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治一朝,由于新政权是在明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景德镇官办御窑厂停滞萧条,而民窑业则开始全面恢复规模生产。值得一提的是,顺治一朝的瓷器生产仍延续着明代晚期推行的"官搭民烧"制度,促进推动了民窑业的兴旺发展,烧造出了一些色彩沉稳艳丽、画风洒脱超逸、非常精美漂亮的五彩和青花大件陈设类器物。这些大件器物,胎质坚实厚重,绘画纹饰追求自然随意、豪放写实的艺术风格,它们之中的优秀作品足与官窑相媲美。本文就为读者同好们介绍两件笔者收藏的顺治民窑精品瓷盘。  相似文献   

2.
彭佳  徐小林 《收藏》2009,(3):76-79
以往我们习惯上将明末清初景德镇出产瓷器看作青花发色灰暗、瓷质粗糙的制品,认为天启朝瓷器与万历的风格接近,顺冶的与康熙的相似,而崇祯一朝瓷器面貌介于天启和顺治之间,没有自身的艺术风格,因而忽略了一批青花发色青翠亮丽、质量上乘的民窑瓷的存在。实际上,大批风格独特的明末清初精品瓷器经过研究者的鉴别、类比,已获得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3.
正顺治通宝"云·一厘"钱(图1),是顺治时期清政府在云南所铸,其面背钱文均为楷书汉文。它是明清易代之际,云南官方制钱中样式独特的品类。从其钱廓、穿口和铸工等方面来看,均带有明显的明末云南铜钱铸造工艺之遗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政权虽已改朝换代,但工场、工匠、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几乎都与前朝无二,甚至就是前朝全套设备和人员的延续使用。对于此种铸造风格的影响,最迟在康熙时云南官方铸造的制钱中仍有所体现。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对顺治通宝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少林寺拥有耕地3000多亩,僧众一二百人。明代少林寺最盛时期拥有僧众3000多人,即使经历了明末少林寺的衰败,通过海宽数十年摩顶连踵、苦心经营,到了清顺治末年少林僧众恢复到了600多人。随后少林寺历经黯淡萎靡的清朝、战乱焚寺的民国、  相似文献   

5.
尹青兰 《收藏》2007,(6):74-76
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题材。瓷器上绘制山水纹开始较晚,大约兴起于元代。明代的山水纹瓷一般出现在民窑青花器上,早、中期大多绘云气、海水仙山等组合,或将其作为其他纹饰的衬景。真正具有独立构图的山水纹瓷始于明末。天启青花山水纹多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逸笔草草的写意风格,使纹饰具有豪放脱俗的情趣,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6.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石樵、十樵、凝樵、雪山、痴仙道人等。河南孟津人。他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享年只有61岁,对于一个书画家来说,可说是英年早逝。王铎是明末遗民,居清初书坛代表人物之首。他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把中国的行草书法推向了高潮。后人评其书法曾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神笔王铎"等赞语,认为他的书法艺术耸立起"明以后书法的一座山峰"。今人又把他列于中国十大书法家之列。  相似文献   

7.
尹青兰 《收藏》2008,(5):77-82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有几件明末青花瓷瓶。先介绍如下:1.青花松鹤鹿纹瓶两件(图1)形制相同,高27.8厘米。敛口,短颈,丰肩,圆腹瘦长,向下渐收,矮圈足。全器内外均施釉,圈足足端露胎,足端外侧露胎较多,露胎线整齐,足端内侧露胎较少,且露眙线不整齐。釉面肥润,釉色白中稍泛青,有人小开片,口沿施酱黄釉。腹部一面绘松竹悔纹,  相似文献   

8.
一、五彩荷塘水鸟戏莲图大盘盘高6.7厘米,口径38.5厘米,足径23厘米。敞口,弓形壁,双圈足(此足为顺治及康熙大瓷盘所特有的造型),底部青花双线圈内绘花记款。大盘内满绘五彩荷塘水鸟戏莲图。图中荷花、荷叶,花繁叶茂,摇曳多姿。水中鹭鸟戏水玩要于莲实之间,空中两只水鸟戏逗穿梭飞翔,颇富灵性,栩栩如生,恬静自得。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搜寻中国象棋古棋具中,偶然结识陶瓷研究家浙江陈先生,陈先生家藏一副元代青花、釉里红棋子(蓝方青花、红方釉里红,全副完整,见照片1)。经我们共同研究认为该棋子在国内乃是首例,对于研究元代象棋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说一说元代青花瓷。众所周知,元代青花研究的奠基人是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助理波普先生(JOHN ALEXANDER POPE)。 1952年,他发表的《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把传世的中国早期青花瓷器中的14世纪青花(即元青花)辨认了出来,从此元…  相似文献   

