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行为学是研究大学生行为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考察大学生行为系统,研究特征与规律,是大学生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按照行为学研究模式,大学生行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有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之分,有群体行为、个体行为之分,有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之分等。本课题组着眼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将大学生行为分为政治行为。道德行为、经济行为、学习行为、职业行为、人际交往行为、其它行为等七类,结合有关项目,开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基于利益诉求的集群行为情境范式,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考察不同群际互动方式下大学生集群行为,同时结合大学生压力情况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较之不良的沟通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群体愤怒情绪和群体行为意愿,但对于群体认同以及群体效能的影响尚未达到显著;大学生所承受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影响网络群体行为意愿,也就是压力越大,网络群体行为意愿越强。在此基础上,也提出若干应对策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走向具有以下特点:利益性群体行为;社会性(政治性)群体行为;社交性群体行为;志趣性群体行为。分析大学生 的行为走向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前提,针对其行为走向规律,采取正确决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非理性行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莉  周兰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220-223
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 ,受生理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容易产生非理性行为。本文拟就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原因及矫正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的对策作一初浅探析 ,以引导大学生理智克服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5.
“群体极化”和“个体沉默”等角色外行为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与大学生日常群体行为相比,网络群体行为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了对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和“个体沉默”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控,在对大学生网民的群体行为实施过程管理进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根据群体极化影响因素对其实施过程管理,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从失范走向规范。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发表政治见解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出现非理性政治参与行为。本次调查以安徽财经大学部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参与的方式及态度的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受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方面因素影响,容易产生非理性行为。唯有加强他们的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以及完善有关政治参与平台,并正确引导网络参与,才可能减少大学生非理性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非理性信念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近几十年的发展为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尤其在临床心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非理性信念是引发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常见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有不良自我意识、自我中心、低挫折耐受等,针对这些非理性信念,可以通过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自立能力、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等方式培养大学生合理信念,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非理性职业生涯信念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有关生涯发展方面的非理性想法,其经常会以功能失调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职业发展.文章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中的实践,系统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常见五类非理性职业生涯信念,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群体行为过程管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对大学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行为的集群性和过程性特点,要求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大学生的群体行为进行过程管理。为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行为过程管理的理论构建和实施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指导当前的大学生行为管理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维护高校与社会的稳定,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社会心理学、群体行为学的观点,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中的四种主要的非常态群体行为,即情绪行为、从众行为、集群行为、攻击行为;并从社会、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中的非常态群体行为进行调控的根本措施,在于提高大学生对其社会行为的自控能力和将社会行为规范的进一步内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在对"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概念解读的基础上,以NH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旅游是整个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力图从感知行为、空间行为、消费行为和群体行为四个方面构建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体系。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来进行资料的收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交通工具、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出游方式、旅游活动、旅游目的地等选择的倾向,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旅游行为差异。从而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突发状态下,个体常常根据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由于直觉偏差的存在,这些决策常导致个体非理性行为甚至群体非理性行为。本研究在前景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突发状态下个体的行为决策模式;构建了以风险态度、风险认知和政府信赖为维度的政府信息供给机制分析框架,认为通过有效的信息供给可以缩小公众的群体行为空间,降低突发事件应对的不确定性;通过SARS事件、汶川地震两个典型案例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探索大爱精神的思想渊源,并分析高校大学生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大学大爱文化和大学生大爱行为文化,用大爱精神来引导大学生群体意识和行为的思想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发展,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大学生正是在梳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时容易在网络上迷失自我,出现不成熟、非理性的行为。本文就对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进行探究,梳理总结网络非理性行为出现的原因、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退避行为是适应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主要表现为害怕竞争、交往焦虑等,大学生退避行为的形成有着社会、家庭、学校、个体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寻求社会支持、重构认知、提高个人控制感等方式来应对非理性的退避行为。  相似文献   

17.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通过对心理账户与非理性决策行为主题文献进行梳理,结合高职大学生实际,设计了3×6双因素情景实验来验证高职大学生心理账户的存在性。研究认为,应基于心理账户理论,从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三个维度防范高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伴随网络舆情集群行为的产生,对社会、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发生在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群体性事件,具有和社会化群体行为不同的特征。基于"共享心理"视角,准确定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影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要素,为预防和引导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行为,以及高校的舆情网络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提供较为合理的依据,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投资理财知识,他们尝试去参与互联网平台上的投资理财,期待手中的闲钱增值,但往往会出现预期偏差,达不到理想效果。为研究大学生的理财行为,分别从专业方向,零用钱规划,投资理财知识、经历及需求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的理财行为,从非理性经济人视角分析大学生在理财中出现预期偏差及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通过完善大学生的投资理财环境、强化大学生投资者教育环节、建立大学生理财学习和实训平台,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积极参加合理、正确的理财活动,提升理财效率,避免非理性理财行为。  相似文献   

20.
青年群体在网络追星过程中受群体非理性、偶像魅粉行为以及资本逻辑多重因素影响,出现一种新形式的极端言论失范,即偶像式生殖崇拜。随着粉丝群体交互影响,这一现象由网络社区扩散至青年群体现实生活中,传播并影响着更多受众。因此,文章从关系主义角度出发认为形成群体内部理性、规范偶像行为、明确“把关人”角色以及引导“饭圈”亚文化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适应,进而改变极端言论失范现象,规范群体行为,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