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华慈祥 《收藏》2013,(11):100-107
宋雍熙三年(986年),书法家苏易简(957~995年)的《文房四谱》汇辑成书。该书计5卷,凡"笔谱",卷、"砚谱""纸谱""墨谱"各1卷。这是"文房"二字较早用于书名。"文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见《梁书·江革传》:"此段雍府妙选英材,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南史·赵知礼蔡景历等传论》:"赵知礼、蔡景历属陈武经纶之日,居文房书记之任,此乃宋齐之初傅亮、王俭之职。"此时的文房是指官府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少武术史研究者为了证明我国周代已有拳术,总是引用《诗经·小雅·巧言》中的“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这是值得考证的。近代最早引用这句话的是郭希汾。他在1919年出版的著作《中国体育业》是一本错误不少的书。在该书第四编《拳术》里说:“《诗·小雅》云:‘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拳术之尚,由来久矣。”自从他错误地引用这句话证明周代已有拳术之后,六十多年来,照抄他的  相似文献   

3.
梁永涛 《收藏》2012,(15):73
"男钱"是中国古代对一种钱币的称谓,为何称"男钱"?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此提法最早源于唐朝杜佑《通典》:"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晚唐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之六云:"诈嫌嚼贝磨衣钝,私带男钱压鬓低。"宋代洪遵《泉志》有言:"旧谱曰径寸,重四铢,悬针书,文曰‘布泉’。世人谓之‘男钱’,方佩之则生男也。"清末叶德辉《古泉杂咏》:"布泉径寸字针悬,鼓铸难忘居摄年,传语深闺消息好,佩来个个是男钱。"据上述记载,首先明确了布泉被称为"男钱",是一种民间的俗称,由妇人佩之。在中国古钱币史上,有新莽和北周武帝两个朝代铸造过布泉,从钱文上看,一为悬针篆(图1),一为玉箸篆(图2)。那么,  相似文献   

4.
唐代,武陵有个"龙阳窑"。龙阳,现名叫"汉寿"。据《汉寿县志》记载:"汉寿古属索县,以祈汉朝长寿,东汉时取名汉寿。三国吴改为吴寿,赤乌十一年立县,曰龙阳。后县名屡易,于民国元年复名汉寿。"汉寿县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洞庭湖之西,境内大部分为滨湖平原,沅、澧水由此注入洞庭。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唐平萧铣后,遂改隋武陵郡为朗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1)
正此枚"位列三公"花钱,直径38毫米,清代铸品。正背钱文分别为"位列三公""名登天府",钱文寓意吉祥,书法优美。据考:"三公"一词始出现于商代。《史记·殷本纪》载: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当时的三公之不过是商王临时委任的官职。西周时期的官制则比较健全,辅佐周王的百官之首就是三公。《尚书·周官》曰:"立太师、太傅、太保。兹为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  相似文献   

6.
吴彦杰 《武当》2013,(5):52-53
肾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为人体先天之本。对此,中国传统医学与当代西方医学各有不同认识。西方医学认识的肾,只是中国道医学所指肾的显态部分,即解剖学上具泌尿功能的可见之肾,把肾与膀胱、输尿管、尿道称为"泌尿系统"。而传统中医把内肾之窍的外肾定为"生殖系统"。认为泌尿之肾与生殖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道医学所指的肾,不但包括解剖学上所指的泌尿之肾,还包括无形有质之肾——命门,即"内肾"。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仙经》曰:是以人未有此身,先生两肾……命门天一生水。《灵枢·本神》云:"生之来,谓之精。"由是可见,肾藏先天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  相似文献   

7.
刘涛 《收藏》2015,(7):110-115
新、旧《唐书》评阎立本"以末技进身,非宰相器"。追踪溯源,应来源于唐代《国史》。唐初太宗、高宗两朝国史多出自许敬宗之手,而被人诟病。阎立本"末技进身"之评实则暗含隐情,其担任右相时的为政举措或许才是被"时人"诬以"非宰相器"的真实原因。张彦远曰:"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笔者一向以为非偏介之语。而阎立本的"才多辅佐"或许确是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杜工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之作。唐人吟杜诗因时代相近,对诗中名物器具无甚疑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为杜诗作注者尤多,因去唐甚远,不免产生一些疑惑。就公孙氏持何物而舞说法便有三种:一为“舞剑”说。如清宋翔凤《过庭录·卷十六·剑器》持此说:“考郑嵎《津阳门》诗:‘都庐寻橦  相似文献   

9.
武术现代化首先是理念现代化——套路的形成与发展辨析武夫《乐雅·释训》云“暴虎,徒搏也”郭璞注云:“空手执也”除搏兽外还有搏人的记载。如《周礼·夏官·环人》“(环人)搏谍贼”。即拘捕之法包括“手搏之技”。《汉书·艺文志》班固曰:“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  相似文献   

