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培养基碳氮源及氮源分别为玉米粉及豆柏粉,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时间为2天时,最佳液体发酵条件转速200r/min,温度30℃,装液量为50ml∕250ml,起始p H5.0。  相似文献   

2.
盛慧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325-F0003
为了降低成本,增加产孢量对绿僵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本实验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了玉米粉、豆粉、麦壳、麦麸、小米与绿僵菌发酵培养基参数间关系的经验数学模型,确定绿僵菌M126较优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9g,麦麸22g,麦壳126,豆粉5d,小米0.5g。在此优化培养基条件下25℃培养七天,绿僵菌M126产孢量可以达到0.59×10^11个/mL。  相似文献   

3.
采用FUS50全自动控制发酵罐,以L-赖氨酸高产菌As1.563为试验菌株,针对豆粕水解液和生物素进行优化培养基试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豆粕水解液和生物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0.8%和45μg/L时,发酵培养72小时左右,L-赖氨酸积累可达145g/L.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红枣为原料,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乳酸发酵试验,探讨红枣乳酸发酵饮料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对产品加工工艺条件试验,最终得出枣浆最佳发酵条件为: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分别为:黄原胶0.09%,海藻酸钠0.06%,CMC-Na0.15%;杀菌条件:温度85℃,时间10min,饮料pH为5.7。  相似文献   

5.
多杀菌素是一种优良的、高效广谱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生物杀虫剂,它是含有21个碳组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核心聚酮链由10个酰基缩合形成,其中9个源于乙酰Co A。本文以提高乙酰Co A为核心,综述调控糖酵解途径、能量代谢、β-氧化及其相关的关键酶酶活以提高乙酰Co A的含量,为多杀菌素高产菌的构建及发酵工艺的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春霞 《科教文汇》2009,(25):279-280
以甘薯为发酵原料,利用黑曲霉发酵柠檬酸,并通过不同组对照实验得出产酸的最佳时间和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表明,在培养75小时后,产酸最多。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组合是甘薯50g。CaC03 1.25g。麸皮10g最佳加水为40ml,最佳蒸煮时间80min,最佳接种量0.4g及补水7ml。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发酵通用培养基中添加了不同比例的豆饼粉和麸子粉,根据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的变化,对几种配方进行多次筛选试验,最终确定了通用培养基+1.5%豆饼粉+1.0%麸皮为最佳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发酵培养基配方,即改良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具有抑菌活性乳酸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致病菌大肠杆菌、单细胞里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以乳酸菌SMN3-3为试验菌株,研究发酵条件对菌株SMN3-3发酵乳上清液抑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乳酸菌SMN3-3以5×106CFU/mL为接种量,37℃发酵24h,得到的发酵乳上清液的抑菌效果为最佳,结果表明,不同的发酵条件对乳酸菌SMN3-3抑菌效果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红曲霉菌产红曲色素的紫外诱变及产素的工艺优化,在这本次实验中选择了3个因子,即诱变时间、培养基配方、接种量、装瓶量,在发酵培养7天后,通过紫外分光广度计测定红曲菌中红曲色素的色阶数值。用Matlab软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线性回归,得出紫外诱变菌种的突变关联和产红色色素的最佳工艺优化方案。由处理结果可得,而在工艺优化的配伍中,可明显观察到在当培养基为PDA,接种量7%,诱变时间为5时红曲霉色素的色阶值最高其色阶值产值为2.552。  相似文献   

