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猫外交"被纳入国家形象提升范畴,不仅改善了海外公众对中国的整体形象认知,也改善了他们对中国政府形象的认知,树立了中国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和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榜样"形象,因此应该充分肯定"熊猫外交"对于中国国家形象改善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卢茜 《东南传播》2021,(8):63-66
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外交的理论硬核,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基于涵化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电影的共鸣效应,一种是主旋律电影的教化效应,但仅此两种涵化效应都难以充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最后本文提供了两种基于"国家品牌"的电影公共外交新战略:以中国电影为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品牌;以电影为传播渠道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品牌国家".  相似文献   

3.
外交微时代     
随着微博这一新兴社交网络在中国的呱呱落地,各国驻中国使馆的微博外交也顺势而生,至今,已历3年。微博外交的兴起,使得"外交"这一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从最早的宫廷外交、现代国家的专业外交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扑面而来的变局,人们是否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和刘延东,中国高层4月密集访欧,所有到访国家各有代表性,比较全面和平衡。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利益关注,另一方面凸显了多元的全方位外交战略4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启程访欧,为期9天。至此,他成为本月第四位前往欧洲访问的国家领导人,4月份遂成中国外交的"欧洲月"。  相似文献   

5.
当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软实力有优劣和正负,不同类型的软实力需要不同模式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理论揭示了新的传播模式,在这个视角下公共外交既包括国际广告、对外宣传等信源外推型公共外交,也包括国际新闻报道、人员往来等传受平衡型公共外交,更有秘密信息传播等受者主动型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的分析表明,不断挖掘中国软实力资源,提升软实力、积累公共外交势能,是提升公共外交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张晓霞 《今传媒》2013,(6):16-18
随着国际间竞争及全球化的加深,我国外交事业应该积极与时代潮流接轨,力图实现多元化的外交形式。中共十八大着重强调要加强公共与人文外交,可谓是抓住了中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上发展的关键,为我国外交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早期的"乒乓外交"到近年来的奥运会、世博会、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公共外交在构建一个良好国家形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间的交往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本文立足新媒体背景下,分析了公共外交与构建国家形象的关系,从宏观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利用新媒体开展的公共外交工作,同时反思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速读     
外交……中国展开"正月外交"2月10日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访中非五国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这是胡锦涛今年首次出访,也是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第二次出访非洲国家。此前在2月8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开始对拉美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等六国进行访问。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月7日到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处理与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的时候,长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中国的外交就一直奉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并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与中共外交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共外交领导集体的外交智慧。本文通过对我国外交的历史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论述了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几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智慧和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松 《青年记者》2021,(18):27-29
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办了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成为建构新时代国家形象的象征性政治仪式。主场外交通过时间表征、空间表征和文化表征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的主体性理念、主体性行动和主体性视角,凸显了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主体能动性,打破了西方的话语霸权,国家形象建构逐渐由"他塑"转向"自塑"。  相似文献   

10.
陈健 《青年记者》2007,(16):22-2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是中国外交领域的一件大事。在中俄"国家年"框架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之所以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中俄双方媒体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公共外交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公共外交的形式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俄罗斯在公共外交领域应当说基本上是刚刚开始。作为一个"新手"或"后来者",近年来俄政府也开始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经验,重视公共外交。在这个过程中,以"今日俄罗斯"为首的多语种电视频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电视为载体,利用多语种的优势,向国外民众传递外交信息,拓宽外交渠道,从而达到媒体公共外交实现的目的。本文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为例,探讨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以期归纳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晓舟 《兰台世界》2016,(24):87-89
汉代外交空前发展,在硬实力强劲的基础上,帝王的外交理念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外交的发展走向。儒家化外交思想的影响,加之汉文帝宽简舒和的个性使得"羁縻化"、"修德致远"、"德威并施"性质的外交贯穿始终。文章对汉文帝的文书进行研究,通过内容和言辞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文帝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3.
伦敦时间2012年7月27日,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全球十亿观众注目下以轻松、快乐、温馨且富有创意的风格制造了一个超级大派对,展示了英国,并为"创意英国"的国家品牌重塑工程竖立了新的里程碑.本文基于新公共外交理论和身份竞争力理论,以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为样本,分析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公共外交效应,解读英国国家品牌重塑、国家身份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电视外交(Televison Diplomacy)是利用电视进行的外交.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充当了外交代言人,设置外交议程,拓展外交渠道,传递外交信息,从而促进了媒体外交功能的实现.电视外交是媒体外交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媒体外交(Media Diplomacy)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与传统的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相并重的外交手段.传统的媒介与外交决策关系研究,主要起源于早期的政治传播学,在媒体外交中,媒体是作为一个独立体参加的.尽管从意识形态和国家角度分析,任何一个媒体都不是独立的,但作为外交角色本身,媒体已经构成了独立力量,在提升一国的软实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珣  李翔 《兰台世界》2016,(11):139-142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体制,由"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从"近代化"到"现代化"嬗变,这种嬗变既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晚清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在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外交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新闻世界》2013,(8):322-323
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外交是为塑造国家形象服务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公共外交的开展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日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本文从公共关系和国家形象的概念和关系入手,重点探讨中国政府该如何运用公共外交的手段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具有35项世界遗产的"世界遗产大国"。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的讲演中,又进一步提出了追求"和谐世界"的外交方针。为了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中国政府对内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对外大力开展文化外交,进而在其世界遗产政策中也注入了"和谐"理念。在中国,文化及文化行政往往是作为政治的一个方面发挥功能的。近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条约的前提下,中国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将各种文化重新定义和建构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动向。中国作为2007-2009年度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成员国,正在推动其具有"和谐"理念的世界遗产政策,探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和谐世界"中的地位,因此,非常重视国际协作。但中国主张的"和谐世界"理论对其他国家而言,未必就是构筑均衡世界的灵丹妙药,这一口号对其他国家的意义也未必相同。  相似文献   

18.
戎昌海 《传媒》2021,(22):12-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将党对新形势下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记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党和国家借力友华新闻工作者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国记协的前身是成立于1937年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前辈们用他们手中的笔书写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不朽篇章,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外国同行为中华民族的不屈斗争呐喊助威.80多年来,中国记协引领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们灵活运用记者外交、媒体外交、新闻交流等独特的公共外交方式,积极服务于国家"大外宣、大外交"政策,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成为中国对外传播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演讲,因文风变化而引人瞩目,综合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后在外交上的种种表现,观察家认为中国外交或将更加主动4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这也是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二次携夫人亮相国际舞台。习近平上任伊始首访俄罗斯及非洲以来,"习式风格""第一夫人""公共外交"等,成为热议话题,媒体报道焦点愈加多元化,而不仅仅囿于以往外交领域的就事论事。就此次关于博鳌论坛的报道而言,除了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设置专题关注政经、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国际大格局中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工作方针。周恩来既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在外交工作实践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有许多独到的创造。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问题,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曾指出,旧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新中国要不折不扣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是我们确立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