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最早将"豪放"与"婉约"对举的张綎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词学财富,虽然分类方式值得商榷,但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宋词的风格之别。后世以"派"论之,实在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2.
温婉背后的豪情——试论柳永的豪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以婉约为宗,柳永是继《花间集》后的又一位婉约词人,虽然其作品以婉约词著称,却有不少词带有豪放色彩。柳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接近生活的内容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那婉约中的豪放之作有对社会历史和人生发出的感叹,也有对开阔壮观、兴象高远的景色的描写,更有对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这些都是气象恢弘之作。这一批气势阔大、思想深沉、颇具阳刚之美的词作,可以说是开了豪放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婉约与豪放─—“本色”词与“诗化”词杨有山宋词中的婉约、豪放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如何认识宋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词史上地位的大问题。不管你是否同意这种两分法,这都是词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4.
吴纯 《文教资料》2014,(29):49-50
“一”是宋词中极其普通的字眼。本文即探究被我们忽视的“一”在宋词中的妙用,主要表现在衬托婉约词的音节美、纤细美、柔情美;强化词中的豪放感情。另外当“一”与“一”连用描写景物,可以强化抒情力度;“一”与“百”、“千”、“万”连用时则在对比中强化情感、扩大境界。  相似文献   

5.
词,始于隋代,至宋代,处于全盛。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也有不豪不婉清新冷峭的。两宋词只要是婉约的,豪放词始终没有压倒超过婉约词。婉约词是词之正宗,词之至也。但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常常是相互渗透、融合的。  相似文献   

6.
南宋文学名家姜夔,终身布衣,通音律,善诗词。常借纪游咏物来咏叹生活际遇及感受,或在其中寄寓其身世感和命运感。诗作各体皆备,尤以七绝见长。词尤著名,形成宋词中新的美学境界:中和之美和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中和”是对豪放和婉约而言:“中和”偏刚则豪放,“中和”偏柔则婉约。他还在(诗说》中主张;诗贵含蓄、自然、高妙,简约古朴,情景交融,味外有味,……“具有一家之风味”等等。  相似文献   

7.
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婉约、豪放两个大类。但这样两军对垒式地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宋词风格的多样性。从宋词的发展过程看,已经表现出兼容并包、吸收创造的印迹,就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而言,就已经炉火纯青地融合了婉约与豪放的主要特色,而显示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许多婉约和豪放的名家的词作中,其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因此,只有注意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传承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宋词,上与唐诗争辉,下与元曲斗艳,堪称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有姹紫嫣红的色彩,千姿百态的丰韵,沁人心脾的芳香。那么,将婉约词称为宋词奇葩中一朵凄美的花也当之无愧丫。自从明人张埏将宋词区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体,清人王士祯将张埏之说引申为“词派有二”以后,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从此约定俗成,尽管后人发掘出不少划分...  相似文献   

9.
对宋词主要风格特征及流派,向有异说。将宋词四分为婉约、豪放、旷达、骚雅的说法比较妥当。婉约指"香而弱"的词风,适合表现离情别恨、男欢女爱的题材;豪放指恢弘刚健、豪迈磅礴的词风;旷达指疏狂豁达、潇洒飘逸的词风;骚雅是指追求古雅,注重心境描写的词风。宋词的每一种风格都是一种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编写的几部中国文学史教科书和一些文史工具书,在言及宋词和其流派时,常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抑婉扬豪,以此划界,评判褒贬宋代词家,更认苏轼为豪放词派的创立人。近几年来,这些观点经过讨论,已被逐渐清理和重新认识,宋词研究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笔者从中得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词七首课中选入了一首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和六首宋词,教中研,思中索,在对此课进行整体的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七首词的词风包容了婉约与豪放两派,既能感受关西大汉铜琵铁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放,又体味了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七首词,不同的词牌,不同的曲调,让我们品味着别样的韵味。水亦悠悠之时空悠悠  相似文献   

12.
自从明代张綖将宋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百年间俨然已成定论。近三十年在“左”的思潮影响下,颠倒历代评说,使豪放派居尊得崇,婉约派遭抑受贬。对于这种不公允的论断,前人早已提出异议。孙麟趾在《词迳》里将宋词分为高澹、婉约、艳丽、苍莽四个门户;谢辛铤也将宋词分为婉约、豪宕、醇雅、短饤四派;陈廷焯更将唐宋词细分为十四体;王运鹏还说北宋词有超逸、华贵、骚雅、广博、疏俊、婉约、流丽、隽上、醇肆之别。这些分法虽然或不够严密,或失之琐碎,但都共同说明仅以豪放、婉约两派是难以囊括唐宋词各艺术流派的。  相似文献   

13.
姜云霞 《教师》2011,(2):115-115
蒋捷《竹山词》之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独尊词体的词学思想,创作了清新委婉的婉约词作;另一方面又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借豪放之体浇胸中之块垒。其委婉蕴藉如"断肠不在分襟后,元来在襟未分时。柳岸犹携素手,兰房早掩朱扉。"  相似文献   

14.
从剖析宋婉约派词家秦观的词体特征,对历来争论的宋词婉约与豪放之“派”、“体”之争,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对三绝碑刻的《踏莎行》真伪之悬案,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韩彬 《考试周刊》2011,(24):30-31
苏轼的词向来以豪放著称,而其婉约词作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就苏轼婉约词作所表现的淡雅真挚的情感和所创造的"以雅为美"的意境来探讨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范仲淹的词,一扫五代以来婉约柔靡之词风,突破了宫庭豪门,都会市场、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局限,将题材拓宽到边塞的广阔天地,首先把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于词的领域之中,从而奏出了苏、辛豪放词风的序曲,为宋词的发展开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谢虹光 《远距离教育》1997,2(2):33-36,61
本文准确勾勒出宋词流变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轨迹:敦煌曲子词和唐代优秀文人词清新流畅,不拘一格,健康发展,花间,南唐词风畸变,宋代婉约词与之相关,儒雅典丽,失之肤浅,创调多而创意少,至豪放诸家怀古伤今,抗金救国,标举时代正气之歌,宋词为之振兴,尔后婉约复归正统,失去清新通脱和多样化,宋词便早殇,从而深刻阐明词曲若偏离时代主旋律和人民群众普遍情绪,便会失去壳发的生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诗词发展的漫长道路上,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宋词的辉煌成就,绝不是哪几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各种文学体制,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词至宋代,成为一代文学之胜,正是两宋词家,立足于现实,继承和发展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在宋代词坛上,婉约词家是很有生气,很活跃的一支主力军。就其作品数量而言,现存的两万多首词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婉约词,真正堪称豪放词的作品,廖廖可数。婉约词在整个宋词中占有这么大的比重,说明它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古典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对婉约词评价过低。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对整个宋词的评价。限于篇幅,本文打算仅就如何正确评价宋初的婉约词,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9.
宋词有两大流派,一是婉约词,一是豪放词。北宋前期基本上都承袭了晚唐五代词风。词至柳永而一变,在内容上常写羁旅行役,男女恋情,辞藻多彩,音律谐婉,风格清婉绚丽,给人以柔性的美。词至苏轼而再变,一扫晚唐以来浮靡温柔的词风。凡身世友情、怀古感旧、伤时叹世、咏史说理、山水田园等内容,均可入词,从而冲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给人以阳刚之美。本文以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谈谈宋词的阴柔美和阳刚美。  相似文献   

20.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