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做好涉农专业的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让学生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新农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研究相应解决对策,并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师思政能力提升、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等方面对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实现全过程、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效果,推动新农科人才培养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农科人才知识宽度、能力宽广和素质宽厚的要求,以及下得去农村、用得上专业技能、耐得住寂寞、上得来求学深造的培养目标,新农科人才培养应以优化组合、转型化合为总纲领,并形成跨界创新、跨学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理念;应从思想政治与专业教育、学科集群、教学团队、多元平台、课程体系、数字教育与传统教育、交流渠道、先进评价体系等八个方面的融合出发,构建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与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新农科"背景下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必要途径。以湖北民族大学林学专业核心课程林业经济管理课程为例,结合林学专业特点,以课程章节专业要点为切入点,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相应教学过程当中,并对思政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该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为培养"新农科"林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树栽培学》是茶学专业的核心课,是培养应用型茶学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以武夷学院茶学专业为例,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评价方式等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及新农科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引领茶产业现代化为目标,按照新农科人才培养要求,借鉴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10年实践基础上,形成“卓越目标+高阶课程+深度实践”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一流茶产业人才,服务国家和茶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农科"背景下,分析现阶段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整合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学的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和野外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探索提高动物学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科”背景下,以试验示范站为依托的林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通过构建现代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林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新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林业人才,旨在加强试验示范站的功能建设,打造综合林业实验平台;推进林业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完整的林业实践教学体系;重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拓展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以试验示范站为依托的林学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农科”发展的要求,满足现代农业对林业人才的需求,促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科以构建高等农业教育新理念、新模式为目的,对高等农林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花卉学课程以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重设、学习评价重组的一系列改革建设的探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实现,帮助学生了解热爱园艺专业,提升专业学习兴趣进而改变学习方式,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9.
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特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个性化需求、必修课程少、选修课程多、强调拓宽知识面、学用结合等特色,介绍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农业推广园艺硕士生和科罗拉多大学农业推广教育硕士生两种典型课程体系基础上,就我国农业推广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彰显高校学科特色、以专业领域为核心、突出培养方向、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加大应用技术类课程比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农科建设要求涉农高校对传统农学专业进行优化升级,强化实践教育以加快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作物生产实践课程对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植物田间技术”课程为例,依据新农科建设要求,对标“金课”的“两性一度”,对作物生产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创新从低阶到高阶的多层次—递进式—全方位的教学内容重构方案进行了探讨,旨在响应新农科建设的号召,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综合实践能力强、创新素养高的新型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11.
《3S原理与应用》是林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从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对3S技术的需求出发,针对当前高校林学类专业3S原理与应用课程减少学时数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根据教学实践和该课程的特点,对3S原理与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3S课程的改革意见,以期促进林学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为林业信息化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特色涉农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相关产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必要打破已有专业界限和学科界限,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带动新农科建设。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以烟草特色优势学科为核心,深度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医学等不同学科特点,增设了多门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类课程,并具体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思政、考核方式、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为特色涉农专业的跨学科课程建设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农科要求课程建设接地气,融合新技术新知识,提升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园林植物造景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应用植物材料创造景观的能力,但课程目前在目标、内容、教学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以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为例,将成果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相结合,从培养目标、教学反向设计、工作过程导向、融合新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文科为背景对旅游相关专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解析,深入探究了旅游相关专业教育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的路径,具体设计为基于新目标需求完善课程体系、基于一流课程标准构建专业"金课"、基于课堂效果优化教学方式、基于一流课程建设健全制度保障,以期能够为实现专业教育目标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背景下,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的衔接,实验课程体系与专业学术前沿的衔接,实验教学项目与社会研究热点的衔接,是激励大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化手段。通过专业实验项目的革新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文科建设要求传统文科专业变革自新,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存在培养目标不适应、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跟不上、教学资源难以满足等问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持续优化课程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才能化茧为蝶,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应依托园林苗圃学课程特点,加快推进实践教学与苗木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优质农林人才。本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开设的园林苗圃学课程为例,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从实践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新农科专业人才,并为新时期园林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机械制造技术类课程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原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主要弊病,探讨了构建机制制造技术类课程新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南科技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践,以林业遥感与3S技术课程为依托,通过理论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操作和实践综合应用、遥感相关领域本科毕业论文培养,最终引导学生考取遥感方向研究生或就职于遥感相关行业,进而拓宽林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思路,提高林学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背景下,交通工程导论课程在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针对该课程原有的教学问题,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重塑,提出了以“一科切入、多元融合”和“一核、三层、四翼”为核心的创新课程体系,旨在促进多学科交叉、多课程融合,为交通工程专业结构化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