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学界,《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近年来,随着对孔子和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论语》的文学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的典范,是文学史的重要研究资料,笔者对此时有拜读和领悟。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论语》的文体特征、人物描写、语言艺术等几方面的内容作一浅析,略述管见,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2.
《论语》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和极大的艺术成就,其语言含蓄,用意深远,表现出孔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正因为如此,《论语》翻译成了不少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拟比较几个译本并从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上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在众多研究《论语》的学者中,能够像于丹这样以其论述《论语》一举成名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像《于丹<论语>心得》这样瞬间畅销、倍受读者喜爱的有关《论语》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于丹将《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之作以现代的语言生动地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儒学的独尊地位被打破。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综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论语》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关于《论语》英译本翻译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探讨。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目的是探讨功能语篇分析对《论语》英译本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功能语篇分析出发研究《论语》英译本的翻译,可以揭示原来被忽略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许新江 《现代语文》2008,(12):151-155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的记录,或者说是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记录。重在记录彼此问的交流。因此,对《论语》的认识,不管是对孔子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的认识,还是对《论语》文学价值与写作艺术特征等表现形式的认识,都必须首先从其语言特点开始,从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交流开始。本文试着对《论语》的对话进行研究,作一个粗浅的梳理,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一本优秀学术著作的问世,必当带来如沐春风地善诱、耳目一新地思想冲击,引人注目的主观系统地构建,尤为重要的是给予读者厚重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力量的传递。曲阜师范大学青年新锐学者闫春新副教授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就是这样一部力作。《论语》位列儒家经典的四书之首,通过注释的方式来解读《论语》是经学史上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论语学"个案的全方位研究,可以管窥整个经学史,甚至思想史的风貌和动态。自《论语》编纂成型以来,汉晋论语注在《论语》注释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至东汉,汉注系统已基本定型,成为中国古代注经研究的基本范  相似文献   

9.
《论语》的哲学文本,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文学的审美性。历史、文学两种文化特质的融汇,同样体现在《论语》的人物品评之中。与此相应的是,《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体例及真实程度等体现出史学的范式,人物品评的语气、修辞等则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范式,二者构成《论语》人物品评的双重范式,并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文本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语》从功用的角度出发,将文学视为政治的工具。一般认为,《论语》中的文艺思想奠定了中国文论的基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论语》并没有忽视文学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将“情”置于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作为传统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特别是文学和教育影响深远。本文试从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切入,以此来观照《论语》中的文教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孔子论"情"     
《论语》从功用的角度出发,将文学视为政治的工具。一般认为,《论语》中的文艺思想奠定了中国文论的基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论语》并没有忽视文学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将“情”置于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张锦辉 《语文知识》2012,(4):89-90,93
《论语集解》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论语》注本,其中收集了汉代名儒和曹魏学者八家的注文。本文以其中的何晏注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训释的原则、方法、思想、语言等方面探析其注文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语》英译研究历史悠久,不同学者在不同理论框架内从不同角度做了很深入的探讨。近几年,我们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就《论语》英译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笔者的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能为我们研究《论语》英译问题提供帮助。因此,本研究将继续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为框架,探索《论语》英译误读误译现象。我们认为,对于《论语》英译的研究不但应该关注语言层面上的问题,同时还应该侧重语言层面背后诸要素,如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其翻译的影响。我们的研究旨在探索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对研究《论语》英译误读误译问题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语派杂志的共通性是在自我定位和他者刺激之下才得以完整形成的,也是一次文学、政治与都市文化中商业出版的共谋。在《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中,论语派反复对小品文进行言说,又因为左翼文学团体与官方的在场,论语派杂志才从一个以自说自话为目的和有着经济考量的刊物,转变成了以性灵幽默文学观为根基并指向功利主义文学工具论的阵地。得益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商业出版的繁荣,论语派杂志利用一系列的编辑、发行策略形成庞大的认同群体,维持其共通体的运行。独立的经济能力使论语派杂志得以自主运营,然而,消费文化也使其产生了媚俗倾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比较集中、细致地刻画隐士形象的作品,《论语》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具体生动地将隐士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风貌呈现出来;又以具体的细节,呈现出隐士群体中的不同性格特质。《论语》通过符号式、情景式和论说式等展现方式,构建起《论语》异彩纷呈的隐士世界,显示了早期儒家对隐士的情感态度,对后世隐逸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语》虽然不是纯粹的理论,但是由于孔子地位和其为“经”的影响,《论语》中对于《诗经》的解读给后世提供了范例;不仅如此,即使与文学无关的一些言语也进入到后世学者的批评中,从而被纳入到文学理论的范畴之内,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秦蔚 《现代语文》2006,(12):104-104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选自《论语.季氏》。向来,人们对于《论语》的阐释总是重视书中所表达的儒学思想,即把《论语》作为经书来加以研究。其实,《论语》这部书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也有很高的价值。仔细研读《季氏将伐颛臾》,两千多年前人物的对话情景却宛在眼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据此,《论语》的文学价值可见一斑。《季氏将伐颛臾》一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就季氏将吞并颛臾一事而展开的辩论。文章开头所述是,季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做好攻打吞并颛臾的准备。于是孔子的两个学生,也就是季氏的两个家臣“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  相似文献   

19.
《论语》的英译本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从著名华人译本辜鸿铭《论语》出发,分析译本中"厚翻译"现象的表现形式,探讨影响"厚翻译"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论语》实在堪称后人学习的典范。在中国,举凡要写政治、文化、思想、哲学史,不能没有《论语》,若是写文学史,《论语》也是会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