10.
舒佑辉 《武当》2013,(5):15-17
有人说,练太极拳"不在气"。其理由是《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云:"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那么,练太极拳真的"不在气"吗?一、什么是气(一)老子、庄子论气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幼儿不受七情六欲的干扰,可保人之先天"三宝",阳气充沛,生机蓬勃,致柔之极。太极拳修炼有术者,可"老来练得孩儿体"。老子又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宇宙间,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二气。二气交合变化,阴阳消长,阴息阳生,阴阳和合。故庄子曰:"通天之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见《庄子·知北游》)。"气"是宇宙的本体,就是道。也是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自然力。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缩影,谓之小天地,"人之  相似文献   

11.
尚儒彪 《武当》2007,(9):47-48
阴阳,本乃古哲学概念。其本意乃阴指暗,阳指明,故日称太阳,月称太阴。《道德经》四十二章曰,"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万物由"道"而生,皆有阴阳对立属生。《庄子·田子方》曰:"至阴萧  相似文献   

12.
戎畋松 《收藏》2021,(3):32-34
在宋代铸钱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元丰”年号钱,其版式繁多,数量巨大,也是宋钱存世最多的品种之一。这种钱是为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1078-1085年)所铸。至于“元丰”年号的命名由来,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三·纪年兆祥》载:“熙宁之末将改元。近臣撰三名以进:曰‘平成’,曰‘美成’,曰‘丰亨’。神宗曰:‘成字负戈,美成者,犬羊负戈。亨字为子不成,不若去亨而加元。’遂改元丰。”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7,(6)
正玉为天地之精华,在古人的心目中有着很神秘的色彩,被认为是祥瑞之物,能驱凶辟邪。殓葬用玉,被赋予保佑死者亡灵,令尸骨不朽的功能。《周礼·春官宗伯·典瑞》:"大丧共饭玉,哈玉。"《说文解字》:"哈,送死者口中玉也。"这种葬俗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只是哈殓之物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07,(9)
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第八·钱》关于翻砂铸钱之法:"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木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  相似文献   

15.
【戟】为戈矛合体之兵,柄前安直刃以刺敌,旁有横刃亦可勾啄敌,具有勾刺的双重作用。周代大量戟的出土,说明戟在周时已广为使用。古籍所载“棘”即“戟”。《左传》载,“子都拔棘而逐”,此“棘”就是戟。《周礼·月令》说:“季秋习五戎。注,弓矢、殳、矛、戈、戟。”由此可知,戟为当时军队重要兵器之一。(图15 战国吕不韦戟)  相似文献   

16.
二水居士 《武当》2015,(4):23-24
掤字,一直困扰着历代太极拳学者。许禹生的《太极拳势图解》第四章之《推手术八法释名云:“》掤,捧也。上承之意。膨也,如蓄气于皮球中,用力按之,则起,膨满不已,令力不得下落也。《诗·郑风》:抑释掤忌。杜预云:箭筒也。又通作冰。《左传·昭二十五年》:执冰而距。注:箭筒,盖可以取饮。又以手扶矢,亦曰掤。太极功,搭手诀  相似文献   

17.
琮之小史     
薛言辰 《收藏》2021,(2):60-61
琮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礼器,从古至今,多种文献中皆有记载。《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一般认为,玉琮是外方内圆,分成若干节,上饰兽面纹的玉器。  相似文献   

18.
王志远 《武当》2007,(1):19-21
太极拳运动中,手足是最活跃的部位。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步法第九》曰:“今夫四肢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战,本诸身。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9,(1)
重工粉彩王《复兴成就》瓷瓶全国统一收藏价:39900元/对,仅余3套,先款先得,预订电话:010-51670178。瓶口半径约为9厘米,象征中国自秦以来,出现过九大王朝: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瓶高约为49厘米,用意纪念1949年建国;瓶腰直径约为30厘米,象征改革开放30年;瓶底底款内圆周长为5000dmm(丝米),寓意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瓶腰除以瓶高数值约等于0.618"黄金分割",天造完美的器形。题材寓意:作为惟一一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政治题材珍藏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到今天的代表作,一曰"龙腾瓶",一曰"凤起瓶"。收藏价值堪比"7501"毛瓷。  相似文献   

20.
说“咽气”     
林书立 《武当》2012,(7):52-53
"咽气",在养生史上曾经是道家的一个重要修炼方法。唐宋时期称"服气法",十分流行。本文拟对"咽气"法作一些探讨。一、咽气、食气、服气咽气、食气、服气,在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述。咽气,如《内经·素问·刺法论》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食气,如《太平经》日:"故上士修道,行当食气。"服气,如稽康《养生论》日:"呼吸吐纳,服气养生。"《晋书·张忠传》日:"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