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有助于持续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大学生在实际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过程中,呈现出服务内容与形式单一、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不足、服务实效性偏低的问题。针对服务现状,通过从单向性关注转变为"主位诉求"式的互动性关注、从"政府—企业—高校"单一关爱方式转变为多主体协同关爱方式、从低成效向高成效转变三个方面发力,逐步构建起差异化实施、多主体参与和多角度评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成为大学生后,留守经历对他们的影响如何,他们心理状况如何,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是否存在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否关注这类大学生的成长,高校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否到位,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了解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状况,高校干预情况,提出了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通过对有留守背景的高职大学生心理特征与生活现状的调查,通过分析有留守儿童经历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提出了对有留守儿童背景的高职大学生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相关方法,以便更好创建适合有留守儿童背景的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时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提供一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使用人际交往困扰问卷和回溯性留守状态调查问卷对436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人际困扰上没有显著差异,人际困扰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留守总时长、留守开始年龄、留守期间父母的返乡频率和留守期间亲子联系频率以及留守期间的抚养人对留守儿童成年后的人际困扰不单独起作用,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才是影响成年后人际困扰主要原因。建议以积极心理学取向完整、发展、真实的了解留守生活各因素对儿童成长的交互影响;重视留守异质性、避免问题取向和比较取向、科学分类关怀;避免留守污名化。  相似文献   

5.
肖芳  徐颖  龚玲 《教师博览》2022,(21):18-2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激增,导致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产生。文章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江西省大学生公益助学项目“青鸟课堂”为例,重点从本土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角度入手,通过梳理“青鸟课堂”从发端至今的八年演变与发展,归纳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此项目的系列活动,展现本土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与成效,并针对发展现状对如何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更好地开展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以期探索出一个更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本土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以南京财经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着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参与度、参与机制三个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省某高校的2032名在校大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到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587人(占28.8%)。对照研究表明: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领悟及社会支持总分、情感平衡总分等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大学生;而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中,家庭经济状况、留守方式、性别等对其心理状况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意愿不强,对新农村建设认知不足,是国家、农村和高校自身等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可以从优化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完善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德国多代屋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实践范式,在德国被广泛地运用到养老领域中,具体操作模式是在老年人身边的家人不能满足老人各方需求的时候,把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群体聚集在一起,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的新的养老环境,其核心理念是动员社会资源为弱势群体服务,形成整体社会管理。农村留守儿童是固定在农村某一村落的弱势群体,多代屋的功能是让成年人帮助留守儿童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走进农村、服务农村成为当今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这也为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管理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0.
因大学生自身主客观因素、高校重视程度、各地政府支持力度与社会关注度等条件的影响,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面临诸多问题,但大学生假期支教对缓解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假期支教对留守儿童感恩意识、自尊心、进取心和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探索了大学生利用假期支教与留守儿童、高校、政府、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可能性,以期建立大学生假期支教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先诚 《广西教育》2014,(21):62-62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日渐增多,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关爱,有的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有的留守儿童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据相关资料显示,有54.83%的留守儿童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同学和朋友,有8.30%的留守儿童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有12.10%的留守儿童根本不愿意对任何人讲心里话。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和心理疏导,通过多种途径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逐渐增多,他们长期缺少关怀和照顾,使得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愿意主动交流,并且养成了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疏于管理留守儿童,教师没有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没有及时纠正留守儿童不良的学习习惯,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构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当下,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感恩意识与奉献意识等更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共同课题,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不仅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进而形成良性互动,获得共同进步的教育效果,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得到了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政府部门应采取有关措施,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促进和扩大这种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地方高校,应当践行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发挥地方高校关爱留守儿童的独特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寻求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地方高校关爱体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对于当前高校来说,是颇具紧迫感和时代感的命题。创业行动的产生源于创业意愿的形成,文章通过剖析上海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大学生的创业想法来源与创业动机,专业、学历及工作经历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亲友创业经历及自我创业教育参与程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学校和政府鼓励措施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等,以期探究影响上海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创业教育效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2年浙江和陕西两省106所中职学校7411名高一年级学生的跟踪数据,分析了留守经历对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其他儿童群体中参加过中考的学生比例、辍学率和打算上高职高专的学生比例存在差别;但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剐,留守时间对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也无显著影响。因此,使用工具变量或者其他识别策略也许是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参与医疗保障实证分析——以河南省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学生为对象,通过实证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参与医疗保险的情况。结果表明,高校开展的医疗保险存在险种单一、学生参保意愿不强且参保比例偏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医疗忧患意识较差,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偏低等原因造成的。需通过完善现行政策,引入竞争机制,增强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及社会转型进程中产生的、当前政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特殊社会问题之一.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评切入,通过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对象"失公",关爱与服务主体"失真",关爱与服务行为"失范"现状的深入剖析,阐明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初步构想:一是优化社会环境,形成关爱与服务社会共识;二是创新主体模式,构建关爱与服务网络;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形成高效、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内核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法律机制、经济机制、行政协调机制引导和促进妇联、共青团、媒体、志愿者、社区、家庭、学校等社会力量,长期、稳定、有效地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中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陈阳 《华章》2011,(36)
对南京市3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和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60%以上的大学生入校以来参与过志愿活动,参与的活动类型主要是环境保护、社区服务、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和支教活动等,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儿童、环境和资源以及城市社区居民等.参与志愿活动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具有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