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正>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是四川大学重要的工作。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第一,要弄清楚国内外对一流本科教育是一个怎样的认识,一流本科教育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在说要办一流本科教育,没有哪所大学说要办二流本科教育。第二,在新时代,四川大学面向未来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思路和主要任务到底是什么。第三,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最关键的是核心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双一流"建设战略为高校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双一流"建设最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成长,培养一流人才离不开一流实验室的支撑。指出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高校一流实验室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促优势、补短板的关键所在;对大力构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条件,实验队伍体系等实现实验室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建设思路和举措。经实践应用,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变革,以质量革命为核心的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与实践正悄然兴起。本文对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地质教育质量革命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质量发展和本科质量提升实践,认为进入新时代要深刻领会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新使命、新担当,直面地质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加大以质量革命为核心的一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增强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行业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生长点。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亟待厘清六对基本关系: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学科分野与学科融合以及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为此,高校应通过"根据现实需求,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回归育人本分,去‘研究生化’发展;重构课程体系,走‘通专互补’道路;立足本土文化,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着力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重视师生关系,构建良性的师生互动"等优化路径,加快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9,(3):99-103
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求及2018年6月份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抓住机遇,主动新作为,以特色化和内涵式为双引擎,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驱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并提出了建设一流专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流专业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和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对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途径进行探索,提出一种四维度人才培养模式,即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内涵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推动地方高校一流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以四川轻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该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效果,以期为广大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高校要坚定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紧抓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堂课程课业创新,深化教育教学系统性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一流思政工作体系、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流本科专业生态体系、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资源体系、一流学生成长支持体系、一流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一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流资源共享共建体系,提高教师育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汇聚雄厚力量,夯实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流本科教育"是指向一流人才培养的概念,厘清"一流本科教育"概念对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分析,我国一流本科教育存在"缺乏对育人使命的守持理性""人才培养目标不高且缺乏操作性""培养模式单一落后""创新文化氛围淡薄"等问题。改革一流本科教育的重点与方向是:"立德树人:回归人才培养使命的坚守""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发展优先: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位。地方高校要特别注重从对接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着手和发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强化内涵式发展实现“变轨超车”,切实推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流的教师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才能引领中国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四川大学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持续投入、追求实效,探索开展了完善全员育人人才培养机制、以本科教学为首要条件面向全球招聘一流教师、实行"双证"上岗制度、加强教育教学考核、重奖一线优秀教师、建设立体化教学发展系统工程等系列实践,打造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扎实的学识、高尚的理想气质和境界情怀"的一流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1.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全局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更迭的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一流学科、创设一流专业群、构筑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进一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有利于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形成扎实牢固的"塔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双一流"背景下,一流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立的主体和基础。高等学校应该准确把握一流本科教育和科研育人的内涵,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激活科研育人机制和理顺科研育人体制来促进一流本科教育质的飞跃,使科研育人能够在一流本科建设中发挥培养高精尖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形成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从学校重塑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着力重构立足新时代、紧密追踪前沿发展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积极探索"三制五化"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协调推进《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的各项改革任务,以此驱动"以本为本"的一流本科教育质量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目标和"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要求。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涉及方方面面,核心就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期刊要通过聚焦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主旋律,汇聚编委、作者、编辑和读者合力,融合新时代信息技术,推进新时代期刊的内涵发展,提高办刊质量,助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建设"双一流"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基础工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新时代找准新坐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必须牢牢掌握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明晰发展变化和建设定位,勾画经纬坐标系"特色"与"一流"两个核心意涵;新方略决定新路径,深入统筹推进构建政府、高校和社会三者新型关系,推动责权利相统一,以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新方略形成建设取向、建设梯次、建设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章喆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45-146
该文根据教育部指出要"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的精神,针对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三全育人"为引领,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培育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以"闭环"机制为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几方面的建设思路,以期为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等理科教育》2012,(6):1-F0002
华东师范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专业特色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规律,努力把学校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各领域有影响力的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王大中党的十四大以来的5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5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5年,5年来,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重...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公共基础课"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奠基石。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和社会变革带来教育形态的变化,使课堂教学变革的内涵和目标更加明确。长期以来"公共基础课"存在着价值取向偏失、教学方式单一、质量意识薄弱、教学文化缺失等问题,使"公共基础课"必须进行课堂变革以适应一流本科教育要求。高校应当从变革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教师观、学生观、激励观、学习观等方面入手,进行课堂革命,提高"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服务一流人才的培养和"一流本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