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诗词曲品赏百法》是湖北省黄冈教育学院张其俊副教授关于诗词曲艺术鉴赏法的理论专著。序文作者就其撰述上的创造性、写作方法特点作了精深的阐述和评介;并对品赏《诗词曲品赏百法》谈了几点共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A4):27-29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近年来民族器乐曲较成功的筝曲作品。本文从"诗,乐,情"三方面着手对该筝乐作品进行阐述,探讨和挖掘其在筝曲中的艺术感染力,分三部分讲述:筝曲中古典诗词的体现;筝曲《云裳诉》艺术特色和演奏技术;筝曲演奏技巧与情感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杨有山同志的新著《诗词曲的体性之别与文体嬗变》共 2 1万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9月出版。本书对中国古代韵文史上诗词曲这三种代表性文体的区别和联系以及诗词曲文体嬗变的过程、原因和意义作了系统论述 ,无论是研究内容 ,还是研究方法 ,都有新的突破 ,堪称古代文体学研究的一部力作。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区别和联系 ,前贤时彦也曾论及。但这种论述是一种重直观感悟 ,缺乏理性的分析与综合 ,只言片语 ,难成系统。二是不少论者侧重从诗词曲的语言格律、结构形式方面论析其异同 ,而对这三种文体在艺术精神、文体风格上的本质差异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毛泽东作词,陆祖龙作曲的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为例,从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演唱技巧等方面讨论诗词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锳同志的《诗词曲语辞例释》,是继张相先生《诗词曲语辞汇释》之后,新出的一本解释诗词曲语的专书,颇多创见。但也有个别训释可以再斟酌,现提出两条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诗词曲有一个共同特征: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戏曲和曲同发于一源,所以戏剧的抒情性是中国戏剧文学的民族特色。《西厢记》是元代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大型爱情戏剧。从生动的抒情内容、优美的抒情话语、个性化的抒情动作、典型的抒情环境四个方面可以了解《西厢记》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的诗词继承并发展了以往的小说运用诗词作为其创作艺术平民的传统,形成了明清小说独特的艺术景观;同时,诗词作为《三国演义》整个艺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塑造人物性格,构造情节,渲染气氛,品评人事,抒发情感等艺术功能,使小说所描写的艺术形象和情景与诗词的艺术情趣、韵味和境界融为一体,有效地拓展和深化了读者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中择取了一些释义不周或不确的词条,援引诗词曲中的例证,对其进行了补注或改释。  相似文献   

9.
梅、兰、竹、菊“四君子”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而荷花这位“君子”也是诗词家们的常客。其中,王昌龄《采莲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同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这三首诗词,都以借状写荷花为物象,境界清新而爽朗;同时又借物传情.抒发出诗人真挚而隽永的情怀。读之.大有“经意于若不经意”之妙笔.即“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清·周济《宋四家词选》)那种自然的艺术审美情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将初中学段学生的古诗词曲阅读能力的课程目标规定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中考古诗词曲阅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这其中不包含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曲识记能力的默写  相似文献   

11.
释“窣地”     
语言学界前辈王鍈先生的《诗词曲语辞例释》堪称张相先生《诗词曲语辞汇释》的姊妹篇,补苴并完善了张相先生《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不足,沾溉学界多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王鍈先生对于一时未能作释或尚有疑窦的条目,均以存疑的方式附在书后,启示同行或后学进一步去探索相关问题。笔者留意于此,间有体会,现谨就其中“窣地”一条试加寻绎,以就教于王先生。先引《例释》原文:《六十种曲·还魂记》剧十二“:娘回转,幽闺窣地教人见,那些儿闲串。”《邯郸记》剧十五“:则将这纸条儿纸条儿窣地庄严看。”《南柯记》剧二十三“:窣地荣华开内苑。”《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诗词、旋律、钢琴伴奏和演唱处理这几方面各有其独到之处。要想唱好这首作品,除了掌握必要的歌唱技巧之外,还得充分理解《枫桥夜泊》这首艺术歌曲的词和曲的意境及其妙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这些作品中的优秀之作。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和广阔的胸襟。文章试从"错位"这一角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分析,以探究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了解这一词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艺术探幽》出版后,艾治平同志在繁忙的教务之余,对我国的古典诗词艺术继续进行探幽抉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辛勤笔耕,撰著成《诗词抉微》一书,交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词是中国文艺百花国中一朵最为艳丽夺目的奇芭。几千年来中国诗词一路发展,创造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词人艺术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在万紫千红的诗词圆地,开得最为鲜艳。吟唱这些诗词,令人尝心悦目,饱尝艺术和精神上的享受。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祖国的这份文化遗产而骄傲自豪。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诗词创作衰落了,人们实在为之伤痛。回顾中国诗词发展的轨迹,总结半个世纪以来诗词创作衰落的原因,对迎接21世纪中国诗词创作再度兴盛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黎英海先生借助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把音乐之美与诗词之美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诗化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化的诗词意境完美结合的古典诗词声乐作品。作品无论是词、曲还是用声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曲鉴赏与创作论稿》围绕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创作与鉴赏,详尽而又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曲最精要的基本知识及创作技法与鉴赏的方法。具体有几个特点:重点突出,知识性强;理据统一,趣味性强;全面梳理,系统性强;继承中有新见,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等。  相似文献   

18.
宋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能与唐诗争齐,与元曲斗艳。《宋词三百首》词人巧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让宋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经典宋词也成为许多翻译工作者难以割舍的翻译素材。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第一人"的许渊冲先生所翻译《宋词三百首》英译本成为宋词翻译的经典之作。本文从文化缺失补偿的视角对许渊冲《宋词三百首》中的《青玉案·元夕》的英译本,进行文化缺失补偿策略分析,以诠释宋词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9.
《伯兮》是《诗经》中思妇诗的名篇,它因描绘了独特的女性形象和不同的创作视角而与《诗经》中其他的闺怨、思妇诗相区别。本文借用女性主义批评中关于女性写作和女性阅读的一些理论来重新分析解读《伯兮》,并试图从中国上古伏羲女娲的神话和历代文人诗词中的女性形象中找寻文学中关于两性关系、女性地位等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对立与循环所形成张力是一种基本结构,它们存在于诗歌的声音、词语、形象、哲理等多个层面中,是其艺术力量的源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贯穿着这种结构,这是它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