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与心灵对话     
我喜欢夜深人静时独处一室,这样我就可以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拷问自己的心灵了。我问心灵:“我对家人是不是很尊敬?”心灵不语,只展现出了几幅画面:画面上我对妈妈做的那一桌饭菜不满的表情;对妈妈关心我叮嘱我在学校专心学习的话。我却用“哐当”一声门响打断了。看着这几幅画面,我的心头竞涌现出一股酸酸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音乐之旅     
“喜欢听歌,喜欢唱歌,它让我明白生活是对的。”是的,我喜欢音乐。我会用耳朵去听音乐的质感,用眼睛去描述音乐的形态,用心灵去体会表达的感情。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理解音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李洪敏 《贵州教育》2012,(23):47-48
从事教育20年来,回想自己的工作历程和业绩,无不是得益于这条训诫。"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一直是我在不断探索、追寻的路。虽然,我不敢说教过的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的课,但是大多数的孩子,还是认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那么,这样的"喜欢"我是怎样争取来的呢?首先是走进学生的心灵。一个任课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于班主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我不能停留     
总是喜欢阳光普照大地,却害怕它的强烈刺伤自己的皮肤;总是喜欢雨露滋润世界,却害怕它的潮湿带来心灵的沉重;总是喜欢风吹来时的凉爽,却害怕它的冰凉侵吞自己已有的温暖……矛盾中,我无从选择,心也为之而痛苦,我徘徊,灵魂在十字路口上游荡……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走着,却害怕心灵那份孤寂;总是喜欢在耀眼的灯光下让自己放肆,却害怕不经意间的放纵带来永久的伤痛;总是喜欢跟不同的人接触,却害怕他们的言行熄灭自己唯有的那点勇敢……也不知为什么自己如此矛盾,也不知自己将来的路选择哪一条,难道自己只能站在十字路口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而停…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照镜子,并不是想看看自己长得如何美丽, 而是经常想让镜子中的自己与心灵作一番对话,时刻提醒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真实地做自己。  相似文献   

6.
我不能停留     
总是喜欢阳光普照大地,却害怕它的强烈刺伤自己的皮肤;总是喜欢雨露滋润世界,却害怕它的潮湿带来心灵的沉重;总是喜欢风吹来时的凉爽,却害怕它的冰凉侵吞自己已有的温暖……矛盾中,我无从选择,心也为之而痛苦,我徘徊,灵魂在十字路口上游荡……  相似文献   

7.
初三乏味的课堂,成堆的作业经常使我倍感压抑,于是,我灵机一动,便喜欢在上课时,将自己的心灵"释放"。唉,上午已经上了两节课已  相似文献   

8.
孟丽萍 《山东教育》2009,(12):62-62
喜欢《山东教育》是喜欢她的清新朴实、真诚自然。喜欢读报纸杂志,情感类的文章读了不少,但都缺少与自己生活的融合,如同看情感电视剧一样,看看而已,娱乐或放松一下,可那不是自己真实的生活。而读《山东教育》,使我的心灵找到了洒息的港湾,使我的精冲回归了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崔显升 《现代语文》2003,(12):28-29
作文指径说起写“我”,有些人认为好写,理由是对自己熟悉,可写的事情很多,也能准确把握住自己的个性;也有些人认为并不好写,原因是由于对自己太熟悉了,以致于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写起,甚至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我”这类作文究竟怎样写才好呢?要写好“我”这类文章,关键之一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都有一颗富有感情的心灵,也总喜欢把自己的惊奇、爱心和联想想象投射到进入自己心灵视野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上去。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变化,在人们的心灵世界中弹奏出难以估计的心灵之曲、生命之曲。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其个…  相似文献   

10.
惯于散漫,惯于聆听,惯于在音符下标记情绪,沉醉于某时某刻,某句歌词,逃离这繁华世界,将自己埋藏在久久蔓延的旋律中……我喜欢跳跃的音符,虽然我连五线谱都认不全;我喜欢奇异的旋律,虽然我没有能力谱写出那样的优雅:我喜欢精致的乐器,虽然我没有机会用它们演奏我的梦。我喜欢音乐,因为是那样的一阵风穿过我的心灵,时而唤醒忧伤,时而召唤阳光。  相似文献   

