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促进和地方倾斜政策的鼓励下逐渐成为一股热潮,教师短期的政策性交流与长期的自然流动并存,以到农村支教为主要形式,总体规模较小。其中仍存在相关利益主体目标不一致、教师城乡交流态度矛盾等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进行考察论证,以构建完善的城乡教师流动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建立义务教育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诚梅  龙洋 《教育探索》2006,(7):118-120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分布的城乡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制约教师交流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不足,教师聘任制度缺失,缺乏与市场相适应的城乡教师交流的机制。促进教师交流制度保障措施是:在制度上确立城乡教育共同发展的目标,以定向拨款的形式支持城乡教师交流,完善教师聘任制,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不应仅仅关注教师"如何动起来",更要关注交流政策背景下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从这个角度分析,交流轮岗政策的实施促使城乡教师必须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重新调试自身的专业结构、评估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及审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其他层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走出重视"流动"而轻视"交流"的政策误区;将交流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强化持续终身的教师专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研究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不应仅仅关注教师"如何动起来",更要关注交流政策背景下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从这个角度分析,交流轮岗政策的实施促使城乡教师必须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重新调试自身的专业结构、评估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及审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其他层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走出重视"流动"而轻视"交流"的政策误区;将交流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强化持续终身的教师专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研究》2010,(5):35-35
为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近日在重庆召开教师交流制度研讨会。会议交流了各地推进城乡教师交流的做法和经验。研讨了建立教师流动机制的思路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4月11日在重庆召开教师交流制度研讨会。会议交流了各地推进城乡教师交流的做法和经验,研讨了建立教师流动机制的思路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我国城乡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师资不均衡的矛盾,以模仿日本教师交流制度而实行的我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存在着先天制度的不足,日本的教师交流制度与我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在前提和推行过程中有着本质的不同,故而日本的教师交流制度根本上对我国借鉴性不大,实践中,学校为了自身利益而敷衍了事,以及教师在实践中的不适应性导致交流成效降低。...  相似文献   

8.
教师资源是教育资源的核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应均衡,而教师交流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推进教师交流,改善教师资源配置状况,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文献分析法从多学科视角以及微观层面对国内教师交流制度进行整理,并梳理国外教师流动的文献,希望对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教育均衡理念的提出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引发了对城乡教师校际交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目前,在"硬性"的交流政策指导下,各地教师校际交流陷入了困境。因此应健全教师交流机制,改变"刚性"教师交流制度,坚持"政策引导、以县统筹、因地制宜、柔性流动"的原则,同时应增强教师的"服务"理念,重视专业情意态度的转变让其自愿服务农村并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经验介绍、政策制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主要是以高等院校为主阵地、以各级科研立项为推手、以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的.根据目前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研究的现状,建议加强对民族地区城乡教师交流的关注,重点转向对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设的探讨,重视对城乡教师交流主体诉求的分析,充分发挥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孙青 《教育》2010,(13)
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核心就是要利用各种措施唤醒教育资源,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区域内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仅以教师流动就能降温择校  相似文献   

12.
城乡教师专业化发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实现,皆需加强义务教育城乡教师交流。但我国义务教育城乡教师面临交流政策缺乏弹性、交流行为缺乏动力支撑、交流形式大于内容与教师交流中不适应等一系列困境。为此,文中提出了增加交流政策的弹性;构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动力机制;从形式交流向实质交流转变;提高交流教师的适应能力;等一系列破解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作为一种新生制度,不仅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而且面临着由于政府财政经费短缺、城乡二元结构分立、学校之间利益冲突等现实因素所带来的困扰。因此,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在现实中极易出现"异化",其主要体现为城乡教师交流的自愿性、公益性、发展性、实质性异化为指令性、私利性、惩罚性、形式性。为防止城乡教师交流中的异化现象,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改进和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以及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教育资源在各个学校要平衡配置.中小学教师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资源,更应平衡配置.中小学教师的城乡交流是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实效性还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城乡在教育等方面条件差异过大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对教师城乡交流认识不到位,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市场机制对教育领域的过分渗透;教师城乡交流制度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15.
教师交流制度改变了教师流动"单向上位流动"趋势,促进了"下位交流"。教师专业发展是保障教师下位交流质量和效果的内生动力,可以通过共性问题培训和情境问题研修的教师培训来促进下位交流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城乡教师交流是缩小教育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当前教师们参与交流的意识并不强,因为是"被交流",所以心理上普遍存在一些苦恼、焦虑、不适、低落、迷茫、纠结等负面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政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方面必须要以人为本,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多管齐下,加强政策保障、跟进激励措施、注重心理调节等方面入手,关心交流教师的心理健康,以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良性开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西北地区G县为个案,探究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教师交流制度存在"闲置"和被"绑架"实施的困境,主要原因是,教师交流制度机制不规范、不具体;权利和人情的运作致使制度被"扭曲"执行;利益相关者"从己出发"削弱了制度应发挥的效用;制度与"以成绩论英雄"的考评机制相冲突;对交流教师的考评机制不健全。应建立并实施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从根本上盘活城乡教师队伍,才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校际交流对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乡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有指导式、协作式、协议式和中介式等基本模式。调动交流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增强教师交流的吸引力,发挥教育政策的统筹指导作用,是推进教师校际交流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教师向城镇流动的现状加剧了城乡校际间的教师资源不均衡,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和不均衡发展,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不仅能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师配置不均衡的差距,还可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谭育林来说,去年的教师节有特别的意义。当时,作为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学校的骨干教师,她刚刚通过"城乡换岗",转到农村学校泉塘子中学任教。像她一样流动的老师,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除了城乡换岗,还有农村教师进城参培,城区教师下乡支教等一系列促均衡的措施。今年,长沙市又将加大市直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比例。教师流动这个呼吁多年的议题,正逐渐从纸面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