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借助语文课本中优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观潮》(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它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教学时应紧紧把握意境,通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欣赏美的韵味,激发美的情致,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五彩池》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描写的色彩瑰丽,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五彩池神奇诱人的魅力,蕴涵了丰富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美育因素,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应着重培养他们初步感受美的能力,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思路:一、初读课文感知景色美教师可用充满激情而具神奇色彩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通过读和议,可以感受到这里…  相似文献   

3.
美不仅可以滋养人的感情,而且也可以哺育着人的理性,培养人的创造力,并在较深的意义上造就完善的人格和高度发展的个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桂林山水》一文,借助美的语言、美的景色演奏出了一曲美的旋律,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深切地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情,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白鹭》是著名作家和诗人郭沫若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绍了白鹭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文章短小精练,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课堂成为学生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情境亲密接触的阵地,让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5.
一、用好教材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在这双边活动中 ,是教师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最有利时机。语文方面的审美能力即指通过审美感受、审美情怀、审美想象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要培养学生具有这些审美能力 ,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 ,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 ,又感受到美的语言、美的事物、美的色彩、美的境界、美的人格 ,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先说感受。《听潮》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若把…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的美、思想的美、形象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通过一个个美好的形象,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过一句句深含哲理的语言,置学生于美的情境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语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资源,包罗了各种美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审美对象,无论在文体还是在语言运用上都具有典范性。都蕴含着各种不同的美质。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美的情感时,通过主体的理解和感悟。才会在心理上产生一段审美的时空,并逐步形成稳定的体验美、理解美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8.
熊卫珍 《成才之路》2014,(14):53-5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着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经常结合语言文字的特点,精心预设想象训练点,让学生在想象中生成美的画面、美的感受、美的语言。一、紧扣词句,展开想象,生成美的画面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编排的。课文中优美的景色、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对学生有着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座美丽的语言宝库.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努力设置美的意境,从中挖掘美的因素,品味美的语言,抒发美的想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由会欣赏美,到能情不自禁地去表现美.  相似文献   

10.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好文章。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潭优美的自然环境,秀美的形状和变幻多姿的美丽景色,是一篇集语言、情感、意境美为一体的好教材。一、展示优美环境,激发美的情感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是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景色变幻多姿。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这样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利用幻灯、录音等电教手段,让学生随着投影画面,听录音先从感观上初步了解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而激发出美的情感,初步进入美的意境,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是指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客体(教材)的一种情绪性心理反映。它是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为儿童创造美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欣赏是审美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由于课文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描写了众多的美的人和事,诗歌和做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这些美的因素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这就为学生进行审美欣赏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教法一 :以读为主读中审美《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记叙文 ,主要讲“我”在小丽的陪同下 ,看到北大荒的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的“觉得没意思”到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文章感情真挚 ,构思巧妙 ,语言优美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全篇充满着美的召唤 ,是一篇进行美育教学的典范之作。为达到这一目的 ,我引导学生多读 ,以读为主 ,读中审美。一、精读课文 ,体会结构形式美文章的结构形式美 ,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完整、和谐统一、匀称 ,给人以一种自然顺畅之感 ,使读者把握好文…  相似文献   

13.
祝汉茂 《文教资料》2007,(21):158-159
语文教学语言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的独特个性,则是为教材中文学因素所决定而应该具备的艺术性品格。就审美的视角而言,教师是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对象(教材)之间的中介,要出色地发挥审美中介的作用,富有美感地将课文世界中诸多美的因素传递给学生,就应当运用富于强烈艺术和诗意美的优质教学语言。那么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品格包括哪些方面?文章就笔者从教多年的体会作出总结,"形式美、情感美、理性美"这三美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语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以丰富的题材,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那些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第一场雪》是作家峻青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情浓郁、情景交融的美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词句,披文入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美的心灵。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欣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将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割裂开来的情况很普遍,结果一篇好端端的文学作品被肢解为一个个句子和词组,使生动的艺术形象变为干巴的骨架.学生也就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严重地削弱了英语教材的美感教育作用。中学英语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有自然美、人物形象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等,教师应饱含激情地去启发、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味、捕捉课文中的美,理解并接受其中的美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审美教育的核心也正在这里、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当然,语言教学是主要的、根本的,不能以牺牲语言教学来迎合审美教育,那样只会是舍本逐末。我们提倡在完成语言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审美教育,这样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课堂教学美,是指具有审美潜能的师生与具有美的潜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师生心灵愉快的和谐状态,就是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借助语言、案例、情境等素材,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美的艺术、美的生活、美的创造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成为学生欣赏美、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在轻松愉快、积极向上、幸福踏实的良好心态中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课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它是体现单元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颐和园优美景色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呢 ?其做法是:   一、入境审美   本文构思清晰,画面绚丽,处处溢美。感悟它的美丽,是让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入境,去感受它的美。 1.看。孩子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蕴含丰富的美育内容;美的心灵,美的结构,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挖掘美育内容,让学生在感悟、品味中得到美的陶冶,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