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金沙江考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化生态环境赋与了金沙江考古学化独特的面貌。金沙江考古是西南考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金沙江流域作为川滇两大化区之间的一个边缘地带来看待。金沙江流域的考古学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将金沙江流域作为一个考古学化区来进行研究在学术上是成立的。多年来考古工作们在金沙江流域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对金沙江考古缺乏足够的认识,金沙江流域的考古工作尚不够系统、不够充分,金沙江流域考古学化的面貌也不够完整。金沙江考古对于考古学界来讲,还是一片处女地,有许多工作可做,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而要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川滇两省及金沙江沿岸众博单位的通力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措施,足踏实地一如既往地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成绩和收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考古工作在金沙江北岸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做了大量的田野考古调查和田野发掘工作,有许多重要的收获。其中尤以对西昌市经久乡大洋堆遗址、会理县河口乡土坑墓群、盐源县双河乡老龙头墓群三处古代化遗存的发掘意义最大。这三处古代化遗存代表着金沙江流域新发现的多种考古学化,是金沙江考古的重要发现,对于研究金沙江流域的考古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作通过对金沙江流域丽江段20年的考古工作实践,在总结和归纳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流域的考古出土物作出了梳理和研究。以一批翔实可靠的物,论述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丽江人”及其后脉络清晰的新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的丽江地区古代化面貌,指出丽江是中国古代民族迁徙南北走廊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国边疆民族古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章将金沙江流域及云南的青铜化分成三个大区(滇西北、川西南区,川、滇、黔交界区,滇池区域及滇东南区)、一个化交汇区(上述三个大区之间的交汇点),一个暂时的空白区为滇南、滇西区。三个大区分别对应氐羌、百濮、百越三个大族群,交汇区内主要分布着嵩、昆明人。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是由羌人将齐家化的铜技术带入而开始的;滇池区域的青铜化则是由岷山庄王后代及蜀人南迁而传入的。上述化与当地土化结合,成为滇化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流域的生态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沙江是长江的干流,流域内的地形十分复杂,其生态系统以山地为主体,对整个生态环境最具有影响的是森林生态系统。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及经济开发。1980年代后,政府加大了保护和恢复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林梅村 《中国文化》2006,(1):122-124,125-137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本人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对艺术史素无研究。然而,艺术史研究不得不借助於考古资料,所以欧美学人对考古和艺术史的界线相当模糊。他们往往把“考古”(Archaeology)理解为史前考古,因此把史前考古教学归入高校人类学系,而把新石器时代以后的考古教学如“石窟寺考古”归入艺术史系,或采用“考古与艺术史系”之类的折中办法。  相似文献   

7.
经过长期酝酿 ,由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金沙江文化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凉山州博物馆联合主持策划的《金沙江文化研究》专辑 ,将于 2 0 0 2年由《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编辑出版。专辑将以强大的专家学者阵容和丰富翔实的考古、历史、民族、生态资料 ,从崭新的视角切入 ,第一次正式将“金沙江文化”这一全新理念推向学术理论界和社会各界。金沙江文化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 ,它的定位基础在于历史上活动在金沙江流域的各个族群、政治实体和文化单位 ,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往还。由于金沙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使它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中国西部众…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1954年春,内蒙古文物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自治区文物考古事业的开始。1986年,正式更名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成为全区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指导中心与科研机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有专业人员49人,大专以上学历者26人。自六十年代始,一些大规模的文物考古工作相继开展,进入八十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重大考古发现如:辽代陈国公主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耶律羽之墓、宝山辽墓均获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称。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使研究所如虎添翼,《鄂尔多斯青铜器)、《阴山…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流域的新石器化类型多元复杂,各自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相似地理生态环境和南来北往族群间的化交流与融合,致使各化类型的化面貌呈现出一定相似性生,它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商周时期)的化类型。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盐源位于金沙江流域雅砻江下游,近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颇富艺术价值。盐源青铜艺术具有显的特征,形成了纹饰上的抽象性和造型上的写实性两大风格,体现出笮人的化特点和艺术眼界。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00,(1):61-61
由中国国家物局等有关单位与名考古专家,从1998年的460项考古发掘项目中评选出10项作为“199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10项考古发掘上迄10,000多年的旧石器时代,下至唐宋,在恢复中国古代历史面貌,揭示中华明发展进程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淹没区的地下物抢救发掘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考古大会战。这次考古会战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揭开三峡的古代巴人化之谜。云阳李家坝遗址是三峡地区当时巴人的一个区域性中心聚落。这一遗址的发掘,对于我们认识古代巴化、尤其是三峡地区的古代巴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作以自己的亲身发掘经历,介绍了1997年度李家坝遗址重要考古发现的主要经过,以及这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13.
水井街酒坊遗址是近年来成都城市考古的突破性成果,也是晚近历史时期考古的重要发现,曾当选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它历经明清,延续发展至今,基本连续不断,拥有不同年代、较为完备的各类酿酒设施遗迹,并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陶瓷酒具、食具、工具等遗物,为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冉宏林 《中华文化论坛》2023,(4):112-120+190-191
三星堆遗址将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可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的寻找地下埋藏文物,到确认遗址,到构建遗址的分期体系与考古学文化序列,再到系统性有规划地开展“聚落考古”和“社会考古”工作,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相适应。通过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三星堆遗址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状况已较为明确,内涵特征基本清晰,分期年代与文化序列大致确定,并对聚落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区域聚落形态也有了粗略的把握。但也还存在若干缺陷与不足,为三星堆遗址未来的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考古发掘曾荣获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表彰,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为了深入研讨水井街酒坊遗址所蕴涵的历史化内容,并合理利用其丰富的传统化资源,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成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水井街酒坊遗址考古队、四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地处两河流域,那里的古巴比伦王国,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明古国之一,富有历史意义的考古遗址彼彼皆是,数量之多,可以万计。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的许多考古团和伊拉克考古部门在此进行了艰苦的发掘,出土有从史前到伊斯兰时期的大量物与艺术品,如石雕、牙雕、陶器、青铜人像、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圆柱形印章以及用楔形字刻成的泥板书等。其中有不少属世界顶尖级的瑰宝,大都藏于1923年建立、1926年迁入巴格达市中心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馆藏达50万件之巨。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来中国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陶瓷考古发现颇丰,围绕这些发现而展开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和细化。本文拟对主要的发现与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初步展现三十年间我国陶瓷考古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8.
进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随着基本建设战线的不断扩大,新出土的物日渐增多。面对这些日渐增多的新出物,作为传媒工作,有责任将这些物考古工作的新发现、新成就作出迅速的报道。这是对我国精神明建设极有益处的好事,是传媒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三峡地区的物考古工作开展较早,上世纪20年代,美国学就对三峡沿江一些区域的物、古生物做过调查。抗战期间,一些迁入内地的国内学也对这一地区地下物进行了一些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着三峡工程的勘察设计。三峡地区的物考古工作开始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定规模。50年代末,  相似文献   

20.
传统理论在中华明的起源问题上,一致认为中华明起源于中国北方,并以黄河明为代表。经过近一个世纪长江流域的若干次考古调查,考古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新成果。尤其是三星堆遗址、盘龙城遗址、清江遗址、新干大墓等青铜时代重要古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学术界对于长江明已经产生了新的认识。于是,有必要对长江明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