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黄勇 《西藏教育》2012,(11):8-10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当今德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德育不是从"人"本身出发,不是把人作为德育本体,而是把人"物化"、  相似文献   

2.
项目群管理与德育一体化具有内在契合性,项目群能激活德育一体化参与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巩固德育一体化价值核心和战略目标、能驱动德育一体化横向整合和纵向贯通,成为德育一体化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新的可能与途径.将区域整体基础教育作为推进单位,以项目群驱动区域"六位一体"的德育一体化核心项目实践路径是有效的,也是值得进一步深化探...  相似文献   

3.
九年一贯制德育一体化活动围绕"培育新时代合格公民"的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整体分层推进的方式推动德育主题活动的一体化.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围绕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所需要的知识,如礼仪、文明、公德、规范等,培养公民意识;通过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公民认同;通过积极参与学校...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素质化教育的重视,注重发展学生的德育已经成为了小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各学校希望在小学学科当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得未来小学学科德育教育一体化。如今,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德育和学科教学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加强小学德育与学科的融合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替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健康的人才。本文在简要叙述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正确进行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目标的重要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了更好地探索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拟举办"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第五届全国德育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线上研修。  相似文献   

6.
"少年强则国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德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的学校德育存在一些弊病,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德育不是从人本身出发,不是把人作为德育的本体,而是把人"物化",机械地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对其进行规训和约束。这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李钧  林卫  陈桂兰 《中国德育》2014,(11):45-46
正新余市第六中学以"培养有责任感的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德育总目标,围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和思想品德修养,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和方法,通过确立德育分学段目标,实施"四化(养成教育常规化、主题教育系列化、德育心育一体化、三位一体网络化)"策略,健全评价方式,努力构建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景育人校园。分学段细化目标学校根据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情特点,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分层次、分类别地设立了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小学以培养  相似文献   

8.
德育一体化模式将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与社区德育有机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德育一体化基本模式可分为无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独立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多元整合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三大类,它们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特性。由于在实践德育一体化模式时可能会遇到诸多困惑,因此要注意其适用性与地域性、继承与创新等问题,要在分清重点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一体化的纵横网络。  相似文献   

9.
正垂杨柳中心小学在"让生命阳光般灿烂"办学理念的引导下,坚持德育为先,加强校内外德育资源一体化的课题研究。学校提出:"尊重——让每个孩子活得有尊严,赞赏——让每个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引导——让每个孩子每天有进步",不断突出"尊重生命"的教育,进一步推进了"培养好习惯,树立好人生"的教育进程,并且在原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纵深发展了好习惯的培养途径,丰富了好习惯的培养内涵,使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南京市第一中学围绕"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致力于挖掘中学体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功能,积极探索"德育一体育"一体化实践形式。学校通过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经历三种不同特色的运动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责任担当,养成规则意识;缓解学习压力,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这三种特色运动会分别是:入场式创意运动会、  相似文献   

11.
李文燕 《教师》2022,(8):15-17
在"提质培优"背景下,推进高职院校的德育一体化工作,必须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为宗旨,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活动中.文章阐述了德育一体化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德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德育一体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以下简称"一体化德育")。两年多来,一体化德育备受关注,其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本文拟从共育视角,对我国一体化德育内涵和实践策略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学德育管理体制是以正确的德育指导思想为基础,遵循德育原则而建立的德育组织系统.全员管理模式是通过多年的实践,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德育管理模式.本文首先从"全员管理模式"工作目标出发,深入探讨了其操作程序,诸如构建一体化德育网络、建立并完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等.最后总结和反思了"全员管理模式"现阶段的具体实施经验、成效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小学教育体系将智育视为唯一的教育任务,一味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严重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新时代教育理念改变了过去陈旧的教育模式,将"五育"并举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而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也解决了"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为此,文章以小学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德智...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具体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科德育教育、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发展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从学校具体情境出发,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以"自主课堂"为切入口,通过推行"德育教学一体化自主课堂"、开发"德育教学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推动教师加强教学、教研、学情和管理研究,在操作层面上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不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针对大中小学学生群体在思想、心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空间思维对其加以科学审视,遵循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对大中小学德育的连贯性、衔接性和德育一体化模式的空间建构进行逻辑推定和探究,试图从思维透视、情感熏陶、活动养成的逻辑层面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共同体德育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德功能。校园文化应与课堂教学、主题德育活动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一体化的德育体系,这样对培养学生良好德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营造校园育德氛围""创设体验育德场域""生生互动、生校互动""橱窗园地宣传"四个方面的活动,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培幕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过有责任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因此,学校采用"德育、心育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必将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本文主要论及"心育、德育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措施、手段、方法及最终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道德的形成与发展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植根于生活的环境。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有效而长久的德育影响,构建德育一体化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工作。本文提出的德育一体化的立体模式,旨在于用系统论的观点去看待德育工作,把握德育的多维性,构架出德育内容一体化、途径一体化、阶段一体化、环境一体化的德育网络体系,以促进德育工作能够取得良好而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