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桑德尔从四个方面对罗尔斯的正义观展开了批判,并提出了正当内在于善的论断。其一,罗尔斯假设的先行个体化的占有主体其实质还是康德的超验主体;其二,罗尔斯将人的自然天赋的分配看作共同财产与其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存在矛盾,没有认真对待个人的差异性;其三,原初状态中的善理论较弱,无知之幕太过于厚实,并且正义原则没有经受经验的检验;其四,正当并不优先于善观念而存在,而是存在于具体的善观念之中。桑德尔对罗尔斯自我观的批判动摇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根基;对分配原则的批判误解了罗尔斯的正义论;正义原则最终还是要接受实际契约的检验;正当和善何者优先应该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桑德尔以社群主义的思想对罗尔斯的正义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他以道德和情感认识的方式对罗尔斯的正义论进行了解构,并从另一视角对罗尔斯的道德、主体、契约和共同体的基本形态进行了解读。桑德尔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脱离了人类社会共同的善和共同体观念,这种表达也把特定的历史和道德主体分裂了,所以罗尔斯的正义论缺乏对自由的尊崇和对共同体观念的正确表达。因此,研究桑德尔的社群主义思想不仅对重建社群主义思想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利于建立一个意志自由、情感和性格丰富的社会共同体观念。  相似文献   

3.
契约论作为一种论证方法曾一度沉寂,罗尔斯却在当代又复活了它。与近代契约论相比.罗尔斯的新契约论具有更高的抽象性、非历史性、非现实性。作为论证方法的新契约论,其合理性招致了来自各方的批判。尽管社会契约作为一种论证方式还是必要的,然而对罗尔斯在处理契约与“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之间的关系上应慎思。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契约论中"原初状态"的假设上,适今为止,出现过两种不同的社会契约理论:一个是以洛克、霍布斯为代表的古典社会契约论;另一个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社会契约论.古典契约论与罗氏契约论有一定的差距.从"原初状态"比较两者差异,能更好地认识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原初状态"假设是罗尔斯发展正义理论的方法论出发点.他以古典契约论方法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无知之幕"装置,对将要选择两个正义原则的主体进行知识限制和具体特性设计,使"原初状态"在形式上完全成为一种纯粹的正义程序.这一独特的方法论构建思路对于我们如何确保制度是公正的,以及制度如何运行才是公正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正义论》全书的逻辑来看,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逻辑起点;正义的两个原则是正义论的核心内容;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和具有正义感的人是正义论的目的。简言之,自由而平等的理性人在原初状态以及无知之幕的设定下,受正义主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原初状态中对原则选择的限制,最终确定了正义的两个原则。罗尔斯通过在原初状态下选择两个正义原则,最终目的是试图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并论证正义制度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后,即在社会科学诸多领域掀起了巨大反响.它以"公平的正义"作为核心概念,探讨了有关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等问题,而他在构建其理论内容和进行论证时,他的原初状态、社会契约和明显的二元论倾向等使得其理论蒙上了浓厚的自然法色彩.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建构论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解读康德道德原则中的自律.他把绝对命令的自然法公式作为绝对命令程序,建构出康德的道德原则,使它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实践.建构的过程是反思的平衡,它被运用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正义两原则的形成就是建构主义方法的运用.原初状态使正义原则逻辑上无矛盾,反思的平衡又确保了它的意愿上的无矛盾.原初契约的前提条件——无知之幕保证了正义原则理性选择的自律性,是对康德的自律原则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核心是两个正义原则,并通过对原初状态的契约论程序设计而对这两个正义原则加以论证,而这一论证又是建立在个人道德之善与公共制度正义之间具有一致性的最基本的道德证明之上。  相似文献   

10.
论罗尔斯代际分配的正义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分配正义是对有限的社会资源在在场的当代人与不在场的后代人之间做出合理分配的设置。罗尔斯从原初状态的假设出发,从契约论的角度论证了代际正义的可能性,通过在代际之间设置公平的储存率,使各代能够承担实现和维持社会正义所需负担的公平的份额。这一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