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学校无法保证教师一定能过上"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却可以为教师实现职业幸福提供更多可能。"教海探航""每周有个约定""为成长立法"等项目开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能;重要他人、美美与共、价值共通的关系建立,让教师作为"人的境况"的可能性提升有了依托;视点、视角、视野的转换,为教师精神明亮的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学校,一个让人幸福的地方,为教师职业幸福提供可能的同时,也为学校幸福教育的可能性建造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交响",实指乐团中不同管弦乐器演奏的由不同声音组构的和声。教学语言的"交响",是对课堂中教师语言美、学生语言美,美美与共的隐喻。反思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只讲求教师教学语言的严谨之美、音韵之美,而淡化、疏远、漠视、消融学生的声音。教学不是讲演,如果课堂上唯有教师语言的展示,还能算美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种所谓的"美",是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8日,第二届南京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日活动在石鼓路小学举行。与会来宾欣赏了由教师团队呈现的一场教育教学研究盛宴——"美师之美美美与共"。活动分为五个篇章:打开、叩问、融合、  相似文献   

4.
陈淑琼 《福建教育》2023,(48):13-15
<正>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教育实践,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从根本上来说,让学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当做到,首先要培育和塑造学生对待自我时的自信,它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悦纳自我,做到“各美其美”;其次要培育和塑造学生与人相处时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的美,能够“美人之美”;最后要培育和塑造学生拥有包容的胸怀,学会分享,懂得感恩,勇挑责任,富有担当,做到“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雾凇》一课为例,阐明了指向语用的语文课也可以缘美而入美,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沉浸之态,在情与趣中学法悟法,在"美"的陶冶中表达美。教师教学时创设美美与共的共生课堂,让文字之美转化为学生感受到的美,转化为学生心中之美,以美引美,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最后一步步设置台阶,引导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描摹那份美,让智慧美在创造中迸发,完成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  相似文献   

6.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尤其小学生,更应从小培养之。借助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教师的责任,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课例《庐山的云雾》展现了教师是如何通过"创设情境""、理清思路""、探究联系""启迪思维"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  相似文献   

7.
<正>不少教师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样""不能这样""必须这样",而很少说"可以这样""你能这样""你想怎样",让学生在有方向的自为中自生、自能和自长。虽然,我们积极主张孩子的自主发展,做中发展,但家长和教师却常常"自己出手"。"给我这样""我说这样"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管理的常态。"胆小""被动""手拙""懒动""怕苦""乏趣""能弱"等,已经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13,(Z1):8-9
教育无他,贵在静心,上善若水,润泽师生!在百年精一,我的"润泽"之梦凝炼在多元化、生活化、体验式的"民族教育课程"中;凝炼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美课堂"中;凝炼在开放的博物馆式校园中;凝炼在学生、老师、家长的梦想中。——重庆市渝中区精一民族小学校长廖伟  相似文献   

9.
<正>在扬州美琪学校学习的三天时间里,我品味了上等的课堂教学"大餐",驱散了萦绕心头的诸多教学困惑,学科大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专注、热爱让我叩问心扉,永葆对学生和课堂的敬畏之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和而不同,表现出学识共享的情怀,包含着和谐统一、有容乃大的处世哲学。一、和之美——遵循规律的与共之美面对新课程,需要遵循规律,把握事物本质。从三位特级教师身上,我读出了"道法自然"的韵味。1.关爱学生、关注时事、敬岗爱业的情怀,此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好课应该"有人""有料""有趣""有变"。"有人"——好课首先应"有学生",要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来开展教学,其次应"有教师自己",着力于个性化的教学及创造,还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人",据此来构设教学情景;"有料"——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学科素养,为学生选择和引入合适的课程资源:"有趣"——教师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变"——教学还要能基于学情,突破模式,实现多样化,这样课堂才会在变化中收获教与学的愉悦。  相似文献   

11.
<正>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作文材料解读1.材料类型本次作文材料属于名人名言式。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相似文献   

12.
尹贯成 《考试周刊》2014,(98):177-177
<正>多年来观察到很多高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仅仅停留在"管"而忽略"理",而"理"学生更需要学校下一番工夫。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甚至很多还有叛逆的个性,因此,对待高中生用"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方法已不再合适,费孝通曾经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我觉得这句话对高中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德育同样有重要启示。一、"各美其美"。这个"美"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可能是热  相似文献   

13.
乡村学校办学必须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引领,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展校际共建活动,打造教育品牌。学校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密码,从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要着力于课程规划实施,大力发挥特色文化课程的力量;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做到文化规划同步,文化建设同行,文化成果同享。  相似文献   

14.
杨震  刘群 《下一代》2014,(9):19-19
近日,山东省威海市皇冠中学团委联合美术组共同举办的“尚美文化”校园书画展在三楼文化长廊开展。此次书画展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理念为主题,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充分展示了师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正>我对品德教材中史地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切实进行了深层次、多维度的探索与研究,努力挖掘史地知识丰富的内涵,寻求地理版块与德育的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入情境,激活史地资源,从而使学生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切实培养"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情怀。下面我就以《跟着唐僧去西游》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寻找激情点,为学生铺设探究史地的大道对于印度,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  相似文献   

16.
徐曼曼 《教育》2012,(31):31
"小孩子没有自知之明,需要从身边的‘镜子’中去寻找自己,要从欣赏的角度去反射孩子,让他们看到一个‘美’的自己。"这是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语文教师毕莉媛力主"欣赏教育"法的依据,她主张时时、处处、事事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们的优点,通过信任并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毕莉媛的"欣赏教育"法已经应用了10年,收效甚佳。与"欣赏教育"异曲同工的是"赏能教育",最早  相似文献   

17.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除了传统教育中的"听话",学习成绩好,有组织能力外,还应讲道德、讲文明、讲法制,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欣赏美、鉴别美、表现美、创造美,做具有精神财富的人;明辨是非、关心他人、学会尊重、自我成长等.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班主任应学会"三倾",即:倾听、倾诉、倾心交谈.  相似文献   

18.
声韵""情韵""意韵"是音乐的根本质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音乐的"音韵之美""情韵之美""意韵之美"。只有让音乐课堂流溢出"三美",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世界面临新的抉择,人们必须在思想上进行革故鼎新。以人类五千年历史为背景,重新审视近三百年资本主义历史的是与非。尊重人类精神文化原典,以返朴归真的态度,确认中国今后的前进路向。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美己之美,美人之美。各国美我之美,美美与共,走向共美同乐、天下大同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世界面临新的抉择,人们必须在思想上进行革故鼎新。以人类五千年历史为背景,重新审视近三百年资本主义历史的是与非。尊重人类精神文化原典,以返朴归真的态度,确认中国今后的前进路向。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美己之美,美人之美。各国美我之美,美美与共,走向共美同乐、天下大同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