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青伙同林彪、陈伯达之流炮制了反动透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妄图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以前十七年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批评工作者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所取得的不可低估的成绩,以便推行他们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大造反革命舆论。“反形象思维”论就是“文艺黑线专政”论的一个主要“根据”。他们把形象思维说成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企图以此证明我们的文艺理论批评界,研究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四人帮”在文艺创作理论上,把形象思维当作所谓“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和“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潮的一个认识论基础”进行疯狂攻击,而把“反形象思维论”,作为他们反革命阴谋文艺的认识论基础加以大力宣扬,造成了文艺思想的极大混乱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巨大损失。华主席批准发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形象思维得到解放。正当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界广大革命同志认真学习毛主席  相似文献   

3.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结合研究文学,是任何一种“主义”或学说都无法替代的批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文艺观,便有什么样的与之相对应的本体论,也会有什么样的与之相对应的批评论。马克思主义从“历史观点”看文艺和从“美学观点”看文艺是互补的,是有机地联系着的。  相似文献   

4.
经典马克思主义确立文艺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形态.“东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迥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分别从意识形态视角和美学视角对“正统”原典进行了突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论的流变丰富了自身内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著作之一,从诞生之日到今天,它始终保持着对学科的影响力。丰富的史料、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应用、对社会现实影响因素的密切关注是其影响力的主要基石。如果进入《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生成的20世纪40年代、产生巨大影响的50年代上半期、被重新认识的八九十年代,以彼时的学科状况为背景,就不难看出《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重史料、史观、历史场景的“史”之品格,以马克思主义阶级论为依据的“论”的观念与方式,以及对“论从史出”的坚持,是其学科史价值最重要的体现。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对我们的文学思潮研究仍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高尔基,对形象思维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学习这些论述,有助于深入开展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一 高尔基在《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中指出:“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这段论述,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可是,反形象思维论者却指责这段论述是“含糊语句”,说什么“有些形象思维论者就以这样的含糊语句为依据,把创造性想象说成是一种作家特有的用形象来进行的思维,而反对思维中运用抽象”;并且断言形象思维“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还指责形象思维论是“排除理性”,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为了分清是非,我们必须回答这种指责。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美学史以1928年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为分水岭,呈现出主观论美学与客观论美学的此消彼长。在此之前的二三十年代,主观论美学占主导地位,在这之后的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唯物论美学逐渐崛起并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柯仲平、后期鲁迅、胡秋原、金公亮、周扬等一系列代表性人物及其论著的个案剖析,详实揭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美学逐渐崛起的走向和历程,为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从三四十年代起开始广泛传播”(李泽厚语)的史实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证材料和独特解析。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是近年美学界的热门话题。“实践本体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等,已成为近年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有种意见认为:“实践美学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而且是中国当代可以参与世界美学对话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流派”,“实践美学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标志”、“主导潮流”、“一枝独秀”;“新实践美学”已“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形态”。这些判断究竟能不能成立呢?“实践美学”的诸多观念需不需要进行理论反思呢?这是美学和文艺理论界特别关心也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其实,将“实践”充当本体论并与“存在论”、“现象学”等结合起来就说成是美学理论的“中国化”或“中国特色”的;将某种抽象人性主体的“主观性”、“经验性”和先验范式,某种变种的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和某些现象学思想说成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将具有实践唯心论成分的本体观、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和真实价值诉求的美学学说,说成它“把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无疑是值得讨论的。 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样一组笔谈,就“实践美学”诸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这几篇文章的见解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讨论,能引起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重视,以推动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文艺?什么是文艺的本质特征?对于文艺理论中这个牵动全局的根本问题,解放以来文艺理论教科书中的传统观点是: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形象性是文艺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近几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为了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体系,一方面认真研究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艺思想,另方面又批判吸收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普遍认识到关于文艺的传统定义,只把文艺看作是种认识,是个明显偏重于理智、客观、再现的定义,其严重缺陷是忽视了文艺的表情方面.而我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和“缘情”说,西方近代文论中的“表现”论和“移情”论,则都从情感着眼来考察文学艺术.因此探索文艺的情感问题,对更加科学地把握文艺的本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不少同志已经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美学研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提出和阐发的异化理论使美学发生了一个根本的改变,因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基础。我个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一、《巴黎手稿》中的异化论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础;二、《资本论》中的异化论概念是特定的历史概念,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础;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把马克思主义美学归结为异化理论和提倡写“社会主义异化”都是错误的。下文即就上述三点略申鄙见。  相似文献   

