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本解读中的“误读”分为“无意误读”和“有意误读”两种.对于“无意误读”,判断哪一种意义更恰切要看这些意义在现今社会哪一种更具有审美内涵或教育价值.对于“有意误读”,判断解读结果是否准确,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本的整体描写或者整体立意.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解释学透视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与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探讨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与误译的解释学依据.根据迦达默尔理解中的偏见、视域融合这两大哲学解释学原则,重斯审视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与误译现象.认为译者偏见分为积极偏见与消极偏见,随之产生翻译过程中有意误读误译与无意误读误译,并详细描述其类型,论证其合理性与非理性.指出视域融合促进有意误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每逢节日,街头到处可见"欢度国庆""欢渡元旦"的标语。其中,既有写"欢度"的,也有写"欢渡"的。"度"耶?"渡"耶?让人颇费踌躇。"度"的本义是计量,所以下面是个"又"字。从最初的字形  相似文献   

4.
对翻译过程中误读的研究使视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译者及译文读者上.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目的论为研究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误读特点,误读可以分为:译者为实现译文特殊的政治、道德、话语权利目的而对原文进行的有意误读以及译文读者处于二级交际情景下对译文的无意误读.  相似文献   

5.
《论语》英译史上,不少译本中存在误读现象。《论语》英译中的误读可分为两种: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前者是因为译者中国语言和文化水平有限造成,后者则是因为译者为了达到其特定的翻译目的而有意为之。不管是无意识误读还是有意识误读,最终造成译文和原文相差甚远。在以后的中国文化外典籍译中,应该尽量避免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6.
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关注。自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省三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至今,有关自主招生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自主招生联考"四大同盟"的相继组建,更使得自主招生联考成为高教界和社会媒体竞相热议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那么,自主招生联考究竟利弊何在?联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联考本身的走向如何?将把高考改革引向何方?本刊精心筛选、组织了四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重点高中"并非规范的标准词语,也并不完全等同于"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仅指其中那些声名显赫的佼佼者--"名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已从不足10%跃升至超过20%),拉动了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突增.其中,重点高中超常扩招令人瞠目,只消三五年学校规模竟从三四十个教学班猛增至一百多个教学班.面临此景,喜耶?忧耶?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民族语言中文化预设的差异,以及理解的历史性,使得误读成为翻译之必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的茫然无觉会导致无意误读。有意误读则是译语文化预设与源语文预设碰撞后所产生的扭曲与变形。我们认为这种有意误读不仅是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所做的个人选择,同时也是译者所处时代两种文化张力斗争的结果,因而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的侧影。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语文化预设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记录了两种文化从冲撞、矛盾、抵触到相互理解、相互借鉴以及到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交流过程。因此,误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性,我们应从文化交流的目的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翻译中的误读,正确评价译文,从而提高翻译批评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洪堡大学理念的核心原则是为了确保由学术达到修养,即实现"自我塑造"。与陶冶(Bildung)和文化(Kultur)紧密相连的人文主义自由观、"统一"的世界观和"类比"的认识论构成了洪堡大学理念的历史语境。脱离了其历史语境的洪堡大学理念,其原则可能被有意或无意地"误读"。  相似文献   

10.
宋人似乎不满足于对形而下的"象"的感知和表达,他们力图突破外在的"象",探索形而上的理性抽象的世界.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经学家,将先秦孔孟心得式的政治经验、道德经验作了系统完整的注疏和阐释,突破孔子的语录体、《易》的象数体,走向了逻辑思辨的浩大工程:理学.从某种角度而言,宋诗独辟蹊径,弱化了诗歌兴观群怨的传统功能,弱化了诗歌的抒情作用,转而说理谈玄,这未必都是为了规避唐诗强大的抒情锋芒,倒是暗合了宋人形而上的文化要求.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谪黄州,由众望所归的庙堂重器变成了不合时宜的政治边民.仕途蹭蹬,家国抱负成空,年过不惑的苏轼对"经世济民"的儒家话语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1.
"隔断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关性"是对马克思阶级概念重新续写的关键所在。后世对马克思阶级概念的续写主要奠基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跃迁、后形而上学政治哲学的转型、话语政治的兴起以及现实社会主义困境等基础之上。任何试图重新理解阶级或者有意误读阶级概念的观点必须要直面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真实关联,领悟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的政治性内涵。认为阶级划分的依据是"权力的垄断"或者"超越"阶级概念都是对马克思阶级概念的误读,这可能逼迫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倒退至"坏的政治哲学"领地。  相似文献   

