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弓箭的一种。箭杆长约80公分,竹制而成,尾部镶有羽毛,头部为四眼内空的菱角形,箭射出后发出“呜—呜—呜”的响声。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弓箭的国家之一,著名的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发现的石箭镞,证明中国古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在使用弓箭。中国远古的传说中,也总是把弓箭的拥有视为中华文明起始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弓箭,是人类使用的最古老的武器之一,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了。新石器时代已有的弓箭,为狩猎和战争的器具。春秋时期,射艺还用于礼仪、教育和娱乐活动,并出现了射箭比赛。楚庄王时,兴兵北伐被越叔围困途中,养由基为营救庄王,要和越叔比箭。越叔由养由基连射三箭,第一箭,养由基用弓拨入河里,第二箭被他蹲身躲过,第三箭他用口把箭头咬住。养由基还一箭,射中越叔当场毙命。养由基的射箭功能在百步之外射中  相似文献   

4.
炮勿轻发棋谚阐释:具有远程威力的炮不要轻易发出。惯使弓箭的人会有这样的心得体会,满弓之箭对敌人的威慑是最大的。因为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一刻,它的杀伤力难以估量。棋子中的炮与古代作战用的弓箭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二者都是适宜远射的工具。炮似弓箭,炮架就是弓弦。没有炮架的炮就像没有弦的箭,将失去威力。古语中“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钓鱼奇趣     
床上钓鱼里亚在狄严岛上的巴里哈旅店,所有的房间都建在海面上,房间有柱子支撑着,地板中间有一块玻璃盖,掀开玻璃盖以后人可以躺在床上钓鱼,钓到鱼以后旅店的厨师还可以免费代为烹调。弓箭射鱼美洲苏居住里在南的南印地安人和黑人,捕鱼时不用鱼钩和鱼网而是用弓箭。在捕鱼地点,捕鱼手静静地等待着,这时弓箭已拽满,只要鱼群一出现就立即飞射出去,每支箭都会射中鱼。因为苏里南人从小就练就一手过硬的射箭本领,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中游的,只要箭一射出,准是百发百中。以鱼钓鱼上长满有一了种强有身力的吸盘名叫“胶粘鱼”的鱼,喜欢…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马背兵器不少,有远兵的弓箭,有长兵的矛、枪、槊、矟、大刀;有软兵的鞭,还有挝、槌、剑等。其中马矟是兴起于晋南北朝的一种马背兵器。这种兵器形似矛,近于槊,上举可达树梢,放下可以拖地,柄很长,便于快马刺杀,曾在几百年的战争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创造工具、使用工具战胜自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世界上各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都使用过弓箭,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说:“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家常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通劳动部门了,’弓箭的起源是为了猎获食物,而使用弓箭则是生产技能。据现在考古发现,中华民族是最早使用弓箭的民族,二万八千年前的峙峪人已使用了石镞,  相似文献   

8.
射箭     
贾关法 《上海集邮》2013,(11):12-14
我国原始社会,先民们发明了弓箭,以狩猎维持生存。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发现的石镞,是2.8万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弓箭实物。新疆阿尔泰山和宁夏贺兰山等地发现绘有射猎的原始岩画(1998-21-2,图1),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史诗”。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马背兵器不少,有远兵的弓箭,有长兵的矛、枪、槊、稍、大刀;有软兵的鞭,还有挝、槌、剑等。其中马稍是兴起于晋南北朝的一种马背兵器。这种兵器形似矛,近于槊,上举可达树梢,放下可以拖地,柄很长,便于快马刺杀,曾在几百年的战争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弓箭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各民族弓箭文化的交汇融合的产物,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春秋战国开始,历经两晋、南北朝、宋、元等几个重要的发展变化时期,形成独具东方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弓箭文化发展的特征主要是弓箭文化的战争化、礼法化、教育化、机械化、标准化、理论化。对弓箭文化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弓箭文化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更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雨中情     
张孚 《钓鱼》2006,(11):65-65
我去担礼村垂钓,走到村子的西北头,发现崖下有一方深潭。那潭连着永定河,浅水处铺满了水草。有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光着脊背,穿一条短裤,提着弓箭在射鱼。他站在将没膝的水中,东瞧西望,隔一会儿,便弯弓搭箭射向河底,然后,弯腰把箭捞出,箭头上,便刺着一尾黄颡鱼。  相似文献   