10.
范知行 《集邮博览》2001,(12):30-30
国家邮政局将于12月13日发行《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四十周年》邮票l套3枚。民族英雄,明末名将领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明朝平国公郑芝龙之子,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时被封为延平郡王。清顺治三年(1646)郑芝龙投降清廷,郑成功曾苦苦相劝,未能阻止。郑成功于南澳(今属广东)起兵抗清。后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一、五彩云龙图大瓷盘:高6厘米,口径34.5厘米,足径20.5厘米。敞口,弓形壁,双圈足(为顺治及康熙大盘所特有的造型),青花双线圈内绘花押图记。盘内满绘火焰云五彩侧面立龙图。龙面目苍老,昂首舞爪,张嘴伸舌,神态凶猛。康熙朝画龙头大、上颚短、下颚长,鬃发分束向后。龙身常扭曲成弓形,腹有一段下坠,腹部画成似蛇腹形。龙鳞密集,立体感强,龙爪伸展舒张,龙尾强劲逐渐收小。四周云纹画成火焰状。  相似文献   

12.
邵玉兰 《收藏》2011,(6):78-81
青花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绘瓷品种之一,由宋金红绿彩瓷发展而来。青花五彩为宣德时期创烧,嘉靖、万历时期盛行,到清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烧造达到顶峰。青花五彩是在已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与多种金属为着色剂的釉上彩料绘制图案花纹.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2,(19):15
图1青花牡丹兽头罐胎釉滋润、干透,无气泡,泛出青灰色泽。青花色泽蓝中闪灰,青花晕散,青花发色浓厚处显出艳蓝金属光泽。青花釉面上胎釉显出凹凸不平状。足圈边缘积釉厚处显出翡翠绿玻璃种,晶莹剔透。图2釉面开出浅丝线裂纹,密麻细小晶莹剔透。青花牡丹边缘绘画成连珠状,花瓣绘画成云朵块状,显出立体美感。采用国产钴料绘画,随意简洁流畅。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17)
正明末紫砂茗壶往往壶体较大,或为满足家族多人品饮之需求,乃成一时之风尚。至时大彬游娄东,闻名家大儒之高论,方才改做小壶。因此,在明末清初时期,形成了大壶、小壶皆有受众,皆为茶人所喜的格局。该紫泥壶作圆珠壶式,硕圆饱满,气势磅礴,制工精湛,当属此时期代表作品之一。壶身题刻诗句并落纪年号。依时大彬的生卒年份看,丁亥年冬日应为顺治四年(1647年)冬天,距今已近400年历史,其壶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附录的八个青花龙纹扁瓶(有的称为扁壶)图,出自五部古陶瓷专著,书中对其所标明的朝代、名称、大小,我们分别录于图的下部。这五部古陶瓷专著,对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的断代很不一致,我们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无论从哪方面看,它们都是一种类型,而不是两种类型,把它们分成两个朝代是没有道理的。从大小看,除附图4稍大一点外,其余几个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6.
正在清代青花、五彩、珐琅彩、粉彩、广彩等瓷器上常常见有精工绘制的母婴图。除了寓意多子多福外,还传递出了古代母亲在伴童成长与教育中的作用。画面上的母亲多陪伴孩童一起游戏、读书,场景感人,气氛温馨。1.伴童捉柳花。捉柳花是古代儿童喜爱的游戏之一,清初顺治五彩盘上即有展现这一游戏活动的画面:楼台庭院内,洞石垂柳相依,三个孩童在母亲及侍女的看护下戏捉柳花。空白处题写"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点明了画面主题。(图1)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20,(6)
正顺治通宝系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并有五种形式的铸钱,史称"顺治五式",即一式仿古钱(含光背、纪值、背圈星纹饰),二式背单字纪局,三式背"一厘",四式背"满汉文",五式背"满文"。最终,背满文钱确立了清代货币体系,获得了极大成功,直至1911年清朝覆灭才最终结束,其影响意义深远。是时,全国先后有近30个钱局开炉鼓铸顺治通宝钱。从顺治元年由京畿地区开始,伴随着清朝铁骑的南下征战,从北向南逐步推进,开始设局铸造光背或单字纪局的顺治钱。据《清世祖实录》载,浙江钱局于顺治六年(1649年)三  相似文献   

18.
(四)明晚期青花题记、款识和笔画特征及其演变例1,嘉靖青花龙凤纹尊(故宫藏)双圈款"大明嘉靖年制"(图4-1)。例2,嘉靖青花云龙纹梨式壶(同上)双圈款"大明嘉靖年制"(图4-2)。例3,嘉靖青花  相似文献   

19.
青花樵夫图盘,直径14.5厘米,底径7.2厘米,高3厘米。主题描绘担柴归来的樵夫形象,樵夫步态轻快,神情安逸悠闲,周边点缀淡描菱形几何纹与青花点染的花卉状纹样,盘外壁装饰更加简单,仅以青花点染出些许眼睛状纹饰。底书青花楷书款“天启年制”。  相似文献   

20.
尹青兰 《收藏》2013,(5):56-61
以往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着重于官窑,对民窑青花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明代早期的民窑青花更是很少涉及。一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明代早期民窑青花大多制作粗劣,无论在工艺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比官窑逊色得多;二是明代早期民窑青花有纪年的器物很少,缺乏断代的标准器,很难对一时期的青花进行准确的断代。那么,明初民窑青花瓷碗真的如人们观念中的那么粗劣吗?这些通过明初匠人之手塑造的民用之物,到底有着怎样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