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界》2008,(12)
瓷器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中华文明。但瓷器由于坯薄,釉面光滑,稍不留神就容易损坏,一件价值高昂的瓷器可能瞬间即成为与其价值相差甚远的瓷片。为了使残破的瓷器能充分体现其原有的价值,还其本有的历史、科技、艺术等诸多价值,就必须将其修复、还原,使之发挥更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乃至经济价值。复古堂文物修复中心至今为止已修复了很多曾经残破的古代瓷器。  相似文献   

2.
吴志维 《收藏》2009,(10):19-21
历史会将印迹留给每一件穿越时空的物件,瓷器也是如此。在建川博物馆红色年代瓷器博物馆中,就静静展示着这样一件件烙着时代印痕的瓷器。一个甲子的历史在这些器物中瞬间便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08,(10)
瓷器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中华文明。但瓷器由于坯薄,釉面光滑,稍不留神就容易损坏,一件价值高昂的瓷器可能瞬间即成为价值相差甚远的瓷片。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6,(19)
正2016年5月6日,纽约佳士得公布了一则令全球中国陶瓷收藏圈为之沸腾的重磅消息:2016年9月15日在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隆重举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拍卖:"美藏于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珍藏中国瓷器"。(图1)这次经馆方细心甄选释出的501件中国陶瓷,包括拍卖图录封面那6件灿若云霞的康熙豇豆红瓷器,均是大都会博物馆自1880年开馆以来破天荒首次公开拍卖的百年珍藏,很多拍品传承自20世纪美国历史上最显赫  相似文献   

5.
陶器和瓷器是我们生话中触目可见的实用器具,它们遍布于世界每一个角落,即使遨游宇宙的“神舟六号”载人宇宙飞船及其运载火箭,都有陶瓷器件。人们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越是具有悠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三器”——陶器、青铜器和瓷器,不仅具有多层次的技术美的物质属性,还具有异彩纷呈的工艺美的文化本质。陶器是原始时期技术美与工艺美的代表作;青铜器是奴隶制技术美与工艺美的佼佼者;瓷器则是封建年代技术美与工艺美完美结合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曹建宁 《收藏界》2014,(2):48-56
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曾经是陕西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史上通往西北的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这里商贾云集,物流丰富,是西府的商品集散地。近年来,县境内屡屡出土古代瓷器,在民间也多有发现,所出土的各种瓷器细腻润泽,美奂光彩,件件珍贵,引起文物界和收藏爱好者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7,(8)
熟悉玉雕历史的人都知道,清代玉雕手工业在各种因素推动下,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一时期玉雕的数量之多、材质之美、做工之细、题材之新,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众多的清代玉雕精品中,有一套玉雕十八罗汉十分独特。它由和田青玉雕刻而成,每一尊罗汉都是一件精湛的艺术品,排列在一起形态各异、气势恢弘。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1,(8)
依清宫原始资料国家级瓷艺大师领衔多方鼎力合作成功仿制洋彩之冠,被博物馆列为瓷中极品洋彩被誉为彩瓷之冠,这一工艺的出现,将我国的瓷器艺术上升到极精妙的境界。清宫洋彩的名贵,不仅在于宫廷御制的身份,更在于它存世极少。据史料记载,洋彩瓷器用料珍贵,工艺要求极高,与本品器形和图案类似的洋彩瓷器,全世界目前仅有4件。当时的督陶官唐英为制作此瓶,曾携清宫造办处在皇宫、圆明园及景德镇等各处试验烧制,成品却仅仅两件,作为乾隆宫头等,御瓷,如今早被博物馆列为瓷中之极品。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1,(10)
清乾隆洋彩瑞芝洋花蝉纹樽是在故宫内烧制而成的珐琅彩瓷器。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釉上彩之冠,产量极少,仅见于清代康、雍、乾三朝,至今存世瓷器不过三四百件。它是将西洋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的成功创举,有彩瓷皇后之美称。珐琅彩瓷从创烧到衰落全部由皇家垄断,从不外  相似文献   

