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吉拉 《收藏》2011,(8):I0048-I0052
纹章瓷就像是史书,它不仅仅是漂亮的物件,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欧洲不同人群订做的,我们可以通过对纹章瓷的分析和研究来追溯那个时代的历史以及那些人群的生活情况。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纹章瓷上的纹章记录,来研究中国这些外销瓷生产于哪些年代。  相似文献   

2.
陈蓓露 《收藏》2013,(4):55-57
安吉拉·霍华德女士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南昌大学博物馆参加外销瓷研讨会了。她和她的丈夫大卫·霍华德在英国经营一家外销瓷古董店,迄今已经有30多年历史。大卫·霍华德是世界知名的纹章瓷专家,已故,其所著《中国纹章瓷》等书是研究纹章瓷及中国外销瓷的权威读本而这样的著作和他们共同收藏的中国外销瓷则是安吉拉和大卫婚姻的一部分,以至于安吉拉在丈夫去世后选择依旧经营这份充满着爱的事业在研讨会期间、本刊采访了安吉拉·霍华德,她很乐意与读者们分享他们的收藏生活。  相似文献   

3.
陈蓓露 《收藏》2013,(7):55-57
安吉拉·霍华德女士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南昌大学博物馆参加外销瓷研讨会了。她和她的丈夫大卫·霍华德在英国经营一家外销瓷古董店,迄今已经有30多年历史。大卫·霍华德是世界知名的纹章瓷专家,已故,其所著《中国纹章瓷》等书是研究纹章瓷及中国外销瓷的权威读本而这样的著作和他们共同收藏的中国外销瓷则是安吉拉和大卫婚姻的一部分,以至于安吉拉在丈夫去世后选择依旧经营这份充满着爱的事业在研讨会期间、本刊采访了安吉拉·霍华德,她很乐意与读者们分享他们的收藏生活。  相似文献   

4.
展讯     
《收藏》2020,(4):170-173
"惊艳,中国风":17~18世纪中国外销瓷展2020年3月13日至10月11日广东省博物馆17~18世纪,中国的陶瓷器一直是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明清外销至西方的陶瓷器,既有中国传统纹样和器形的器物,也有来自西方的设计和定制,甚至包括高级定制——彰显个人尊荣的纹章瓷。本展精选175件馆藏中国外销瓷精品,向观众展示不同文明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黄静 《收藏》2014,(9):56-63
18世纪的中国外销瓷出现了部分以墨彩加描金产品,有的还施加少量的矾红,并运用了西洋版画的技法,用细致的交叉线条来表现明暗关系。这类器物的画法与景德镇墨彩瓷器使用的传统中国画技法明显不同(图1)。题材上常见有基督教题材、西方神话故事、人物肖像、帆船或港口、纹章等。  相似文献   

6.
熊寰 《收藏》2013,(4):37-41
17~18世纪是东西方瓷器贸易的繁荣时代。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制瓷国,是当时东西方瓷器贸易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而这一时期,日本随着瓷业的崛起,也加入到了外销欧洲的行列中,与中国形成竞争,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伊万里"与"中国伊万里"之争。  相似文献   

7.
熊寰 《收藏》2013,(7):37-41
17~18世纪是东西方瓷器贸易的繁荣时代。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制瓷国,是当时东西方瓷器贸易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而这一时期,日本随着瓷业的崛起,也加入到了外销欧洲的行列中,与中国形成竞争,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伊万里"与"中国伊万里"之争。  相似文献   

8.
李何 《收藏》2008,(1):62-67
历史上,16到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这些中国瓷器大多是订烧瓷,都是为了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而特别烧制的,它们有的不加装饰,有的装饰简率,外销到西方后被进一步装饰、美化。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的中产阶级竞相购买中国瓷器,用它们美化餐具、改变室内的装饰风格,掀起了西方“中国热”新一轮高潮。  相似文献   

9.
卢侃 《收藏界》2012,(6):37-42
中国清代外销瓷不仅在器形方面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烧造顾客所订购的形制,而且在纹饰及工艺等方面,亦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本文拟探寻清代外销瓷器上的纹饰以及添加工艺所表现出的"西洋味"。  相似文献   

10.
王蔚华 《收藏界》2013,(2):47-51
青花瓷器自烧制成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青翠欲滴,幽静雅致,清新明亮,是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被誉为瓷器中的明珠,不仅中国人喜爱它,在国外也同样受欢迎,并以使用中国瓷器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青花瓷是外销瓷中的畅销产品,现将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的外销青花瓷器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7,(5)
正克拉克瓷对于大多数藏家来说既神秘又陌生,它一般是指从明万历至清初生产的装饰有开光图案的青花外销瓷。史坦与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合作打捞的这艘"万历号"上就包括大量克拉克瓷。虽然当时被命名为"万历号",从现在看来,我认为这艘船上搭载的瓷器,应该属于比万历稍晚的天启时期的作品。当时在欧洲、东南亚地区,针对中国瓷器的国外订单数量  相似文献   

