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债危机的本质是低经济增长与高社会福利及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支付危机。解决此次欧债危机,必须运用价值体理论降低宏观税负,提高经济增长率,增强还债能力;量入为出,建立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降低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促进价值体的均衡发展,从而减少贸易赤字。  相似文献   

2.
福利是指人们对所获得的享受和满足的主观评价.可区分为广义的社会福利和狭义的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包括家庭幸福、精神愉快、自由、正义、友谊等;而经济福利则是指社会福利中“能够用贷币衡量”的部分.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问题怎样科学认识,很有认真探讨的必要.一、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一次空前严重的大危机,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法国工业生产下降了35.7%,英国工业生产下降了32.3%.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世界贸易额缩减三分之一,钢产量倒退三十一年,煤产量倒退二十八年,整个工业倒退二十多年,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全失业者达到了三千多万人.这次危机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它所造成的广泛失业和贫困使资本主义各国的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劳动人民纷纷起来斗争,革命运动高涨,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挽救垄  相似文献   

3.
瑞典作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和楷模,其福利制度模式的危机与改革,格外引人注目。瑞典高福利制度所导致的财政约束、微观经济活力不足、"瑞典病"和道德公害等制度危机以及瑞典政府为应对危机所实施的社会保障支出紧缩法案、社会福利地方化、引入竞争机制和私营化等改革措施,是瑞典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改良。我国应以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以平等原则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标准,加快推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瑞典作为北欧高福利国家的代表之一,其经济稳速发展成为了高福利的强大支撑.高福利制度下的瑞典失业保险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工会在失业保障制度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瑞典失业保障制度发展较为缓慢,和整体的宏观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多是对津贴水平进行调整,经济不景气会使津贴减少,经济恢复后津贴也会得到恢复.多项实证研究证实,津贴水平的减少会导致失业持续期的减短和工作搜寻的增加,对于不同性别和失业时间不同的失业者来说,影响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 ,并自称为“福利国家”。北欧更以“高福利”闻名于西方世界。于是有些人鼓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正向贫困者转移”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入口处”。对此 ,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 ,尽管各国采取的方式不同 ,但都是通过暴力剥夺中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 ,使其成为无产者 ,其中一部分成为出卖劳动力的工人 ,其余的则成为乞丐和无业游民。面对…  相似文献   

6.
从17世纪的新法兰西时期到19世纪末,加拿大社会福利一直处于早期的救济和慈善阶段,涉及的范围相对较窄,甚至在法语地区主要由教会开展救济和慈善活动。尽管当时的加拿大还远远谈不上有效的社会福利制度,但是在欧洲传统,主要是英国、法国两国的社会政策传统影响下,加拿大在救助孤儿、流浪者、穷人和老人以及工伤赔偿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些为加拿大全覆盖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70年代末 ,英国经济陷入困境 ,出现“滞胀”局面。撒切尔夫人上台后 ,一反传统的对凯恩斯主义的崇拜 ,转而奉行货币主义理论 ,通过紧缩公共开支、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限制工会运动等一系列措施 ,使英国经济逐步摆脱危机 ,重新恢复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瑞典地处北欧,是非英语国家,官方语言为瑞典语,英语为中小学生的首选外语。瑞典政府在国内实行高收入、高福利和高税收政策,教育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全国实行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硕士、博士免费教育。  相似文献   

9.
里根任美国总统期间,面对当时的“滞胀”危机,采用“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学说,对传统的经济政策实行改革,降低税收和社会福利开支。他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0.
“低学费、低补助”说和“高学费、高补助”说是美国学费政策研究的两种主要的观点。前者强调举办高等教育是国家的职责,应该由国家免费提供;后者认为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该由国家和个人共同分担。我国的研究则主要是借鉴了美国的高学费、高补助说。它整体上改善了教育公平,但也引发了低收入学生的就学危机。因此,如何促使美国经验本土化,是我国学费政策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社会福利制度对教育的保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制度给与保障。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义务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加拿大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制度给与保障。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义务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加拿大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法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进而追求义务教育的均衡与平等。在为此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及其采取的教育政策中,明显地贯穿着一种“大均衡观”。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法国既重视对教育制度的调整,也重视教育外部条件的保障;不但关注义务教育本身的改革,更将视野拓展到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教育阶段。法国的“大均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前我国部分学者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后,随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宣称本国已经成为所谓“福利国家”。这就使有些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已经变成一种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制度。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本文将对此作一些剖析。一、战后“社会福  相似文献   

15.
国外校企合作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师型”教师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国外校企合作中的“双师型”教师,具有学历高和资历深,品行好和技能高,知识技能的更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角色适应能力和灵活的转变机制;严格的互认政策和准入制度;优惠的社会福利、工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高的激励机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福利国家”这一概念,在西方世界被接受和广泛应用,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战后初期,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最早宣称它们是“福利国家”,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效仿,纷纷以“福利国家”相标榜,通过建立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来增强国家对收入分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经过40多年的实践,社会保障制度已日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在国民收入中已占相当高的比例,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值得经济理论工作者来具体分析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挑战、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重要方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包括集体所有权底线、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在“还权赋能”、“财产价值显化”驱动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突破底线的多重风险:一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实现路径背后隐藏集体所有权实现危机;二是竞价使用、有偿退出等试点方案弱化宅基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使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面临挑战;三是宅基地过度支持非农产业用地需求对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形成潜在威胁。面对系列风险问题,需进一步夯实宅基地集体治理权,守住集体所有权底线;协调宅基地的多重功能价值,守住农民利益底线;明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监管职责边界,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18.
“低学费、低补助”说和“高学费、高补助”说是美国学费政策研究的两种主要的观点。前者强调举办高等教育是国家的职责,应该由国家免费提供;后者认为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该由国家和个人共同分担。我国的研究则主要是借鉴了美国的高学费、高补助说。它整体上改善了教育公平,但也引发了低收入学生的就学危机。因此,如何促使美国经验本土化,是我国学费政策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西方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的价值理念及实践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保障建设是一个国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残疾人得到社会关怀、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近现代西方国家在推进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中,不仅以社会公平、公民权利、社会模式的残疾观等进步的价值理念替代了传统的慈善与供养思想,还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特别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在残疾人的医疗康复、劳动就业、特殊教育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不断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其经验对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事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不同收费政策对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一直以来,理论界认为提高缴费标准,会损害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本文运用统计原理,分析了高等教育缴费标准与失学概率间的理论关系,并指出低收费政策和高收费政策,对于改善教育公平的比较效应,是随不同情况而改变的。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贫富悬殊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低收费政策并不能明显改善低收入阶层的教育机会和社会福利,相反,高收费高资助政策的效应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