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以批判性反思作为指导,强调主体在交往过程中平等对话,克服交往的障碍,以达成理解的目的,回到初始的生活世界。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促进成人学习,应提升成人的批判性反思能力,促进师生间的民主对话,加强成人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成人学习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常杉杉 《成人教育》2015,35(2):13-15
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转化学习理论是继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和塔夫自我导向学习之后的有关成人学习的核心理论,受建构主义理论、解放教育思想等的影响,其理论关键词是“经验”“批判性反思”和“理性交谈”.阐述转化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成人学习者的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工作成人”学习特性及其教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化时代,“工作成人”学习特性主要体现在:“工作成人”是自由的学习者;学习场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注重学习中的对话与交往;具有鲜明的职业指向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因此,更新和转变成人教育思想观念;提供学习资源及指导与咨询;建立“学习共同体”;开展研究性教学,是针对“工作成人”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学与对话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如果把人类社会的实践分为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那么,教学就属于交往实践.”人类的交往实践是在对话中展开的,因此,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交往理论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交往范畴是我们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视角.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交往实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交往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要求以实施“平等对话”为策略,以选择“生活世界”为载体,以优化“互相理解”为方式,以确立“共同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用认知学习理论浅析成人学习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格式塔学习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说”学习理论是成人教育界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三种认知学习理论。借鉴三种认知学习理论分析成人学习的特点有:学习动力的内发性、学习目的明确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潜伏性。  相似文献   

7.
当今我国研究生教育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教与学严重脱节。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重视主体间的交往合理性,提倡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这对研究生的交往式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主体间性看后现代课程中的对话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文化思潮在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后现代教育思潮中,共主体论(intersubjecty)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契机.在21世纪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中,“对话”成为主体间性课程的重要主题词.主体间性课程强调文本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之间的对话,三主体在交往与对话达成的互识与共识中完成了后现代课程对文本的超越和意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是基于“关系”的理论,这种“关系”具有接触性、接受性、方向性、相互性、道德取向等特征。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知成人德育的新视角。基于“关怀关系”的成人德育应注重榜样、实践、证实与对话四个方面。我们应该转变以往成人德育的模式,重视关怀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人转化学习逐渐引起国外研究者的关注,成为与成人学习活动相关的“第三条研究路线”,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麦基罗、弗莱雷、博伊德等人的成人转化学习理论,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讨国外成人转化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长龙 《成人教育》2016,(11):82-84
中小学校长培训作为一种成人教育活动符合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前提.依据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从理论依据、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培训策略、培训流程几个方面可以构建起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培训目标是让校长做更好的自己;过程是让校长从认识自己出发,到反思经验,再到挖掘自身的问题,最终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与自己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对话式教育”是交往与对话的时代精神和生成性哲学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以及师生生存方式的“对话”,对话内涵的拓展和深化预示着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的变革。主体性哲学的转向、文化适应模式的变迁以及课程观的变革是对话式教育诞生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体现着教育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的运用,到20世纪巴赫金的对话诗学理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对话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众多思想家对对话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将通过对这些有关对话的理论进行梳理,把握对话的发展脉络,加深对对话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在线学习已然是成人学习的必然趋势,提升在线学习能力是提高成人学习效率和促进成人终身学习的应有之义.而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对我国成人在线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通过对自导学习理论的简单概述,并在分析我国成人在线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在线学习环境中自导学习理论的重要启示:提高自导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学习;选择最佳导学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开展学习契约模式,寻求学习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理论下的共创教学范式,其结构模式为“教师—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学生”,体现了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融合的平等交往互动关系.通过“生本共创”“师生共创”“生生共创”“家校共创”四个教学程序,构建以“平等的对话交往、合作的探究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范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共同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学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话式教育"何以可能?--关于对话式教育理论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教育”是交往与对话的时代精神和生成性哲学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以及师生生存方式的“对话”.对话内涵的拓展和深化预示着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的变革。主体性哲学的转向、化适应模式的变迁以及课程观的变革是对话式教育诞生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体现着教育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话理论兴起的背景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但是,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话既是当时学者的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自从巴赫金探讨对话性之后,对话,这个具有多元价值指向的词语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开始活跃于人文主义者的视野之中。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理论”中把对话更多地视为一种方法论,认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半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开始逐渐流行起来。这种理论引入我国以后,不仅改变了我国传统学校“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也改变了成人继续教育领域的学习观念。本文讨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产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变革。我们可以“把生活世界”理论作为这一学习变革的理论基础,从中获得启发,从而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不“断生成”状态,重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往,使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交往、互助、合作,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注对话实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和对话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如果把人类社会的实践分为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那么,教学就属于交往实践。”人类的交往实践是在对话中展开的,因此,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克林伯格(L.Klingberg)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