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格式可标记为“N1+把-N2+V+C/N3”。本文主要从语义结构层面分析其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直接成分和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全文分三部分:(1)N1、N2、N3与V;(2)N2、N3、N1与C;(3)语义结构和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某些带“得+补语”的句子和谓语最相关的“主体”可以在“谓语+得”之前作整个句子的主语,也可以在“谓语+得”之后作补语部分的主语而语义相同。这一语言现象得以成立需具备若干基本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这种句子的谓语和补语的语义必须共同指向整个句子主语或补语部分的主语  相似文献   

3.
主要以语义指向为标准,通过大量的例子对及物动词受事宾语与粘合结果补语同现的两种形式:“V+O+V+C+了”式和“V+C+了+O”式作了分析。具体分析了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C→S)时,补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C→V)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宾语(C→O)时和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句中其他成分时,“V+O+V+C+了”式和“V+C+了+O”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考察"得"字句的限制条件。语义上,补语所表示的结果、状态、程度等必须缘起于"得"前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句法上,否定式补语、"把"字句和"被"字句主要动词带的补语、二级补语等不能转换成状语。重动句的谓语动词通常不能是非自主动词;补语语义指向动作的重动句是否表示惯常性的行为要视整个句子的情状而定;动作行为为旧信息时一般不使用重动句。  相似文献   

6.
“到+L”的不同语义指向使“把”字句“S+把0+V+到+L”位移模式呈现了多样性,也使位移动词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理解这类“把”字句的两个变式。  相似文献   

7.
王迈 《文教资料》2010,(29):53-54
“把”字句主宾语的施受事不固定,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固定。多种特征表明:“把”字句的语义原型应为“不同类个体之间竞争关系的表达”。竞争双方由“把”字关联。竞争方式由动词指明,竞争情势的优劣由动词后的补语决定.主语总是竞争的优势方,劣势方则成为“把”字的宾语。竞争的结果是“把”字句不可缺少的语义常项,由动词补充成分表达,这是“把”字句不能出现光杆动词的深层语义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主要对动词“觉得”作谓语造成的“觉得”句为现实语言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觉得”句的两种语义模式,并从转换的角度加以描述。多角度分析了VP的语义指向,讨论了由VP语义指向的模糊性造成的歧义问题,并提出了分化歧义的三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常,被字句的谓语动词由及物动词充当,但也有不及物动词充当谓语的现象,及物动词构成的“被”字句,VP的语义指向都是N1(受事),但感情色彩的指向是丰富的,可以指向N1,N2(施事者)、所有者或相关者.不及物性质的动词或形容词进入“被”字句,它们的语义指向都指向N1,同时感情色彩指向规律性较强,不论VP的感情色彩是积极、消极或中性,进入“被”字句后,其感情色彩同时指向N1和N2.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V得”式重动句中的第一动词V1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可以省略。文章首先运用句式变换的方法分析了“把”字句与“V得”式重动句V1之间存在的浅层规律。随后参照刘雪芹(2003)一文对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的分类,从相关的三大类六小类出发,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分别探究“V得”式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与第一动词V1隐现条件之间的关系,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重动句能否变换成把字句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补语的语义指向、把字句的情状类型、动词对宾语影响力的强弱、动宾(V1O)语义紧密度的大小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惑问题,提出了其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结构模式。特别对十分复杂的语义结构进行了详尽地描写,指出“把”字句补语的语义指向对其所以成为“把”字句起着选择和限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将“把”字句分为“不可转换式”、“条件转换式”和“自由转换式”三大类。三大类共包含十五种句式。通过对这三类、十五种句式的细致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由此,采用三个阶段、五个步骤的教学方法,组织循环式教学,便可能使学生完成从语法化过程向语用化过程的转变,最终真正掌握“把”字句。  相似文献   

13.
对现代汉语中"得"字句的谓语动词从价数的不同和语义特征的不同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得"字句的补语指向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的数字,按进入"得"字句的可能性大小排序,动作动词和关系动词处于序列的最高级和最低级,性状动词和心理动词基本上接近。不同价的动词随着价量的升高,所带"得"字补语的能力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古代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探讨,发现某些名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和宾语,“皆”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宾语、兼语、补语和其它状语,“不”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状语和补语;从而发现古代汉语的状语不只限于修饰、限制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它还与主语、宾语、补语及其状语等发生语法意义关系,而且它的意义也不全是向心的,说明向心结构和传统状语理论的局限性,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X+透"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透”结构是比较特殊的述补短语。文章主要研究“X+透”中“透”做补语的词性和意义、能带“透”做补语的词、带有“透”做补语的句子结构的特点、“透”做补语的语义指向等。  相似文献   

16.
“X+透”结构是比较特殊的述补短语。文章主要研究“X+透”中“透”做补语的词性和意义、能带“透”做补语的词、带有“透”做补语的句子结构的特点、“透”做补语的语义指向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张协状元》中“了”用例的穷尽性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以语义特征、语义指向、情状类型、信息结构和视点为参数探讨“了”五种句法功能的语法化层级,认为应为:谓语动词〉结果补语〉动相补语〉助词〉语气词。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在汉语中属高频基本句式,但"把"字句特有的语用价值决定了其在结构和语义上都有诸多限制,致使维族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困难重重,尤其是遗漏现象比比皆是。对此,笔者对维族学生使用"把"字句的遗漏偏误(遗漏介词"把"、遗漏谓语动词、遗漏谓语动词后的补语及遗漏动词后的其他成分)从结构和语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索教学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N1的N比N2的N VP“句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汉语中“比”字句“N,的N比N2的N+VP”句式的比较点、语法意义、形式省略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描写了该然式语法意义的模糊性,分析了句式中比较点的两种省略形式,并揭示出省略后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主谓结构作补语的“得”字句,(以下称主谓补语“得”字句)是唐代新产生的一种程度补语式。这种补语句式发展很快,是汉语补语式发展的一大特点。《西游记》(以下称《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出现得比较多,运用范围也比较广,形式多样,语义复杂。本文主要探讨《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结构形式和语义关系。然后与《关汉卿戏曲》和《红楼梦》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出现情况作一简单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西》中这类句子的特点;最后再与现代汉语中这类旬式作对照,可以看出一些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