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五帝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 其历史的基本框架、社会大事以及社会性质是可信的;并已被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初步证实,约当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期。我们认为, 应当依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称这个时期为五帝时代。五帝时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孕育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诸多特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在中原首先形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上古文明的科学探讨。肇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上古文明新资料的不断发现。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研究高潮,本文主要通过对文字、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剖析,提出五帝时代的中国社会尚未完全揖别史前的荒园。但许多创造出发达区域文化的族邦已经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这里说的五帝时代,指的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生活的时代。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源头,从汉代到今天一直备受人们重视。西汉司马迁的《五帝本纪》、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南宋罗泌的《路史》,是中国封建时代五帝时代研究的重要成果。20世纪初,中国史学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中国封建时代的五帝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层累的古史观",认为司马迁所记载的这段历史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是商周到秦汉时期的学者如积薪般累积起来的,是伪造的,不可靠的。"古史辨派"打破了人们对五帝时代历史的传统认识,在废墟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开始了艰难的五帝史重建工作,至今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年里,五帝史研究在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环境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为科学的五帝史系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大河文明的诞生》宏观地介绍了麦作文明与稻作文明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区别,从环境与气候变化的角度上分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埃及文明、黄河文明和绳纹文明诞生的原因。提出古代文明多元起源说,并利用此学说阐明了长江文明的存在,宣告了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陶泥丈明》一书中关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划分,提出了文明社会四分论:石器时代、陶泥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指出人类社会肇始的标志是陶泥而非青铜。这一论断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陶泥丈明》在对陶泥文明起源与主要历史阶段和分布区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物质文明与生产工具来划分文明史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形成的共识。中国古代文献记述中的炎黄时代的各种事物与事件,大都属人文肇始至中国国家形成时期。依据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神农氏与炎帝分属两个历史时期。炎帝时期(狭义的炎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黄帝时代(五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时期,可以分为黄帝时期、颛顼帝喾时期、唐尧虞舜时期早中晚三个阶段,是中国文明形成时期中的三个阶段。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先是小区域内没有"王权"的"古国文明",而后是产生初具"王权"而缺乏有序管理机构、仍然是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的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初步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即国家管理体系的"王国文明"。"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分别是中国文明形成三个过程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文明时代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上理解文明所标志的社会进步状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本书中阐释了他对"文明""文明时代"和"文明社会"的基本理解,指出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基本特征就是对财富的追求,使社会分裂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经历了古代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三大奴役形式.从简单商品经济过渡到发达商品经济意味着古代文明发展为现代文明,它创造了巨大的文明成果,但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文明的悖论,如自由平等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商品拜物教、消费异化和世界体系的对抗性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发展因素,推动着人类文明向更高的历史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8.
开创中华文明 ,不是三皇 ,不是唐尧 ,而是五帝中的最后一帝———虞舜。虞舜时代 ,承前启后 ,结束了人类的野蛮时期 ,开辟了中国的文明社会。从虞舜时代启始 ,我们国家在政体、经济、人伦、道德、教化、礼乐诸方面 ,就其总体而言 ,无一不是从这一源头上发展拓新的。《史记·五帝本纪》谓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这就认定了舜帝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文明研究的角度出发,否定了西方历史学界长期流传着的一种观点:世界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城邦(Polis)。通过分析介绍仰韶文化群和景阳岗古城,认为从世界文明史的意义上来理解《苏州城墙》一书,发现中国古代江南城邦的历史功不可没。再更进一步而言,点明《苏州城墙》对于世界文明中的国家起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和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以三皇、五帝以及他(她)们的氏族或部落创造的物质及精神文化,显示了史前河洛文化的辉煌.以及河洛在中国文明起源至形成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者在当代世界比较文明文化研究中有较突出贡献,文章依据日本该学科的中心观念与历史阶段划分,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的起源、周边文明论、生态文明论和文艺复兴论等中心观念进行阐释,同时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会的组织活动进行了简要的陈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自出版以来,在国际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该书的全球视角为人们认识世界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框架,打破了中外传统世界通史编慕的局限性。《全球通史》在谋篇布局、结构、研究方法、观点方面有颇多创新,同时也存在抑中扬欧、否认中国文明的本土起源、对弱势种族关注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五帝"不是指五个具体的人,而是不同时代的代名词,其中每一古帝都经历了若干世;"五帝"不是传说时代,而应该是一个历史时代。根据《春秋命历序》及其它古代文献研究,排出五帝时代框架为:黄帝代公元前4420~公元前2900年;颛顼代公元前2900~公元前2550年;帝喾(包括尧)代公元前2550~公元前2150年;帝舜代公元前2150~公元前2100年。少昊的年代重合于黄帝、颛顼的年代之中。同时可以将中国新石器时代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分别归入前五帝时代(下限公元前4420年)和五帝时代两大段,后者又可分出黄帝时代(下限公元前2900年)与颛顼、帝喾、尧、舜时代(下限公元前2100年)。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年代对应,多是大体相当,无法严格要求;五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对应,也应该允许学者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文明时代和文明起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许多学者将二者视为相同,因而得出了中国文明至迟开始于商代的错误结论。本文认为国家的形成才是判断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准,因而,夏朝才是中国文明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亚文明时代是从爻号、母系社会、神话时代演变过来的。由爻号演变的八卦,再由八卦演变的文字,最后由文王、周公释卦爻的《周易》,标志着中国完成了亚文明的时代。《周易》既是中国远古时研究宇宙和人类的亚文明时代的总结书,又是中国古代研究自然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计划书。  相似文献   

16.
有别于传统经史范式,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楚辞》神话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异质文化冲击和现代学术建构的驱力下,20世纪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成为时人理解中华文化、重勘中华文明的途径。20世纪前期形成的四条基本路径影响至今:诉诸信史的实证研究、文学艺术的系统研究、跨文明比较研究、人类学和民族学阐释。经20世纪中期过渡,80年代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走向繁荣和学科自觉。同时,随着中国神话学界的前沿反思与范式推进,《楚辞》神话与中国文明起源特征、早期经典形成、早期中国思想史等问题成为学界热点。新的学术视野和新的学术使命都昭示着,《楚辞》神话研究必将继续参与到更深入更宽阔的当代学术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问题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学术界的关注。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者对中国文明起源提出了许多问题和研究观点。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国文明也有着开始、发展的渐进过程。文明起源的研究应该以考古学,尤其是田野考古为主导,开展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确信中国文明是本土发展起来的和多地文化汇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在苏秉琦及其理论指导下,以红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起步较早,由此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国、中国文明起源的“三部曲”与“三模式”等,对全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今后围绕经济形态、聚落形态、文化关系特别是观念形态的研究,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正受传统观念和历史资料的局限,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赞美农耕民族与农耕文化,甚至把游牧文明作为农耕文明的对立面加以看待,从而导致总体上对游牧民族与游牧文化的研究重视不够,评价较低的局面。王绍东教授的专著《碰撞与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力图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站在民族平等、文明各有所长的角度研究问题,对战国秦汉时期游牧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游牧文化的人文精神、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古龙文化的考古研究,对龙与上古信仰的关系关注不够,尤其未能将龙文化与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巫术的角度考察,龙的起源本质即根植于中国农业文明的意义较为明确地发掘出来,对于认识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