12.
偶见《高中语文标准化题型分析与研究》一书,由北京景山学校崔孟明主编,刘起增、张淑贤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看书的“前言”,知道这是一本“想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先迈出一步”而“为教育改革编写的关于考试科学”的书,而“书中的例题和研究题”,又是编者们“在按结构教学观点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编写的”。于是,“持归阅一  相似文献   

13.
张文斌 《师道》2002,(2):26
上课了,小孙、小迟突然跑来找我,羞赧间带怨气:“老师,犯错误罚写说明书,算不算体罚学生?”我说:“《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都有规定,教师员工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老师罚你们,是什么原因?要说实话。”小孙和小迟一听来了精神。一个说:“我就旷课三次。”另一个说:“我不就是迟到七次吗?班头,有时候就喜欢小题大作,不过,现在可是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早期传教士在介绍、传播基督教思想的过程中,在思想策略和具体言说上都采取了类比策略。在他们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解释中,蔓延着实指化倾向。这集中体现在对某些范畴、概念的有意误读和对某些人物、神话的有意还原上。  相似文献   

15.
鑫华 《老年教育》2014,(9):26-27
<正>"回想这几年所做的事情,我非常后悔。出去以后,我不会再赌博、炫富……要踏踏实实做人。"在北京市某看守所,犯罪嫌疑人郭美美如是说。曾几何时,郭美美被众多标签所缠绕,干爹、别墅、爱马仕、玛莎拉蒂……一次次炫富的背后,是她在谩骂声中日渐提升的"知名度"。中  相似文献   

16.
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小说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后殖民视角进行分析,运用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通过资产阶级领导权在摩尔身上的实现方式与如何实现,指出无论是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市民摩尔,还是历经坎坷、晚年跻身于上流社会,最终成为统治阶层一员的她,都无法摆脱无处不在的资产阶级领导权的控制.同时指出,小说的倒叙结构--老年的摩尔以忏悔方式叙述故事的形式本身就是资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具有浓烈的功利主义成分,这是不争的事实。梁氏的小说理论的政治化和功利化,是其"新民"之文化启蒙的需要。梁氏赋予小说以强大的功能,以之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而非小说文体本有的属性。同时,梁氏小说理论之功利主义,也与其身处过渡时代、有意误读日本政治小说和实施特定的表述策略相关。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哲学家将自然作为独立探索和研究的对象,认为自然界是绚丽未知的,因此,对自然的探求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而中国古代哲学家则偏爱研究自然与人的相互关系。有的倡导天命不可违,以此求得民众的顺从和臣服,有的则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强调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在"天命所归"和"人定胜天"两种观点上,先贤们的分歧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自然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今天的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应当善加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是耶?非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建构主义-非建构主义与主观主义-客观主义两个维度,辨析了建构主义的本质涵义,通过比较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极端建构主义、温和建构主义等流派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各种建构主义立场之间的关系,刻画了建构主义的整体形象,并简单探讨了建构主义与实践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学理论误读是人们在理解和应用教学理论时,有意或无意地曲解、歪曲教学理论的误解现象,主要表现为诠释不足、曲解或误释、主观歪曲、技术化理解等方面。只有切实增强教学理论的科学性、改造教师教学理论观、增进理解与合作、加强教学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才有可能走出教学理论误读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