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翟爱俊 《新闻窗》2012,(2):14-14
时下,新闻战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该是永恒、自觉的事业追求:一方面,作风的转变和文风的改进永无止境;另一方面,基层蕴藏着大量可供报道的新闻事实,像一座永不枯竭的富矿吸引着编辑记者前去开采发掘。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开展报道,必将为新闻单位带来扎实的作风和清新的文风,更会为新闻报道增添丰富鲜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自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军队媒体作风文风得到了较大改善。清新的文风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中,在新闻评论中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坚持政论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对新闻自身的关注和解读,在写作上出现了"新闻本位"的转向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道弘  李晖  束维 《新闻前哨》2011,(11):71-71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性工程。然而,我们有些媒体有些记者在"走基层"活动中存在几个误区,一是认识不深刻,仓促上阵凑热闹;二是准备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走转改”为新闻立台指明方向树立信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茂林 《新闻窗》2011,(6):9-11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践行群众路线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重要举措。活动开展到现在,在新闻战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批新闻工作者改变了过去"眼睛盯着上面看、围着会议文件转"的作风,走出机关大院,走向田间地头,  相似文献   

5.
清新的文风,离不开鲜活的语言。而版面语言,则是语言中特殊的一种,它同样可以"写"出清新文风,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一元复始万象新,求新的新闻人更不例外。新的一年,在新闻界躬身践行的转作风改文风热潮中,《解放军报》政工专题新闻版也迈出了新的步伐。"鲜活的、水灵灵的"报道多了起来,不仅新闻性、指导性更强了,版面也更生动、好看了。善于运用版面语言,让更多新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国新闻战线热气腾腾展开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次新闻文化的创新实践。深入开展好这项活动,对军内外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从今年8月开始全国新闻战线倡导“走转改”活动以来。不论是媒体的领导,还是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文风漓新的新闻报道,也展现了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7.
陈辉 《东南传播》2012,(3):140-141
<正>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活动。"走转改"的实质就是走群众路线,要求新闻界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推动作风文风好转,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意识,这对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塑造媒体良好形象,提高新闻辅政亲  相似文献   

8.
社区新闻,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社区里的新闻事件。社区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延伸,在拓宽新闻报道领域的同时,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存状态,服务百姓生活,有较为广泛的受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当前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  相似文献   

9.
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则是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具体反映,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报道时表现出来的格调、情趣和作风。广义上讲,新闻文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党风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新闻文风的改进是一个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10.
在“走转改”中树立新闻工作者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1.
正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一种新兴文体,于1990年前后在新闻界普遍兴起,因其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空间。自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山东日照日报社在报纸重要位置推出"践行三贴近,记者乡村行"、"新春走基层"、"走基层百村行"、"我在现场"等现场短新闻栏目,刊发了大量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闻,使现场短新闻成为"走转改"活动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取得良好效果。现场短新闻的特征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委会在《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中明确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视频)会议精神,就我省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3.
吴伟锋 《新闻窗》2011,(5):11-12
最近,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湄洲日报社于8月19日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辟《基层蹲点手记》、《走基层听民生》、《换位体验在基层》等专栏,组织多组采编人员深入一线,  相似文献   

14.
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战线坚持"三贴近"、推进改进创新的生动实践,是锤炼队伍、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有益尝试。2010年和2011年春节期间,作为一名地方党报记者,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了编辑部组织的“新春走基层”系列采访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记录感人故事,反映农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时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解放军画报社组织精兵强将参与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走转改"已经与摄影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作为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要在这次"走转改"活动取得更大的成绩,真正转变采编作风,就要树立把镜头不断聚焦基层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袁桥 《新闻前哨》2012,(11):44-45
一年多来,全国新闻界"走转改"活动持续推进,成效显见。广大新闻工作者脚印大地,走边关、到矿山、进社区、入农家……清新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带着基层气息、泥土芬芳的鲜活新闻层出不穷。受众感知我们媒体上呈现的新闻较前更有广度、深度、温度和信度。"走转改"为何能给新闻界带来如此大的变化?我认为关键是回归和遵循了新闻规律,让新闻采写阵地前移,  相似文献   

17.
吴华清 《新闻实践》2011,(11):43-45
记者深入基层,创作大量关乎民生、民意、民情的现场新闻,转了作风,改了文风,赢得了群众的欢迎,也的确出现了不少新闻佳作。但是,细细分析各媒体报道就不难发现,走基层报道凸显两种弊端:一是“活”而不“厚”,即文风较清新朴实,但新闻主题欠挖掘,新闻价值欠发现;二是“厚”而不“活”,即主题较重大深厚,但文风仍欠鲜活,写法欠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5部门8月9日召开视频会议,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新闻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当我第一次听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九个字的时候,十分不以为然。心想,作为一线记者,“基层”本就天天在走。“作风”向来如此,从未觉得有什么不对;而“文风”更是一个媒体多年养成的,哪能说改就改,改了还是不是原来的新闻了?因此得出结论,这不过又是一次轰轰烈烈的新闻运动而已。  相似文献   

20.
近期,全国新闻战线将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意在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使新闻作品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基层?笔者觉得,一个是要向下,沉下去,接地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