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志愿服务缺乏长效化的原因,比如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期性、组织不健全、培训和奖励机制不够完善、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之后从精神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品牌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长效化机制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如雨后春笋在各高校蓬勃兴起,参加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们接触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传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当代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这就要求大学在志愿服务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承担起更大职责。本文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品牌化、项目化的创建,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在各高校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是高校加强对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当前,志愿服务事业面临新问题、新任务,高校要在规范化、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便捷化等上下功夫,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立足校园,走向社会,自觉参与志愿服务,强化供需对接,提高活动成效,展示志愿风采,传递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高校各类志愿服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轰轰烈烈的志愿服务背后,高校志愿服务教育在师资配备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完善高校志愿服务教育机制,要重视校园志愿文化建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加强"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培育;完善志愿者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更好地发展,本文首先针对当前社会形势分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明确了志愿服务的特点与功能。其次从社会环境建设、高校组织运作模式、大学生自身素质等角度出发总结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俞艳 《教书育人》2012,(24):154-155
我院近年来积极构筑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化常态化体系,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奉献精神。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日益规范;完善服务体系,拓宽志愿者服务领域;创新特色服务,全力打造工艺"乐善"品牌;培养志愿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新风。通过以"奉献、友爱、进步、互助"为主要内涵的志愿服务,闪烁美与文明的光辉,树立正气,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7.
深圳大运会为大学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志愿精神在大学里获得了极大的弘扬,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随着深圳大运会的远去,高校要留住被高扬的志愿服务旗帜,需对志愿精神有正确的理解,需看到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的联系,需将大运成果和遗产转化为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不竭动力,需多措施推广志愿者行动,传递志愿者精神,延续大运热情,加强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使志愿精神在后大运时代得到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8.
李莉  林雪芝 《文教资料》2012,(28):153-155
本文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从统一思想,更新理念,确立对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工作的正确领导;营造氛围,扩大影响,依托地缘优势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身边的好榜样,打造可亲可近的道德参照;追求项目化品牌化,杜绝形式主义,将学雷锋进行到底四个方面,对高校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综述。同时,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对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进行新探讨。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鼓励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须从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海丝先行区建设需求出发,打造"海丝"志愿服务品牌、搭建"海丝"志愿服务平台、健全"海丝"志愿服务机制,推动海丝先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与志愿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情况、适用原则的简单分析,从观念内化、奉献社会、丰富阅历、提高才干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学生全面成才的关系,基于这种内在关系的分析,就当前工作中如何转化奥运志愿服务成果,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在志愿服务工作层面提出从组织机构、运行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营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高校志愿服务的网络框架建设尚未健全,对志愿服务的整体的运行存在影响。从中国高校志愿服务网络框架的理论依据、中国高校志愿服务网络框架构建和发展的构成以及中国高校志愿服务网络框架的基本类型、基本特点、发展阶段和目标等方面对中国高校志愿服务网络框架进行研究和探讨,可以为中国高校志愿服务网络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社区志愿者发展还存在着公益理念不成熟、难以取得合法身份、资金短缺和服务水平偏低的问题,影响志愿服务效益的最大化。要加大政府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强志愿组织制度建设,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和品牌化,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和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等措施,促进志愿服务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孟伟东 《科幻画报》2023,(5):108-109
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旧在运行机制上存在招募形式多样化不足、志愿活动形式单一、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全方位了解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分析运行机制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改善后续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文将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现状,找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志愿服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志愿服务既是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与平台,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生动体现。当前我国高校志愿者工作要坚持特色化、品牌化、分层化原则。基于此,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志愿者工作的创新路径,即明确新形势下高校志愿者工作的新型定位,将进一步拓展其话语空间;将高校志愿者工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完善其顶层设计;加强高校志愿者工作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大学城的兴起,高校在地理位置上趋向集聚,周边社区环境也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为高校的发展和社区的建设提供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高校———社区"互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探讨大学城建设背景下,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和问题,以期寻求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体现在产业层面和文娱层面,而更为重要的体现是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助于打造青岛和谐、温暖、幸福的文化形象,赋予城市持久的文化魅力。在志愿服务工作上,高校具备开展优势,也负有相应的社会责任。应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让志愿服务精神进入大学生价值理念,让志愿服务工作成为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大学生将成为播撒志愿服务精神的使者,他们的志愿活动将促进和谐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受到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以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为保障,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涉及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身之本。文章深入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立德树人"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制度规范、创新形式和内容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立德树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受到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以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为保障,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涉及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思政社团和社团思政,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方向。本文基于社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分析“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思政品牌化建设探索“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立德树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