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予  傅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45-47,51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中,通过结构模型实验来揭示抗震结构设计的内在规律是个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课程实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震影响系数这一重要的动力学概念。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与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简易加载设备对学生制作的结构模型进行加载,从而揭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各个相关物理量的作用。实践结果显示,由于课程实验设计与课后练习配合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学步骤合理安排结构模型的运用,能起到促进师生交流、加深学生对抗震知识理解的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波动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历年高考波动试题的特点时,发现绝大部分考题从不同的侧面都在考查波动中质点的振动规律,而这一点恰恰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较为困难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波动中质点的振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以分类导析。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实验”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重要课程,对掌握生态学理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非生态学专业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从丰富实验内容、调整实验结构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改变考试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调动学生学习生态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实验"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重要课程,对掌握生态学理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非生态学专业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从丰富实验内容、调整实验结构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改变考试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调动学生学习生态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本地区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震害现场调查、总结地震中不同结构体系建筑物破坏特点,从建筑结构震害和防灾减灾设计来分析现有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强调抗震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提高学生结构抗震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下结构抗震》课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理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地下结构的典型震害机理、地震工程的基本知识、地下结构抗震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地下结构”和“地面建筑结构”的异同以及本科生先修专业基础课方面的不足,提出针对《地下结构抗震》课程的讲授方法,从形象化展示地下结构与地面建筑结构的区别;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调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能力;坚持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展开,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学习兴趣不高、抽象性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理想,本文概括出宁波大学"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内容、考核方式及实践效果,即"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听课,以演示最新抗震技术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还针对性分析了实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既能够增进学生对抽象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够大幅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抗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建筑结构课程教学,通过六点抗震教学措施,使得专科学生毕业走向建筑生产一线后,具备基本的抗震知识,理解并掌握常见建筑的抗震设计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遗传学是高职教育生物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根据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探讨遗传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有益尝试。教学中通过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调整,提高了学生对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遗传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浙江省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率先改版,新教材与旧教材不单是课题名称发生了变化,教学目标描述也发生了变化。新版中的操作用语、各种名称得到进一步规范;教材原有结构体系得以进一步优化。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启蒙阶段的三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多看、多思考和多交流,需要教师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学习的规律,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亟待我们学科教学工作者长期思考与实践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