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价值论的视野中,新闻事实是传播者的价值客体而不是受众的价值客体,传播者要对事实负责,要对新闻失实承担责任。作为传播者进行价值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新闻事实是传播者手段性的价值客体,而不是其他价值客体,更不可能是新闻价值客体。新闻价值客体是新闻信息,而不是新闻事实。因此,新闻价值的高低,与新闻事实本身价值的正负没有对应关系。重大负面事实与重大正面事实一样,其信息都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2.
价值既不是客体及其属性、结构、特点本身,也不是主体的需要、利益或能力本身,价值是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从客体角度说,价值是指客体属性对主休的效应,或者说是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但客体不会自动地去满足人的某种价值需求,价值的动力根源在于主体的需要和主体的价值活动,主体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价值,劳动过程就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尺度、使用不同价值中介改造客体对象的过程,这一过程从原则上说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把可能变为现实、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的过程,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①这是我们理解新闻价值创造及其特点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价值指新闻客体对新闻主体的有用性,关于新闻价值的问题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新闻学界对新闻价值五要素的划分从目前来看,基本达成一致。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对于某些特定的新闻客体来说,其构成要素的显著性使其更容易具有重要性,两种属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对于另外一些特定的新闻客体来说,其对于新闻主体的接近性促进趣味性的产生,两种属性同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新的媒介环境为参照,重新界定了作为价值客体的新闻范围,并说明了讨论"新闻的价值"的新根据与新理由;论文立足"新闻的价值"研究主题与研究方向,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分类等角度,分析阐释了关于"新闻的价值"研究在当前应该进行的方法论调整与转换。  相似文献   

5.
赵媛媛 《青年记者》2008,(10):55-56
新闻敏感的发生,不仅要求客观事实具备新闻价值,即具备触发新闻敏感的潜质,还要求新闻工作者主动去捕捉和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正是新闻工作者与新闻事实这对主、客体相互碰撞而闪现出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新闻作品采集、传播和满足受众需要的客观依据。研究新闻主体在新闻价值形成与实现中的能动作用,对于更好地按新闻规律办事,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闻价值的界定价值这个概念,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是指作为客体的外界物与作为  相似文献   

7.
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甚至精品,是每个新闻作者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所谓好作品,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就是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及其广大读者需要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探讨一下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从而为新闻作者如何提高自己新闻作品的价值,以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和参考,写作实践上的努力环节和方向。 探讨报刊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实质上就是探讨在读者(价值主体)与新闻作品(价值客体或对象)间建构起的价值关系中,新闻作品应该在哪些基本方面满足读…  相似文献   

8.
秦超 《军事记者》2008,(8):42-44
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引起受众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新闻价值的立脚点,选择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传播的军事新闻越被受众欢迎,社会反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体现传播者主观意图,思想主张的素质。新闻的传播说到底也是人的传播,就导致了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出的新闻是不尽相同的,尤其体现在对于新闻价值及宣传价值的把握上,不同的受众对于新闻的期待也有差异性。文章从各种特殊事件,知名节目的报道中,观察中西方媒体产生的不同反应,分析新闻本身的价值和新闻的宣传价值在不同的体制和社会背景下是如何权重的,传媒人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在不同的体制和文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学术界曾有不同的主张.素质论者认为,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即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1.
如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新闻采访呢?首要条件就是要高效地获取到有价值的新闻要点。总的来说应该掌握新闻采访中的四个基本要点,即新闻采访的时效性、典型性、新闻性、真实性。这里面又以真实性为核心,只有在保证通过采访所获得的新闻素材的真实性前提下,其他三个要点才具有意义,否则就失去了新闻报道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俊 《青年记者》2000,(2):31-31
著名记者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新闻工作者这种首先发现、报道新闻的能力,即指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即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发现新闻要靠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要靠对受众的关切和勤奋。新闻是写给人看和听的,一则报道能否引起较多受众的兴趣,是衡量一则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闻价值的两种构成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的两种构成标准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能够作为新闻进行大众传播的价值所在。什么样的事实具有作为新闻进行大众传播的价值呢?目前新闻理论界认同较多的新闻价值构成标准包含“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性、趣味性”这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新闻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价值都有自己的看法,由于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相悖的。新闻价值虽然是个抽象的概念,但笔者相信,就像智商可以量化一样,可以尝试探索一套对新闻信息和新闻作品进行量化的标准。本文从量化的角度尝试对新闻价值进行分析,从可行性和必要性入手,分析可以量化的条件和原因。据此再对新闻价值量化进行探析并提出新闻价值偏差的概念,基于这个前提,再探讨新闻价值量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面对的价值客体主要是新闻事实,而接受主体面对的主要是新闻文本。由于文本世界是对事实世界的反映,所以它们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在理论的抽象层面,它们具有的新闻价值属性理应是一致的。但新闻文本与新闻事实有  相似文献   

16.
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及操作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新闻界》2006,(2):69-70
西方新闻学在考察新闻价值要素时,设定了两个要素系列:一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要素系列,如时效、距离、重要性等等;有的设定四个,有的设定五六个。二是读者兴趣要素系列,如利害关系、金钱、性、奇突等等。后来形成的西方公认的“五要素”说,指的是前者;“八要素”说指的是后者。中国新闻学者在研究新闻价值要素时,逐渐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系列并行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新闻事实的内在要素和受众的兴趣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公认的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从新闻价值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内涵与受众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着重从受众地位的变化来谈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  相似文献   

17.
新闻可用性是指新闻能够满足受众、社会的某种需要,是对受众、对社会的适用和影响程度。新闻可用性是新闻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包含在新闻事实之中, 是客观存在的。新闻可用性有大有小。新闻可用性与新闻价值是相联系的,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敏感是对新闻的判断能力,是对外界事物的迅速反映.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媒体传播的新闻作品是否能够满足受众需要,是否值得受众在众多新闻源中选择接受.不仅取决于新闻事实与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而且取决于新闻主体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新闻主体在新闻价值形成与实现中所付出的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主体对新闻价值的形成与实现具有很强的能动作用,研究新闻主体在新闻价值形成与实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敏感,通常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敏感作为具有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