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蒙自石榴种植历史悠久,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面积在不断增加,2009年全县有石榴0.8万公顷。为了提高蒙自石榴的产量与质量,从石榴的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果实套袋、整形修剪、病虫综合防治等方面着手,通过试验,总结经验,编制了《蒙自石榴综合标准》。2004年蒙自  相似文献   

2.
“蕊珠如火一时开”的“人间仙果”石榴,在中华大地的广大城乡,几乎处处可见。如果你有幸在陕西临潼、山东峄城、河北广武、安徽怀远等那些号称石榴之乡的地方,能长住上一年,那一眼望不透的石榴林,则对人又是另外一番感人景象:初春点点红眼,萌发枝头,生机盎然;仲夏榴花似火,艳丽如锦;深秋硕果累累,华贵端庄;寒冬铁杆虬枝,苍劲古朴。难怪人们盛赞它是“神州一景”。  相似文献   

3.
宁锐 《百科知识》2007,(5X):38-39
“蕊珠如火一时开”的“人间仙果”石榴,在中华大地的广大城乡,几乎处处可见。如果你有幸在陕西临潼、山东峄城、河北广武、安徽怀远等那些号称石榴之乡的地方,能长住上一年,那一眼望不透的石榴林,则对人又是另外一番感人景象:初春点点红眼,萌发枝头,生机盎然;仲夏榴花似火,艳丽如锦;深秋硕果累累,华贵端庄;寒冬铁杆虬枝,苍劲古朴。难怪人们盛赞它是“神州一景”。  相似文献   

4.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5):49-50
古人从汉代开始饮茶关于饮茶的具体时间从何时开始,众说纷纭。现存最早的饮茶资料出现在汉代。在西汉王褒所撰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等记载,"荼"就是指"茶",可见当时社会上已有饮茶的习惯,而且是待客的珍贵饮品。另外,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墓葬中也有记载饮茶的竹简,证明了西汉时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自古便赋予图书十分崇高的地位。《易经》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尚书·顾命》说文王登基时,将《大训》《河图》与其他镇国之宝同时陈列在太庙中;西汉"求遗书于天下",积累起"如山丘"的藏书……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国家层面的图书典籍搜集、整理和使用工作。在现代图书馆出现之前,各朝代都设置了管理国家藏书的政府机构,其中设置时间最长的就是秘书监。  相似文献   

6.
石榴不仅以观花尝果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是园林绿化的优质树种。石榴系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热带则为常绿植物。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但目前许多农家栽培的石榴未能提纯复壮,品质严重退化,品质差,果实小,一般约为50~100克,所以产量很低。四川通江县铁溪土墙坪村石榴苗圃技术员李菊兰引进栽培苏  相似文献   

7.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后,曾从国外陆续引进红花、胡荽、安石榴、胡麻、胡桃、大蒜、苜蓿等既供食用,又可入药的各种植物到国内栽培。到了隋代还出现了中药栽培专著,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种植药法》。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也记述了约180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对于中国来说,药用植物是中国医药史上的独辟蹊径,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沉淀……  相似文献   

8.
<正>54公顷石榴示范基地——文山县农产品产业化的榜样文山县54公顷石榴示范基地是文山县绿洲果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6月建立的优质水果基地。是一个集石榴种植、加工、保鲜、销售为一体的示范基地,旨在  相似文献   

9.
朱文豪 《科教文汇》2010,(31):72-73
刘向的《说苑》是西汉的一部重要文献,反映了西汉末期的语言特点。文章以心理动词为着眼点,集中对《说苑》中心理动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中信红河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中信集团公司的一级全资子公司,立足于现代农业,以产业扶贫为使命。公司精选蒙自优质石榴,相继推出了"两宜轩"石榴蒸馏酒、"御榴香"石榴酒和"依诺"100%石榴汁三种石榴深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11.
正1概述1.1项目简要1.1.1项目名称:东莞市东城榴花汽车客运总站1.1.2建设性质:改建、扩建1.1.3建设单位:东莞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1.1.4建设地点:东莞市东城区榴花路、莞龙路、石碣大桥出口交汇处。1.2项目概况东城榴花客运站位于东莞市东城区峡口社区,紧邻省  相似文献   

