英语的Urban Dictionary的词汇,进入了英语的世界。下面是其中几个例子。你行你上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你能做的话那你就去做吧"。Urban Dictionary是这样解释的:"用在那些批评别人的人身上,特别是当那个批评别人的人自己也好不了多少时。"经常和这个词一起用的还有"不行别BB",意思是"如果你自己也做不了的话,就不要批评别人。""BB"在北京和东北  相似文献   

17.
以难题、偏题、怪题来训练学生,中小学语文教育将越来越往歧路上走去.   前些日子,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在做"字词语积累"练习时遇到了一道难题,题为"请按提示写成语","提示"是:"最高的人:顶天立地",以下有"最长的一天""最高的地方""最远的地方""最大的被子""最荒凉的地方"等等,这样的习题不用说十来岁的小学生,对成年人也一样是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一位语文老师曾对30篇主题为"我爱我家"的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每篇作文运用的词语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许多学生平时作文,动不动就用一个"爽"字,囊括了"舒服""满足""痛快""美丽""高兴"等含义。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不仅生动,而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扣词语,带领孩子们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是学习语文一种很好的方法。一、抓住词语理清脉络很多的课文的内容可以简化为几个重点的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定会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匠心独具的构思理解更深。如《海底世界》一文,其中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是贯穿全文的两个中心词,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词语进行思考,景色奇异在哪  相似文献   

20.
“快乐传真”节目又名“心有灵犀一点通”。游戏的规则很简单 ,第一人看了题板上的文字后 ,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传给下一位 ,第二位把看到的动作传给第三位 ,这样一直传下去 ,最后一位需说出动作所表达的意思。《田忌赛马》这篇课文 ,文中有很多词语理解起来挺伤脑筋 ,但我又惊喜地发现这几个词语却很适合于“快乐传真”。于是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我在黑板上写了“垂头丧气”、“得意洋洋”、“胸有成竹”、“目瞪口呆”这四个词语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班内的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比组。实验组的学生看词语手册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