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外逃贪官大限将至 8月27日,全国人大批准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公约》主要针对有组织犯罪集团,洗钱、腐败和妨碍司法四大类犯罪。《公约》除了强调国家与国家间的司法合作,还明确提出“引渡”的义务。这个《公约》将于9月29日生效,它将对外逃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世界各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回避了"死刑不引渡"问题,而该问题却是影响我国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的主要障碍.通过辨析"死刑不引渡"究竟是一项引渡原则还是一种法律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他国际公约的规定,以期为我国顺利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跨国犯罪尤其是腐败犯罪正急剧增加,对犯罪分子进行审判将面临证据收集、利用、移交以及犯罪分子的跨国移送等国际层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多数情况下必须通过寻求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因此,处理腐败犯罪案件时,我们应该重视国际司法协助的运用,注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犯罪的国际性和跨国性需要国与国之间开展国际司法协助,但是我国在惩处外逃罪犯、打击跨国犯罪以及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却存在着制度层面的障碍,中加刑事司法协助面临着同样的制度困境。开展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对指导中加刑事司法协助立法和司法实践,破除中加刑事司法协助制度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腐败犯罪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害,伴随着腐败犯罪分子外逃,大量腐败资产被转移出境,如何加强各国合作,利用资产分享等手段追回被转移腐败资产,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和难点.<反腐败公约>构筑了资产追回机制,为各国追回腐败资产提供了法律途径,而资产分享则符合<反腐败公约>的宗旨和精神.本文分析了腐败资产分享的国际法依据、<反腐败公约>各缔约国在资产分享方面的分歧,资产分享的前提条件和替代措施,并就构建我国资产分享机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刑法思想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十分重视运用刑法手段镇压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我国刑事司法工作的策略思想、方针和原则,而且将自己的刑法思想理论变成了刑法司法工作的实践,并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创造和实践经验,为马克思主义的刑法学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刑事法律思想仍将是我国刑事法律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7.
很多同学放假在家,都是独自一人,或做作业,或看电视以往的教训表明,这时是犯罪分子入室作案的“高发期”应该说,家长对孩子独自在家普遍放心不下,上班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不要让陌生人进家。可最后,犯罪分子利用假期入室进行犯罪活动的事还是时有发生。根据多年来的司法实践,给同学们讲讲犯罪分子变化多端的入室骗术,以便识破诡计,保护自己。以求助方式诱骗开门  相似文献   

8.
浅谈刑事诉讼中的附带民事诉讼王跃民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一些犯罪分子,在同一犯罪活动中,既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事追究;同时又给被害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样也对犯罪分子进行经济上的惩罚,来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犯罪现象,如何在对犯...  相似文献   

9.
:从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开始 ,毛泽东就一直十分重视运用刑法手段镇压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我国刑事司法工作的策略思想、方针和原则 ,而且将自己的刑法思想理论变成了刑法司法工作的实践 ,并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创造和实践经验 ,为马克思主义的刑法学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刑事法律思想仍将是我国刑事法律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
结合犯立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犯是大陆法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罪数形态,但在我国的刑法体系中,还没有典型的结合犯立法例,这也造成了我国刑事司法中部分犯罪的罪名和罪数认定的混乱,为解决这种罪数和罪名认定上的混乱,合理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司法擅断,同时也为了保证对犯罪分子的宣告罪名更加真实直观地反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有必要增加结合犯的立法例,以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赃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宋代在严惩赃吏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官员受财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监守自盗、行贿、坐赃等犯罪制定了翔实而严密的法规政令,大量惩治官员赃罪法律规范的出台一方面显示了宋朝法律的完善和立法技术的卓越,另一方面对于遏制官员犯赃、整顿吏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宋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其自身不可逾越的阶级局限性使得惩贪肃腐的法律功能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当前,腐败犯罪全球化、国际化趋势明显,腐败官员潜逃境外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危害社会经济、政治与法制,为民众所诟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腐败官员外逃问题,大力开展境外追逃工作,通过引渡、非法移民遣返、劝返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腐败官员境外追逃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建议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家属移居海外报告和备案等制度,建立预防腐败官员外逃的长效机制,同时,灵活运用量刑、不判处死刑等承诺,进一步加强腐败官员境外追逃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法治改革是高拱主持隆庆改革的重要内容。他在执政期间。针对当时法弛刑滥、司法腐败的局面,大力推行观政进士讲求律例、州县正官理刑之责、刑部司官久任之法以及申严法纪、严惩贪酷和平反冤狱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法治腐败的局面,也为他主持隆庆改革提供了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宪法司法化是世界各国司法发展趋势之一,受宪法的法律特性及地位、作用所决定,宪法在司法活动中予以适用是必然的。中国宪法目前在司法活动中还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致使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及宪法与人们之间的联系不甚密切,这直接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实现宪法的司法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北宋仁宗至和年间发生在潭州"分买珠子案"是一起地方官员因产生贪猥之心、违法分买客死商人珠子,却因法律对商人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而未能得逞的民事案件。这一个案,反映了商品与市场、交通发展、商业政策等经济史信息,体现了宋代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法律制度方面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宋初皇帝具有注重完备法制,强调使官吏明法,重视慎刑恤狱,绳赃官重法等法制思 想。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创立了宋代法律体系,通过法律考试等措施来提高官吏的法律素养,加强 司法制度建设以预防冤狱,并在实践中严惩贪官,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宦官政治空前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批有良知的士大夫则与宦官集团作了坚决斗争,而宦官集团对士大夫阶层进行了残酷镇压。在这场斗争中,虽然得到人民支持的士大夫阶层是正义的,在力量对比上也一度占据优势,但由于政治经验缺乏、斗争策略错误以及思想观念陈腐,最终导致斗争的失败,使“党锢之祸”成为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清末"礼法之争"在实质上导致了中国法律的转型,开启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所倡导的"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变化思想,得到有力的实现。通过对"礼法之争"前后两则判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清末司法官员在实践层面扬弃法律传统、促进法制现代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被誉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其反腐倡廉制度,总结为以法保廉,健全法规制度;以规固廉,严格的执法力度;以德倡廉,特色的文化教育;以薪养廉,优厚的工资待遇,使得官员不能贪、不敢贪、不想贪、不必贪.新加坡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监督机制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要强化社会廉政文化建设力度,形成大众廉政精神;健全法规,确保反腐倡廉制度化;以高效的监督体系确保权力运行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都反映了司法不公的社会现实.因作者身份地位有别,前者的叙述角度以民为本位,后者则以官为本位;前者感情激愤,后者情怀温厚.以民为本位,冤狱惊人耳目;以官为本位,疑狱费人思量.昭雪冤狱,则寄希望于清官;辨析疑狱,则感叹于狱情之万变.一个批判的是体制,官虎而吏狼,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个思考的是狱情,吏、役与讼师成干扰司法之元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