10.
在酸奶中加入瑞士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做发酵剂,弥补单一的发酵菌发酵乳制品酸味重,风味欠佳的缺点,并对三菌混合发酵酸奶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作为发酵剂无拮抗作用,可混合作为酸乳发酵剂。发酵酸乳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最佳配比为1∶2∶1,接种量为4%,加糖量为10%,脱脂乳浓度为9%。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温度梯度驯化得到了一株适用于工业中高温生产酒精的工程菌——Z.mobilis基因工程菌。对该工程菌株进行温度、发酵起始pH、接种量、发酵周期以及添加营养盐的优化试验最终得到该工程菌株的最佳发酵工艺,即发酵温35℃,发酵起始pH 6.0,接种量为10.0%,发酵周期48h,添加营养盐10 mg/L是最佳发酵工艺。最佳发酵工艺下,酒精得率为94.0%,酒分9.5%(v/v)。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固体发酵工艺生产绿色木霉孢子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发酵实验与正交实验,以麸皮、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固体培养基,开展木霉固体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M21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麸皮58.86%,稻壳37.9%,硫酸铵1.5%,葡萄糖1%,KH2PO40.2%,Mg SO40.04%,Ca CO30.5%。菌株培养温度30℃,装料量1:10,接种量8%,培养时间5天,孢子产量为9.7*109个/克,为绿色木霉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150株三元能量处理妥布拉霉素(TOB)正突变株的筛选研究,通过初筛获得25株TBO突变株,从中分离出15株高产菌,进一步复筛双从中挑选出5株产量更高的产高菌株。通过最佳培养基配方的发酵试验,确定联抗性能最佳的菌株为QB-130-S1。实验表明:三元能量用于TOB菌诱变,不仅提高了产抗水平,而且菌株生长时间缩短,经4次传代,高产菌株的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吉林省特有的北冰红山葡萄来进行冰酒发酵工艺的研究,在发酵工艺研究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发酵温度为12℃,酵母添加量为0.12%,SO2添加量为80mg/L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用保加利亚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进行发酵,总接种量为8% ,接种到枸杞汁中,加生长促进物质3%发酵72h发酵菌数为9.6×10 10 /ml,经实验研究发现,枸杞汁对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为生产乳酸制剂,特别是双歧杆菌的培养找到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唐良华  夏黎明  苏敏 《科技通报》2006,22(5):622-627
利用均匀设计法对Bacillus sp.ZJU318产酶的最佳培养基进行了快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产酶培养基为:3.28%黄豆粉,0.023%蔗糖,0.075%K2HPO4,配制时的pH为12(灭菌后pH为8~9);此外,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接种量20%,摇瓶装量20mL(250mL三角瓶)。在最适的发酵条件下,脂肪酶的发酵水平可达24.7U/mL。Bacillus sp.ZJU318脂肪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40℃保温1h,活力几乎没有损失;但是,在50℃和60℃的条件下保温1h后,酶活降低得比较明显;酶作用的最适pH为9.0。在pH7~10,该脂肪酶较稳定,但是在酸性的环境中,酶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解洪业 《青海科技》2007,14(3):33-34
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发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相同,发酵时间不同时所测得的CP含量和活菌数,0~96h范围内,CP含量可提高21.47%,活菌数可提高到12.95×108个.mL-1,经F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时间达到或超过120h时,CP含量和活菌数下降。发酵后的玉米秸秆具有酒香和果香味、松散、质地柔软湿润,经饲喂试验,奶牛喜食,适口性好,与对照组相比,采食速度明显增快,剩余草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发酵工程技术在药用真菌培养上的应用和药用真菌发酵方式、发酵菌和发酵培养基对药用真菌发酵水平高低的影响。展望了发酵工程技术在药用真菌培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枸杞、大枣为原料,添加葡萄酒高活干酵母,制得枸杞酒。对工艺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单因素:糖的添加量、枸杞与浸泡枸杞的水的比、柠檬酸添加量、葡萄酒高活干酵母添加量、前发酵时间、前发酵温度,进行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最佳糖添加量与发酵液的比为1:8,最佳浸泡枸杞与水比为1:10,最佳柠檬酸添加量为6g/L,最佳酵母添加量为枸杞干重的5%,最佳发酵时间为6天,最佳发酵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20.
通过鲜牛奶添加枸杞制作酸乳试验,确定了枸杞的最大添加量及最佳发酵时间,并通过因子水平试验分析提出了制作枸杞酸乳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