12.
薄荷在我国分布极广,既有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把薄荷作为观赏植物.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在《甘泉赋》中已有汉武帝在甘泉离宫内种植薄荷的记载:"攒并闾与茇葀兮,纷被丽其亡鄂."《甘泉赋》是我国历史上有关薄荷这种植物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不过,其中的"茇葀"就是薄荷吗?人们无法确认,因为相关出处只有《甘泉赋》这一处,而且人们没有找到任何可以凭之判断植物种类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陆永峰 《百科知识》2012,(14):57-58
正很多人最初知道天龙八部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同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其实源于佛教,属于外来文化,它传入中土后,在中土的文化中多有表现。寻词溯源"天龙"一词原为汉土所有,指天上之龙。像大家熟悉的寓言《叶公好龙》,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里面就说到叶公子高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佛教中的天龙八部则指八  相似文献   

14.
大豆食品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从文化概念的广义讲,还是从文化概念的合狭义论,大豆食品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据出土文物考证,我国在3000年前就已有大豆种植,公元前留下的《诗经》、《左传》、《史记》等著作都有关于"稷、黍、稻、麦、菽"和"中原有菽、庶民採之"以及"周子有兄而不慧,不能辨麦菽"的记载,此中"菽"字即为大豆。  相似文献   

15.
正板栗有许多美名,因为营养丰富被称为"干果之王";因为可代粮且价廉物美被称为"铁杆庄稼",并和红枣、柿子并列为"三大木本粮食";国外称板栗为"人参果",而我国板栗在国际市场则被叫作"中国甜栗"。种植食用史悠久板栗也叫栗子,是我国的特产,古称"木奄子",食用历史悠久。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有板栗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采食历史;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栗"字;春秋战国时期,栽种板栗已非常盛行。《山海经》中记载"南山多栗";《诗经》中多处提到板栗的栽培,《吕氏春秋》中更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不但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而且在动植物的杂交育种方面也是最早的。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杂交有种和杂交优势利用的记载。春秋时把公马配母驴生的骡子叫“驮”,把公驴配母马生的骡子叫“嬴”。西汉之时,在把胜之所著的《把胜之书》里,已记载有“存化淘劣”人工选择有种的“穗选法”。北魏贾思描写的《齐民要术})一书中,有不少关于人工选育良种的记录。那时,遗传育种已普遍应用于猪、羊、鸡、马芳等动物方面;在农作物上也对黍、粟、休(即高粱)等进行了杂交育种。无性杂交和嫁接技术也是我国首创的…  相似文献   

17.
古人的下衣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将上衣统称作"衣",下衣则统称为"裳"。"衣裳"一词,实际是上衣和下衣的合称,即指今天的衣裤。"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经·邶风·绿衣》)古人虽以"裳"作为下衣的代称,但下衣还有具体的名称,其中主要有裳、絝、裈等。裳,古时又写作"常"。常,即裙。"常,下帬(裙)也?保ā端?文解字》)西汉学者刘熙的解释更加具体。"裙,下群也。连接裾幅也。"(《释名·释衣服》)裙是  相似文献   

18.
百科文摘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著,共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等6篇,都系后人所托。  相似文献   

19.
史学家范文澜称赞:“西汉有《史记》《七略》两大著作,在史学史上是辉煌的成就。”文章新考证继司马迁编撰《史记》之后,刘向又在其地:汉天禄阁、石渠阁(西安历史文化遗址)编撰《别录》、其子刘歆在此继承父业、编撰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从科技史、教育史等角度及文献探讨了《七略》中的“数术略”(又称术数略)内容主要包含“数学、算术”等,起码为数学、算术内容的雏形;“数术略”中的“形法”——并非“刑法”。  相似文献   

20.
1概述1.1项目简要1.1.1项目名称:东莞市东城榴花汽车客运总站1.1.2建设单位:东莞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1.1.3建设地点:东莞市东城区榴花路、莞龙路、石碣大桥出口交汇处1.2项目概况东城榴花客运站位于东莞市东城区峡口社区,紧邻省道S256及S120(莞龙路),毗邻莞深高速公路及环城快速路莞龙路公路出入口,交通条件优越。站址所在地地势平坦,填挖土方量较少,现状为规划预留用地,拆迁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