12.
在射箭技术动作中,头部位置的正确与否及一致性的好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的环节, 它直接影响到射箭成绩的提高, 一名射手,弓箭配备合理,无侧风影响,瞄准点准确无误,技术动作规范正确的情况下,会因头部位置的移动给箭命中靶环带来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西藏墨脱峡谷的珞巴人善于在山林中狩猎,弩箭是他们行猎的重要武器。即使现在多数狩猎人已使用猎枪,珞巴男子仍肩挂箭筒,手执强弓,穿越于喜马拉雅的重山峻岭之间,以谋取衣食。从古到今,珞巴人打猎主要靠地弩和弓箭,并对弩箭有着极深厚的情感,赋予种种神奇的色彩。每当他们讲述迁徒的历史时,往往谈及祖先用拉弓箭的方法,以箭落下的地方作为新的定居点。今天在墨脱达木地方的珞巴人就传颂: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一 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着弓箭,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发现的石箭镞,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为之神往。同样,早在西周,中国人就把射箭技术看成是一门“艺”,不只是狩猎攻敌的武艺,而且是用以培养和考察品德修养的重要项目。于是,在努力张扬百发百中的高超技艺之同时,又提出了“射不主皮”和“射以观德”的理念。这实际是给射箭赋予了教育功能,赋予了人文教化的内涵。众所周知,西周曾经创造出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射”的活动,构建起  相似文献   

15.
论弓箭之道     
田桂菊 《体育学刊》2008,15(2):110-112
以中国的伦理思想和传统哲学来阐析人与箭之关系,射箭中蕴含着无意识的"无为而治"、"无技之技"、"无艺之艺"等哲理,可以培养人的意念、忘我、无求、超越等思辨能力.弓箭不仅仅是一种勇武的运动方式,而且是颇具人文教化功能,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民俗文化、伦理思想、传统哲学以及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的传统体育文化.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可为提高当前我国射箭运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射弓箭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类借助它第一次把能量(势能)集中起来,短时间施放出去,延长了手臂投掷的距离。弓箭产生于何时,我们无法确知。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遗存里,就有大批磨制精细的石镞。弓箭在劳动时,它是狩猎的工具;在生活中,它被用来保卫生活的平静,抵御野兽的侵袭;在战场上,它是杀敌的利器。先民中若有  相似文献   

17.
弓步是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动作。然而在不同的项目中对弓步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如做前弓步时,前弓腿脚尖的方向:在武术练习中要求脚尖稍向内扣;在舞蹈练习中要求脚尖外撇;在广播体操等一般体操动作中则要求脚尖正向前方。再是在做以上练习时对弓步后箭腿的要求是膝关节挺直,脚跟不得离地。但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弓箭步走、弓步换腿跳等动作则要求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疆锡伯族传统弓箭文化的产业化为主要对象,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得出锡伯族弓箭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濒危现状,调查研究理清发展脉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顺利运作和政府推动民间组织的"三角模式"互动机制是弓箭文化产业化的重要发展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弓箭文化产业化公司的成立在市场中占据很大的优势地位,建立弓箭文化产业化公司同时也在传承和保护锡伯族濒危的弓箭文化,对于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武道的含义武道的产生包括武士及武士集团的出现、刀剑的广泛使用、武道技法流派的形成以及武道理论的成熟等一系列过程。公元9-10世纪日本武士登上历史舞台。在日本古代社会,剑被供奉在神社,是兵器中非常重要和神圣的一种。约公元11世纪,刀剑代替弓箭成为主要兵器,这大约是在日本源氏、平氏战争期间。到足利幕府时代,战争繁多,一些武士将实践中的刀法的经验、体会加以分析、整理,并使之体系化,这些武士成为后来各武道流派的始祖。从室町幕府中期至日本近代,日本武道技法流派相继形成,并自成一派。江户时代以后,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藏族弓箭赛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深刻价值内涵。研究认为:藏族弓箭赛事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通过藏族弓箭赛事的延伸,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产业创新发展、社会关系调适、弓箭文化交融,以及促进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国家认同实现升华。建议:创造赛事条件,打造赛事品牌,厘清赛事渠道,提高互联网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