11.
正喜欢进旧书店淘书的远人弟,前些日子淘到罗素的两卷本《西方哲学史》送我。我很喜欢。一本书是否好,于我,标准如下:它能否引起自己丰富的联想,是否与自己心灵契合,是否让自己有所会心而喜悦。《西方哲学史》是这样一本有趣的书,当我读了十来页,便喜欢上了。罗素大师文风既朴实又优美还幽默;两位翻译家何兆武、李约瑟翻译准确  相似文献   

12.
结束了白天的纷扰与喧嚣,我喜欢把自己藏在夜里,打开一盏灯,沏上一杯淡茶,徜徉在书海之中,把心灵放飞在自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3.
惯于散漫,惯于聆听,惯于在音符下标记情绪。沉醉于某时某刻,某句歌词。逃离这繁华世界,将自己藏在久久蔓延的旋律中,沉醉……我喜欢那跳跃的音符,虽然我连五线谱都认不全;我喜欢那奇异的旋律,虽然我没有能力谱写出那样的优雅;我喜欢那精致的乐器,虽然我没有机会用它们演奏我的梦。我喜欢音乐,因为是那样的一阵风穿过我的心灵,时而唤醒忧伤,时而召唤阳光。  相似文献   

14.
读三毛     
这几天,我读三毛的作品,心灵受到了一次真诚与善良的洗礼。她善良的心灵、对艺术痴迷的追求、对爱情的忠诚、对朋友的关心与呵护,都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喜欢她的诚实、泼辣、俏皮,我喜欢她对所见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触摸,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多方位地体验,成了架起学生的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沈洪(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我喜欢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学生,任何学生只要对自己负责,我都会永远关心他、爱护他。我认为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是他们对自己的学习选择的方式不同,因此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不应该给予太多的关注和褒扬,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更不应该存在责备和鄙视。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生命个体,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地修剪,而是应该有针对性地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心灵艺术,不是简单的传授和训练,而是一种引导、一种帮扶、一种影响。都是自己的学生,作为老师不应该喜欢谁不喜欢谁,师生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聆听与采访的同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读书.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完善,对真理的探寻。很喜欢一位选手的话,她告诉我说:读书.是读一种感觉.是一次与作者心灵的碰撞。她的收获则是做自己.溶入书中做另一个自己。  相似文献   

18.
在成长过程中,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发展、是迷茫。如何与学生一道体验生命的风景?如何在关怀学生心灵的过程中修炼自己的心灵?我们思索着、实践着。灵魂的教育需要心理的沟通,现在的学生特别渴望理解、交流、倾诉,我校的心理日记搭建了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们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如"我行,我能行","爱拼才会赢"……以此暗示和激励自己,实现心灵自助;另一方面要求孩子们以心理日记形式记录心理苦闷、愿  相似文献   

19.
我和电视     
从小到大,我不是很喜欢看电视,尤其不喜欢开电视机时发出的嘶鸣声。一周里,家中的电视总是被静默地放上好几天,无人问津。但是,每逢周日我会准时地坐到电视机前,收看《可凡倾听》。电视中的《可凡倾听》伴我成长,成为我心灵的慰藉。幼时观看《可凡倾听》,为的是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名人,听听他们  相似文献   

20.
<正>《藏在这世界的优美》是人称"文学界的白衣天使"的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旅游散文全新作品。在她优雅聪敏的叙事中,缓缓地聆听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旅行心灵故事,发现那藏在世界的处处优美,进行心灵上的洗涤,增长生命中的见识,找到心灵归宿,最终成为幸福的自己。我一直很喜欢读毕淑敏的文章。从事写作20余载,她一直在用温暖、淡定的笔触书写着对人性的关怀,展现着自己豁达、开阔的人生观。在生命的旅程中,她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