11.
杨柄新时期的马列论美学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论抱着“坚持-运用-发展”科学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经典作进行了系统的编辑、注解和诠释;对无产阶级艺和美学战略作出了初步构建。杨柄的研究成果对于建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艺学和中国当代先进化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又指出:“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毛主席关于形象思维的科学论断,不仅阐明了诗歌创作的特点和规律,而且概括了整个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创作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文艺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它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都具有极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气韵论     
本文提出“气韵”是中国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相对于西方美学和文艺心理学自有其特色.文内对中国古代“气韵”论的源流,发展作出梳理,提出“气韵”为“生气韵味”的论题,并对“气韵”论的艺术节奏内容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文艺理论家包忠文的特点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把求实作风、探索精神和新的综合结合起来,抓住文艺的审美特性和文艺发展的客观实际,对文艺作品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国内较早地编写了《马恩列斯文艺论著选读》等马列文论教材,并作了较具体深刻的阐述,最早地提出了应当特别重视恩格斯的“合力论”思想等;在鲁迅研究上,坚持“美学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对鲁迅研究中的“国民性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一般的看法;他对三十年代的文艺斗争不拘于陈说,思想解放,实事求是,进行了新的分析;他还关注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发展,辩证地阐发了“文学即人学”等理论命题,致力于文艺学新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一方面表现出与英国现代文学批评关注政治的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也是英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向文学的文化研究转向的一个表征,审美意识形态论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发展。审美意识形态论在70年代主要表现为文本意识形态论,在80年代主要表现为批评理论的意识形态论,在90年代主要表现为美学理论的意识形态论和文化理论的意识形态论。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又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这就第一次明确地把形象思维定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说明形象思维是诗歌及其他各种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要提高文学艺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就不能不认真研究形象思维的特点,并在创作实践中自觉地注重这些特点。最近翻阅梁上泉同志的《山泉集》,其中《匠心》一诗有这样几节: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提出了“诗要用形象思维”的科学论断,既肯定了形象思维,又总结了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对于文学艺术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于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更是不可估量的动力。多年以来,“四人邦”在我国文化领域里放肆横行,否定形象思维,扼杀形象思维,把形象思维看作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理论,造成了文学艺术、甚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思想混乱。现在,经华主席批示发表的毛主席的这篇光辉文献,是我  相似文献   

18.
形象思维问题是当代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是文艺理论界的一个中心话题,至今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回顾西方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形象思维的概念的提出、德国古典美学的贡献,苏联的讨论几个方面来梳理这一历史,以求能对人们认识形象思维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周扬新中国以来文艺思想及其实践,为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贡献.周扬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内容,要求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发挥文艺的批判功能,社会主义文艺都应该具有自己民族的形式和特点.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两次对当时中国文艺发展的不满改变了周扬的命运,也促进了周扬文艺理论的调整.周扬的文艺理论正是在这种反思和调整中日渐完善的.周扬提出“我们的文艺是多样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生活论转向”目前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作为当代美学发展的结果,它既是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又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舒斯特曼的“生活表演”,还是当下中国美学界讨论热烈的“生活美学”,这些形式多样的生活论美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陷入了马克思所批判的意识形态的虚假陷阱里——要么囿于理性思辨层面的生活阐释论,要么沦为脱离社会文化现实的微观个体论。而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点,以改造生活世界为目的,为我们阐明了一条迥异于上述理论的生活论美学路向。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的生活论美学,才能走出当下生活美学研究的问题圈囿。可以说,马克思的生活论美学研究既是从马克思主义美学层面对当下美学生活论转向的一个学理回应,也是当前中华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