12.
明代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商人和传教士络绎东进,一时欧洲上层社会中出现了使用中国物品、仿制中国式样的时尚。当时的欧洲社会,以中国瓷作为装饰品和日用品的风气极盛,其时风行欧洲的中国瓷器除了景德镇产品外,德化瓷也以其洁白的瓷胎和釉色,适应西方用途的品种和具有东方艺术风格的观音瓷塑像而著称于欧洲。由于德化瓷器特有的洁白如玉的釉色,欧洲人称它为“中国白”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23)
正2016年11月4日至12月10日,为庆祝成立30周年,豪尔赫·威尔士画廊(Jorge Welsh Works of Art)将在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举办名为"一时一地:中国外销艺术品中的视角与透视法"的纪念展览。本次,迈森瓷器彩绘和中国城市与景致的中国外销瓷及其他绘画介质作品作为主题。不仅展现了18世纪中国出口外销瓷和其他艺术作品所反映出的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将呈现  相似文献   

14.
重估外销瓷     
陈蓓露 《收藏》2013,(7):16-19
2012年10月20日至24日,第二届中国外销瓷研讨会在南昌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南昌大学博物馆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来自海内外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盛会。与研讨会同步,南昌大学博物馆的"清代外销瓷展"和"康熙雍正乾隆外销瓷展"同时开展。实际上,就在南昌大学中国外销瓷研讨会的同一时段,中国众多博物馆有关中国外销瓷的大规模研究性展览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例如上海博物馆元青花大展、国家博物馆"瓷之韵——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瓷器展"、北京福海文博园陶瓷馆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6,(21)
正在第一届纽约TEFAF秋季展上,豪尔赫·威尔士画廊(Jorge Welsh Works of Art)展出了一系列罕见的中国和日本制造的外销瓷器,均是16~18世纪欧洲、亚洲及非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诞生的精美艺术品。本次豪尔赫·威尔士画廊带来的一系列富有趣味的中国外销瓷展品中,有一件18世纪罕见的青花清真寺吊灯,这是针对伊斯兰市场特别制作的。传统的清真寺吊灯由金属或描金珐琅装饰的琉璃制成,通常用于装饰伊斯兰的宗教建筑。  相似文献   

16.
卢侃 《收藏界》2012,(4):49-54
外销瓷是指以对外贸易为目的而生产的销往海外的瓷器。中国的瓷器外销始于唐代,作为中国独有的商品,宋代瓷器的对外输出有了急剧的增长。宋朝政府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先后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管理和营运的机构——市舶州。元帝国建立后,统治者更加重税对外商贸,  相似文献   

17.
定烧瓷     
2001-9-2粉彩壶邮票的画面为现由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清代景德镇定烧瓷。 唐代,中国瓷器就向东亚、西亚,甚至埃及、东非大量输出。明代,欧洲成为中国瓷器重要的外销市场。正德至嘉靖年间,已接受外国(主要是欧洲)定  相似文献   

18.
外销瓷回家     
《收藏》2011,(8):I0034-I0034
南昌大学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将外销瓷藏家余春明及其收藏请到了南昌大学。建立了外销瓷博物馆。这是南昌大学若干人文博物馆规划中的第一个,在全国堪称绝无仅有。按照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的话说,在历史上,中国瓷器就是从这里漂洋过海走向世界的,今天它们又回家了。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1,(6):I0028-I0029
科恩与科恩公司(Coherl and Cohen),成立于1973年,他们将自己称为中国外销瓷专家。在这一领域中,他们逐渐成长,并在持有库存外销瓷方面首屈一指。他们的瓷器,提供给了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一些全球著名博物馆。当然,也包括收藏家。从库存中挑选出19世纪以前的外销瓷伟大作品,是科恩与科恩所最为热衷的。  相似文献   

20.
余春明 《收藏》2011,(8):I0053-I0059
中国古代瓷器的断代大多凭眼睛看,先确定一个标准件。这个标准件大致可以分为:胎土的颜色和火石红等感觉、彩绘的特点、釉面以及颜色的特征,以及用手摸的触觉感,釉面的气孔。等等。外销瓷因为是在明清时期直接销往西方的,所以外国的学者在断代的问题上不是凭眼学而是靠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