10.
于迎雨  杨靖楠 《收藏》2007,(4):56-57
青花瓷器之所以能在泱泱中国陶瓷之林卓然而立,除了它拥有其他品类瓷器所共有的立体造型之美外,更因为其所独有的瓷画艺术。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7,(1)
正西安博物院收藏了一批西安北郊出土的窖藏白瓷50余件,其中带有"官"字款白瓷30件、这批瓷器制作规整,胎体轻薄细腻,釉色白中闪青,其精荚程度堪比中国古代白瓷的翘楚之作。窖藏发现这批瓷器出土于西安市火烧壁东村南部。1985年3月的一天,西安华光劳动服务公司的建筑队在西安火车西站北部施式时,在距地表0.6米处发现一灰色陶罐,内装瓷器百余件,因为陶罐当时已被挖破,罐内的瓷器也多有破碎。经随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17)
正瓷器的根在中国,而当它走出国门,被不同国家、民族、文化所接受和改造后,竟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300年前,瓷器于美丽的法兰西国度绽放出了绚烂之花。"跨越三个世纪的优雅:1740~2016塞夫尔制造局"特展,由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瓷器之城——塞夫尔与利摩日及杜梦堂联合主办,香港pARTage有限公司协办。通过100余件瓷器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瓷器"东学西渐"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光绪乙未年(1895年)到今天,转眼时空一百一十三年。一百一十三年前的仲夏之月,一件六角方壶在民窑瓷器艺人鼎臣的手里诞生了。这是这位不知名传的民间艺人所制作的大大小小瓷器中的普通一件。一百一十三年后的今天,惟有她横跨百余  相似文献   

14.
陈锦 《收藏界》2015,(3):51-53
上海的朋友沈先生打电话来,邀请我欣赏他新近收藏的两件康熙青花五彩罐,并发来照片。沈君收藏瓷器二十余年,过手的瓷器无数,收藏亦精而美,为何会单单邀请我去看这两件看似寻常的瓷器呢?这两个青花五彩罐引起了我的好奇。青花五彩瓷是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品种。它的烧造工艺较为复杂,先于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上釉后入窑以1300度以上高温烧造。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描绘到已烧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07,(1)
近日,由中国文物学会监制的海峡两岸20件国宝珍瓷高仿品首次对外公开发行,让人们第一次能亲眼目睹两岸国宝瓷器。这批高仿瓷器为什么引发了公众如此浓厚的兴趣?它的收藏投资价值在哪里? 20件瓷器均是稀世国宝,仿制工作长达3年时间。  相似文献   

16.
陈蓓露 《收藏》2012,(20):120-123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148件(套)精美瓷器承载着东西方交流历史进程的记忆,也让参观者再一次从中国与英国的"碰瓷"中远眺广阔的海外瓷器市场。在今天内地的收藏市场中,全球化的瓷器收藏趋势已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17.
郎红与祭红     
高阿申 《收藏》2007,(1):62-66
通体高温铜红釉瓷器的制作始于元代景德镇窑,到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才真正掌握了鲜红釉的烧制技术,一批釉色绝正鲜艳的红釉器相继问世。这一时期所烧的铜红釉袖色之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0月16日至11月15日,"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珍品展在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举办(图1)。广州自得堂58件藏品,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13件藏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13件修复件和标本参加了本次展览。展品最早为明代永乐时期,最晚至清末,基本覆盖了明清有官窑瓷器生产的各个时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9.
黄静 《收藏》2019,(1):56-71
广彩作为以外销为主的瓷器品种,无论是纹饰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还是绘画题材,都呈现出极其明显的中西文化融合的特征。广彩瓷器在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物纹饰的演变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面貌。人物纹饰是广彩瓷器中的主要纹饰,它有着与其他彩瓷完全不同的绘画技法,因而显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且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17)
正欧洲瓷器发展历史较晚,由西亚、北非等地,如波斯、土耳其和埃及等国辗转传入。约在15世纪,阿拉伯人开始在西班牙烧造中国式瓷器,而后制瓷方法传入意大利,为欧洲陶瓷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17世纪下半叶起,德国、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国都纷纷仿造中国瓷器。但研制瓷器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Jan Divis在《欧洲瓷器》一书中写道:"十七、十八世纪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