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构式语法理论指导下对语码混用的"汉语语码(动词/形容词)+英语词缀ing"结构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从语义及语用功能探讨该构式形成的认知理据:属于典型的汉语异化现象;表示正在进行或状态持续。从隐喻和转喻机制以及构式压制等语用因素进一步分析心理形容词进入该构式的原因:心理形容词具有动态语义特征,符合该构式的语法、语义、语用条件;构式的压制作用进一步促使"汉语形容词+ing"在语义上呈现"状态持续"的特征。表层语码转换反映出两种语言间深层语法的相互影响,揭示两种语言结合时各自承担的语义功能及其整合时所产生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6,(6):55-58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语言表达式"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一高频度的表达式预备了一个构式,即"舌尖上的X"构式,其构式义可以被表述为"吃"事件框架。"舌尖上的"是构式中比较稳定的成分,成为构式的主体,"X"则表示插入构式的填充词汇,通过注意力视窗开启使"吃"这一事件框架中的某个或多个概念成分前景化。构式压制凸显了填充词汇语义框架内饮食这一语义成分并弱化了其他的语义成分,导致填充词汇的语义发生转变从而消解了构式义与填充词汇之间语义语用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式X"是一网络流行语构式,人们用它来指规范、标准、无懈可击,完美到可以写进教科书里作为示范的行为或动作。其中的"X"可以由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成分构成,具有能产性,含有规范的、标准的、经典的、完美的等几种意义,并在句子中具有担当主语、宾语、定语的句法功能。此外,在语用方面,"教科书式X"构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语言的"模因"、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言的新奇性等。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22,(1):39-46
“X得什么似的”可以用作高程度构式。变量构件“X”表现为: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生理动词及部分带有隐含量级特征的动作动词。构式义可概括为:某主体存在“X”的性质状态,通过“什么似的”虚指比附凸显“X”达到的极致程度。“X得什么似的”构式特征突出表现在构式程度表达的主观性特征明显,以及通过“什么似的”的虚指比附实现程度表达。构式义获得得益于构式对构件的压制以及构件语义的认知整合。  相似文献   

5.
"有X就是任性"是口语常用的结构之一,借鉴构式语法理论,我们称其为构式,该构式有自己的构式意义,即"对X性状意义的主观评述高量级",进入构式的成分都是口语性较强的性质形容词,心理状态动词及少量含有状态义的其他成分。该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都是构件整体复合的结果,本文在对其构件、主观量和主观性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该构式的形式与构式义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无X无不X"是一个构式,"无X"与"无不X"之间存在限而不选的选择关系和虚拟让步的转折关系两种语义关系。对应的语里意义是"无所谓X也无所谓不X"和"无X"的目的不在"无X"而在"无不X"。"无X无不X"结构是"无X无Y"构式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7.
新兴述补构式“X爆(了)/X到爆”在网络及广播电视的娱乐类节目中以及青少年的口语中广泛流行。“X”多为形容词,也有少量动词,“爆”表示超出极限的程度,由动词虚化而来,虚化的机制为隐喻。“X爆/X到爆”格式之所以迅速流行,既有语言外部功能需求的推动,也有语言内部要求平衡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别+A"祈使构式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否定祈使句式,本文从语法转喻的视角探讨了该构式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概念转喻模型"结果代动作"是该祈使结构生成的认知理据,而构式义对形容词词汇义的语义压制是实现概念转喻具体操作的深层动因。"别+A"否定祈使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的构建有助于界定进入此构式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兴流行构式"柠檬X"是当下年轻群体在面对自身与现实美好差距时内心酸楚由此而产生羡慕嫉妒的情绪表达。拟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框架,描写"柠檬X"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句法结构、语义功能及语用效果,最后基于模因论视阈对其生成机制展开认知研究,试图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探讨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X比N还A"和"X比N还N"两个构式为例探讨了二者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这一连续统的演变。文章认为"X比N还N"是由一定修辞动因在语法构式"X比N还A"基础上衍生的一种修辞构式。并以此为据,尝试论证了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之间的某种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X对Y"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构式,其形式简洁,以三音节为主要存在形式,并以"对"为中点呈现出很强的对称性。该构式具有对抗性和对待性两方面语义内容。从表达效果来看,其形式简洁,韵律和谐,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情感性。  相似文献   

13.
张健 《海外英语》2014,(15):37-39
X and Y这一形式的英语习语具有简单固定的句法形式,丰富的语义网络,读来朗朗上口等特点,其语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文章在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将"X and Y结构视为一种独立的构式,以自主/依存联结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加以修补和整合形成新的AB模型,来阐释此多义构式的生成理据。研究表明:"X and Y表达式是以简单并列义为原型义的一种独立构式;修补后的双自主以及双依存模型在"X and Y构式的概念整合过程中对其类属空间的形成机制具很强大的解释力,合成空间的运作机制能够有效揭示构式完型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黄静 《文教资料》2011,(36):119-121
“X得不能再X”这一格式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但相关研究很少。“x得不能再x”结构中X多为形容词,且都为原型的性质形容词,这个结构常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也可做补语。“X得不能再X”结构的意义并不能单纯由其组成成分叠加而成.它是一个构式,表达了“X到极点了”的意思。从信息论的角度而言.“X得不能再X”格式是一个超预期信息结构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对"V+他+个+X"构式做了分析。该结构是一个不典型的双宾语构式,具有双宾语构式的基本特征和构式意义:能动的赋予某物"X",整个结构具有非现实性的特征。"他个"作为一个标记,可以使X部分具体化、整体化,具有体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3,(A2):19-20
语言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从多方面探讨其演化过程,近百年来汉语词汇中引入了大量外来构式,本研究以构式语法为理论视角,以人类的认知机制和语言接触为理论框架,以"X控"、"X门"和"晒X"等构式为个案,探讨汉语中外来新构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什么X不X"是个常见构式。本文从句法语义角度对"什么X不X"构式中的"X"作较为详尽的分析与阐述。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区别词和副词以及叹词和拟声词可充当"X"。  相似文献   

18.
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对汉语"十足X"的核心义及其评价语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十足X"构式中,"X"的词性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动词。"X"作为形容词是进入这一构式的常规现象。当名词和动词进入这一构式时,进行了形容词化特征,具有了形容词的含义,因此可以相融于这一构式。"十足X"的核心义和情感色彩都是对评价过程中的事物性质的高度表达。  相似文献   

19.
杨敬舜 《考试周刊》2009,(16):99-101
adj.to do构式对许多英语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教学难点。本文按照构式语法方法对这一构式进行了分类,提出可以根据形容词的语义、语用特征及不定式的功能特征将其分成四种类型,并对这种构式用法特点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9,(5):89-93
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句式广为流传,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X也是醉了"构式,在结构上、语法上、语用上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语言构式的角度看,可以将"X也是醉了"结构拆开分析各部分结构特点,再组合起来把整个句式带入宏观语境。对其具体语境产生的具体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可对"X也是醉了"这个构式的产生方式,语法、语义、语用等几方面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