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应用一直是从事地理教学的老师所关注的课题。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整合的意义着手进行分析,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应用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展开论述,从而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中凸显地理学科性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也就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要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笔者所在的苏北乡镇中学非常缺乏小学科教学的专业教师,笔者长期兼任初中信息技术和地理两个学科的教学,这样也给笔者创造了把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进行整合的实践机会。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教学实践中整合初中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切实体会与感触。  相似文献   

3.
核心素养就是让我们学会改变,只有改变,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本文在介绍核心素养和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阐述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更新对信息技术课程观念、根据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师转型、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实践活动和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提升核心素养,以期让学生以更从容的姿态投入社会,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我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荣获了一等奖。本次大赛是根据上过的一节课为例,教师针对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教学环节,以评审专家及观摩教师为模拟教学对象,在7分钟内上一节微型模拟课,体现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基本思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5.
整合就要融——从一节小学想象作文课想到的整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就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自从2000年10月,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重视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之后,我们一线教师就开始认真地思考和实践这个问题。2002年秋,笔者有幸看到天津中营小学王老师的《网络环境下的想象作文》实况录像课,在边看边思索的过程中,笔者感觉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似乎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将信息技术融于学科教学过程之中的意识、观念和方法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既然信息技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文章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谈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之间的整合得到有效的应用.一、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流于形式当前,较多学校因各方面的因素问题受到了一定的约束,无法将信息技术多媒体大量投入应用,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程的相关教学时,无法将信息技术多媒体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影响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特殊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育成果,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魅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最终是要由教师来进行的,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要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按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并要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改进整合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最优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际的分析,在指出这些不足的同时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素质人才,这一具体要求体现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当中就是教师要以合作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工作。文章立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体分析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希望可以发挥合作优势,构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1.
当前,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教育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形式,当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科学技术滚滚浪潮的洗礼。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多媒体技术整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把多媒体技术作为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物理教学成效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2.
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培养,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落实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应重视物理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成为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并非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主体针对性偏离、对新课程教学目标认识不全面、采取的整合方法不恰当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小学应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采取专业化的示范引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和教学改革创新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工作,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回归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也是初中阶段教育中的科目之一,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主要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素养的要求。然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会面临很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应当借助学科思想,从而促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就以学科思想为主线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针对学科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文章的探讨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求各学科教师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但是,这种应用不是仅仅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那么,怎样才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呢?我认为应该是教师在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中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为传统教育体系带来了新的春天。于初中数学而言,信息技术革新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增强教师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合理的整合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是当前初中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此,教师可就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基于此,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势在必行。一、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被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但在应用中,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一些教师走入误区,存在一些应引起广大教师注意的问题。现就工作实践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教育的信息化正督促每一位教师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实现中学历史课传统教学模式变革,这就迫切要求实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恰当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本文以信息技术与初中教学的整合为例,拟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融合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