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晚报》坚持正面宣传,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改进新闻报道,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提高了报纸声誉,一年多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提升了晚报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地方晚报应坚持创新的办报思路,搞好新闻策划,做好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关注社情民生,从而将鲜活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3.
地方晚报应坚持创新的办报思路,搞好新闻策划,做好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关注社情民生,从而将鲜活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地方晚报应坚持创新的办报思路,搞好新闻策划,做好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关注社情民生,从而将鲜活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5.
地市晚报是率先走入市场的“弄潮儿”之一。然而,现实给地市晚报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观念的更新和机制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那种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办报思想和方法,只能让地市晚报走入歧途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6.
邱国栋 《记者摇篮》2007,(11):10-11
时下,对报业而言,最为流行的词语无外乎就"是严冬"和"拐点"。面对报业市场、乃至整个传媒市场空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作为东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辽沈晚报选择的战略是创新。永不固步自封,时刻创新求变,这是辽沈晚报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辽沈晚报人坚定地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一个媒体不断前进的核心力量。解放思想、干事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已经成为辽沈晚报的传媒文化。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风格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已经成为辽沈晚报的发展主题。在辽沈晚报的编采工作中,每一天都会有许多小创意,小创意又会激励出无数个新的大创意,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创新,在辽沈晚报铸就了一种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报业传奇。  相似文献   

7.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8.
方圣鲁 《青年记者》2006,(14):70-70
作为一家地市级的晚报,由于其下午才见报的时间劣势,往往造成一些重大时政要闻与当天的日报、都市报、商报雷同,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如何避免雷同又能做好做足时政要闻,成了晚报人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毋庸置疑需要有信誉度、美誉度高的品牌。近年来,十堰晚报坚持以内容创新为基石.以管理创新为支持,以运营创新为手段,与时俱进,精心锻造和提升强势传媒品牌。  相似文献   

10.
张庆钧 《记者摇篮》2007,(11):12-14
时下,对报业而言,最为流行的词语无外乎就"是严冬"和"拐点"。面对报业市场、乃至整个传媒市场空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作为东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辽沈晚报选择的战略是创新。永不固步自封,时刻创新求变,这是辽沈晚报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辽沈晚报人坚定地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一个媒体不断前进的核心力量。解放思想、干事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已经成为辽沈晚报的传媒文化。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风格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已经成为辽沈晚报的发展主题。在辽沈晚报的编采工作中,每一天都会有许多小创意,小创意又会激励出无数个新的大创意,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创新,在辽沈晚报铸就了一种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报业传奇。  相似文献   

11.
时下,对报业而言,最为流行的词语无外乎就"是严冬"和"拐点"。面对报业市场、乃至整个传媒市场空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作为东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辽沈晚报选择的战略是创新。永不固步自封,时刻创新求变,这是辽沈晚报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辽沈晚报人坚定地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一个媒体不断前进的核心力量。解放思想、干事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已经成为辽沈晚报的传媒文化。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风格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已经成为辽沈晚报的发展主题。在辽沈晚报的编采工作中,每一天都会有许多小创意,小创意又会激励出无数个新的大创意,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创新,在辽沈晚报铸就了一种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报业传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报业市场化的历程已逾十年。晚报作为社会生活类综合性报纸,在经过了十多年的辉煌后,目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新考验。作为地市级晚报,我们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在区域性报纸的压力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另辟蹊径创新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式的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晚报同仁面前不容回避的命题。在本期“姑苏晚报杯”征文里刊登的一组文章,对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扬州晚报》、《宜春晚报》和《莆田晚报》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居于一方的地市级晚报,怎样保持特色、应对挑战是个需要探讨的课题。近几年来,《淮海晚报》在办报实践中,坚持以“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晚报特色”的“三特”新闻为突破口,推进晚报创新,赢得读者好评。 一、坚持“三特”新闻立报 当前报业竞争的多样化、同质化、同源化(同一新闻源),和以互联网为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毋庸置疑需要有信誉度、美誉度高的品牌。近年来,《十堰晚报》坚持以内容创新为基石,以管理创新为支撑,以运营创新为手段,以此为基础,在弱势中培育优势,不断适应传媒业生态环境,创造新的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5.
时下,对报业而言,最为流行的词语无外乎就"是严冬"和"拐点"。面对报业市场、乃至整个传媒市场空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作为东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辽沈晚报选择的战略是创新。永不固步自封,时刻创新求变,这是辽沈晚报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辽沈晚报人坚定地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一个媒体不断前进的核心力量。解放思想、干事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已经成为辽沈晚报的传媒文化。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风格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已经成为辽沈晚报的发展主题。在辽沈晚报的编采工作中,每一天都会有许多小创意,小创意又会激励出无数个新的大创意,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创新,在辽沈晚报铸就了一种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报业传奇。  相似文献   

16.
以交流总结经验,探讨在新的形势下晚报如何改革和创新,谱写新世纪晚报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十六届年会,8月12日至16日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举行。中国晚协会长李夫在开幕词中回顾了中国晚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晚报在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只有创新开拓,才能发展的道理。中国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丁法章围绕大会主题作了发言。各家晚报结合自身情况,就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上公布了2000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中国晚报优秀论文奖、“创尔特杯”热点新闻大赛评选结果。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17.
"立山峰上再攀越,于成就处谋创新,竞争只会让我们更强大"--2011年4月12日,由武汉晚报社发起举办的"城市晚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纵论数字化背景下城市晚报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兴网络媒体的盛行,纯商业广告的滑坡,对自收自支的地市级报社冲击很大,甚至有部分报社下属的都市生活类子报——晚报,已出现连续多年亏损的现象。于是,有些人认为,晚报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其实不然,只要晚报从自身找原因,坚持可读、可信、可用的办报宗旨,让读者形成“没事看晚报”“有事找晚报”的心理,晚报就一定会生机依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仅是党委机关报必须做好的,晚报、都市报也都必须认真做好。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晚报特别是地市晚报必须正确处理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增强贴近性、可读性的关系,既发挥好晚报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又发挥出晚报的独有特色,把报纸办得更贴近读者、贴近群众。一 党的中心工作是全党的“硬”任务,晚报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这一“硬”任务进行舆论引导;但晚报毕竟与日报有区别,它不能像日报那样刊发会议消息、领导讲话,而必须从晚报的特色出发,讲究贴近性、可读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正确的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