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力 《青年教师》2007,(4):38-40
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呈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很多因素事先无法预料,“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使教师们感到用老一套办法难以驾驭课堂,这就不得不使我们重新审视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爱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何谓“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专业发展起点低,起步晚,专业素养和专业化程度总体水准不高,专业成长缓慢。积极探寻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构建能让教师走上主动发展之路的校本管理新体系,使中小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已是中小学寻求校本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无疑要靠教师不断“充电”来实现。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应该怎样更好地发展?如此等等的话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既为一线老师所关心,亦为将“发展中学历史教师的胜任力”视作办刊宗旨之一的本刊所关注。当然,我们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应仅止于知识的更新与丰富,而是还应包括对教师的信念、动机和使命的理解,因为单凭知识状况的改变是很难克服所谓“专业主义危机”的,何况教师胜任力本身就不是任何单一能力的指称。选登这组笔谈文字(出自教育部2007年秋季高中历史新课程研修报《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第12期),旨在引起广大同仁对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我们也期望更多的同仁能够用好《中史参》这一平台,把自己在读、思、做等方面有助于专业成长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都写出来,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建生 《江苏教育》2007,(18):28-30
“生成性”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显著特征,也是现代课堂的迫切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沐浴下,我们的课堂互动了、生成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课堂的互动生成与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互动生成”——我们该怎样把握?下面我想结合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九加几”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认知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成熟,提升专业素养,不断进步与成长,就必须加强专业道德建设,提升专业理念,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实现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务必重视而要认真探索的新课题。我们以省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实践研究”的实施为抓手,聚焦教师角色转换和专业发展,认真开展研究,使教师的角色转换和专业发展互为因果,共生并进,不断开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堂呈现生成性、开放性,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往往使课堂教学起伏跌宕,变化不定,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有效调控课堂的能力,具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定力,借此来达成自己预设的、有序的、最佳的教学目标。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调控课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更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去主动引领新课程,而不是被动适应新课程。因此,教师教育需要积极挖掘与利用有效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2006,(10):80-80
课堂,是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始终是广大一线教师及研究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试图确定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语素养。“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因此得以通过全国中语会审批建立。经研究,决定召开专题组成立大会暨首届教师专业成长论坛。热诚欢迎各地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出席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促使我们的课堂具有生成性呢?笔者通过课堂实践认为:只有教师开放课堂,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才能使课堂成为动态生成的师生成长的共同体。下面结合“周长和面积的比较”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王丽 《成才之路》2013,(15):12-12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以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结合新教材进行教学活动,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新教师如何更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转换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呢?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理念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堂是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正因为熟悉就容易对某些教学现象熟视无睹,就缺乏对课堂的用心体察。许多教师经常听课,但却获益不大,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我们能够理性的分析课堂教学的内涵,采用“拿来主义”,就会使我们在分析和处理自己课堂问题时游刃有余,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听课呢?也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别人的课堂呢,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陈华忠 《吉林教育》2005,(10):31-31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面对这一新课题,教师是以“预设”掩盖生成,一味“走教案”,还是敏锐地捕捉“生成性”的资源,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新课程的价值所在,也是新课程的艰难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的日益推进,要求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而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着眼于课堂和教师实际,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促使教师反思实践过程、应用实践经验,从而领悟、充实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途径。因此,参与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推进新课程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成”将逐步成为课堂的常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面对学生不断生成的非预期性信息,一些教师难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教学,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如何从传统的预设性教学向动态的生成性教学迈进,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凸显重要。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从事教育专业的人在充分认识教师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是教师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角色和专业自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对教师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具备课程生成能力,成为人们对新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改革背景下,在音乐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实施者的音乐教师更应具有课程意识。下面从“课程意识”的三个维度来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把握、实施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18.
任凤娇 《文教资料》2013,(21):84-8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但是,目前的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得更多的是专业素养,而对职业道德方面却“避而不谈”,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层面的提升,而忽视道德层面的建设.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制约要素,必须通过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很多,归总起来,不外乎“三靠”:一靠自己、二靠同伴、三靠专家。所以,“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已经提升为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策略。在具体操作中,每一种策略当中都包含着三种操作方式,他们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0.
余跃明 《福建教育》2006,(12A):44-45
课堂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在校本教研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课和评课?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时期,教师面临着如何适应新课程“三维目标”宏观性、发展性和整体性的转型,我们必须学会科学观察课堂,理性分析现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